孤狼军团的测试场建在珠穆朗玛峰北麓的冰川上,跑道由超导材料铺设,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此刻,问天I正静静停在跑道起点,暗金色的机身与周围的冰雪形成鲜明对比,空间翼的四色光带随冰川风轻轻波动,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金属猛兽。
“量子计算机·原初已接入控制系统。”林教授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电流的杂音。她站在指挥中心的全息沙盘前,雪白的长发被防静电头套束起,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孤狼军团的核心人工智能“原初”,正通过量子纠缠技术与问天I建立连接,数据流以每秒300万亿次的频率刷新,将驾驶舱的每个传感器都纳入掌控。
薛逸辰站在观测台上,冰蓝色的眼瞳望着跑道尽头的云海。他身后的屏幕上,“原初”的虚拟形象正在进行最后的自检:那是一个由0和1组成的人形轮廓,轮廓边缘流淌着与问天I同源的暗金色光纹。“原初,汇报接管状态。”
“已接管问天I全系统,包括空间翼谐振控制、光速驱动能量分配、舷窗抗摩擦调节。”电子合成音平稳无波,却带着令人安心的精密感,“模拟飞行数据与实际环境匹配度99.99%,建议启动亚光速测试。”
林教授按下启动按钮的瞬间,测试场的警报声划破冰川的宁静。跑道两侧的超导线圈同时亮起,在问天I周围形成一个蓝色的能量场——这是为抵消亚光速启动时的反作用力设计的缓冲带。暗金色的星舰突然震颤,尾部的光速驱动核心开始旋转,四色光带从暗红逐渐转为炽白。
“3,2,1——起飞!”
问天I像一道暗金色的闪电,瞬间突破声障,跑道上的积雪被能量场掀起,形成一道白色的尾迹。它没有像传统飞行器那样爬升,而是保持着与地面平行的姿态加速,空间翼的蓝光越来越亮,周围的空气被压缩成锥形的激波,激波边缘泛着因空间扭曲产生的紫色光晕。
“速度突破5倍音速!”指挥中心的工程师喊道,屏幕上的数字疯狂跳动,5倍、10倍、20倍……当达到30倍音速时,问天I突然向上倾斜,机身与冰川形成45度角,朝着大气层的方向冲去。
观测台上的薛逸辰举起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星舰的空间翼正在轻微变形——不是故障,而是“原初”根据大气密度自动调节的形态。暗金色的机身穿过云层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在“空间泡泡”的包裹下,于另一个维度中穿行。
“原初,汇报空间压缩效率。”林教授的指尖悬停在紧急制动按钮上,尽管她信任量子计算机的精度,掌心还是渗出了细汗。
“当前速度0.3倍光速,空间压缩效率98.2%,未检测到湍流。”电子合成音同步传来舷窗摄像头的画面:大气层的边缘像一层淡蓝色的薄膜,阳光穿过薄膜,在问天I的机身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带,“预计30秒后抵达平流层顶部。”
薛逸辰放下望远镜,冰蓝色的眼瞳里映着屏幕上的航线图。图中,第一架七代星舰的坠毁点被标成红色,而问天I的航线,正从那个红点上方10公里处掠过。他想起试飞员最后的通讯,突然对着麦克风说:“原初,播报当前高度。”
“海拔82公里,已超越第一架七代星舰最大升限。”电子音顿了顿,似乎在调取历史数据,“此处大气密度0.001kg\/m3,空间摩擦系数0.02,符合亚光速巡航标准。”
指挥中心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工程师们看着屏幕上平稳的数据流,有人悄悄抹了把眼睛——当年那个红色的坠毁点,如今成了新的起点,而驾驶星舰的不再是血肉之躯,却是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人工智能,这本身就是一种跨越。
问天I在平流层顶部完成了一系列机动动作:360度滚转时,空间翼的四色光带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环;急停转向时,光速驱动核心瞬间反向输出能量,在虚空中留下一道暗金色的残影;甚至还模拟了遭遇空间湍流的应急处理,原初的反应速度比人类飞行员快了0.3秒,将颠簸幅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测试结束,请求返航。”当速度降至10倍音速时,原初发出返航申请。
“允许返航。”薛逸辰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问天I拖着蓝色的激波,平稳降落在测试场的跑道上。暗金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疲惫的光泽,空间翼的光带黯淡了几分,却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形态。当原初解除接管的瞬间,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跳出最终评分:“亚光速测试综合评定:优秀。”
林教授推了推金丝边眼镜,将测试报告发送给薛逸辰:“各项数据都超过预期,尤其是原初的接管精度,比人类飞行员高了至少三个等级。”
“但人工智能终究是辅助。”薛逸辰翻到报告的最后一页,在空白处写下“问天系列”四个字,“从今天起,8代战机及以后的星舰,都以问天I为基准,用罗马数字编号——问天I、问天II、问天III……直到能真正触及光速的那一天。”
他顿了顿,指尖在“原初”的图标上轻点:“保留人类驾驶模式的接口,原初负责辅助控制,但最终决策权要留给飞行员。我们造的是星舰,不是无人驾驶的冰冷的机器”
林教授看着他写下的“问天系列”,突然明白这个决定的深意。原初的量子算力确实能精准控制每一个参数,但只有人类的勇气和判断,才能赋予星舰“问天”的灵魂——就像第一架七代星舰的试飞员,明知可能坠毁,还是要喊出那句“我要问天”。
消息很快传遍孤狼军团。负责量产的工厂开始调整生产线,将问天I的图纸拆解成标准化模块;材料部门加大了mAx材料的冶炼力度,暗金色的金属方块在传送带上流动,四色光带像无数条小溪,汇聚成奔向星空的河流;而原初的数据库里,新增了一个名为“问天系列迭代计划”的文件夹,里面躺着问天II的初步设计图,标注着“目标:0.5倍光速”。
薛逸辰站在测试场的跑道上,看着工作人员给问天I做维护。暗金色的机身下,机械臂正在更换光速驱动核心的能量导管,原初的虚拟形象悬浮在旁边,实时监测着更换进度。远处的冰川反射着阳光,像一条通往宇宙的白银大道。
他知道,问天I只是开始。当更多的暗金色星舰从生产线驶下,当原初的辅助系统与人类飞行员的勇气结合,华夏的8代战机终将挣脱1.5级文明的引力,在星际间刻下属于“问天”的轨迹。
林教授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新的申请:“研发部申请启动问天II的设计,想在光速驱动里加入暗物质能量模块,您觉得可行吗?”
薛逸辰看着申请上的暗物质符号,冰蓝色的眼瞳突然亮了。他想起被暂时搁置的暗物质开发技术,想起那些在地下三层闪烁的紫色光晕——或许,问天系列的下一个突破,就藏在暗物质与光速驱动的交叉点上。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问天I的机身侧面,与暗金色的纹路重叠在一起。
喜欢我以饕餮镇诸天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我以饕餮镇诸天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