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实验室的环形实验台泛着冷光。薛逸辰盯着全息投影中跳动的数据流,画面里两个暗紫色的能量团正沿着不同轨迹运动,像两团试图碰撞的星云——这是第五十三次近距离虫洞模拟实验,目标是让500米外的暗物质储备库与实验室形成稳定的空间连接,可此刻屏幕上的同步率依旧停留在99.99%,只差最后0.01%就能突破临界值。
“差在时空子的纠缠强度。”林教授的声音从控制台传来,她刚结束问天5的试飞评审,雪白的长发上还沾着测试场的沙尘。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落在能量团的轨迹上,指尖点出其中细微的偏差,“实验室的时空子频率是7.321赫兹,储备库的是7.322赫兹,这0.001赫兹的差距,就是连接失败的根源。”
薛逸辰调出时空子的频谱分析图,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在末端出现了发丝般的分叉。他想起暗物质开发时的经验,当时正是用mAx材料的自适应特性平衡了能量波动,或许可以故技重施。“给两个能量团加装‘时空谐振器’。”他下令道,机械臂立刻将两枚暗金色的装置嵌入实验台,装置表面的四色纹路能实时校准时空子频率,“用mAx材料的量子纠缠特性,强制同步两地的频率。”
谐振器启动的瞬间,实验台的暗紫色能量团突然发出嗡鸣。全息投影中,两条频谱曲线开始缓慢重合,当同步率跳到100%的刹那,实验室与储备库的监控画面同时震颤——两个空间出现了直径半米的圆形涟漪,透过涟漪能清晰看到对方区域的景象,储备库的机械臂正在搬运暗物质容器,而实验室的控制台在涟漪中呈现出扭曲的倒影。
“虫洞雏形!持续时间1.2秒!”观测台的工程师们握紧了拳头,屏幕上的计时器疯狂跳动,1.2秒虽然短暂,却足以证明两地的空间确实被连接起来。更令人振奋的是,一枚金属球从实验室的涟漪中投入,竟完整地从储备库的涟漪中弹出,表面没有任何损伤。
薛逸辰的目光却落在涟漪消失的瞬间。两个能量团湮灭时,释放出一股奇特的空间冲击波,冲击波掠过实验台,让上面的仪器表面浮现出淡紫色的纹路——这是时空子残留的痕迹,像一层看不见的膜,证明虫洞的出现并非偶然。
“同步率达标了,但持续时间太短。”他调出能量损耗报告,单次实验消耗的暗物质能量相当于问天3超光速飞行一小时的用量,“要让虫洞持续10秒,至少需要当前能量的五倍,这在实战中根本不划算。”
林教授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将能量损耗数据与问天系列的驱动效率对比:“问天5的超光速跳跃虽然慢,却能精确控制能量消耗,而虫洞技术像个‘能量黑洞’,90%的能量都浪费在维持空间稳定上。”她顿了顿,雪白的长发遮住半张脸,“系统标注的‘虫洞技术前置条件’里,提到了‘反物质能量补偿’,或许我们该提前启动反物质开发了?”
薛逸辰的指尖在赛博军工2.0的清单上划过“反物质开发”的词条,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反物质与暗物质的湮灭反应太剧烈,现在引入只会让虫洞更不稳定。”他调出虫洞的“喉道”模型,画面中连接两个空间的通道呈现出不稳定的震颤,“问题出在喉道的结构强度,就像用薄纸卷成的管道,稍微受力就会坍塌,我们需要找到‘支撑材料’。”
他的目光落在实验台边缘的暗物质合金上,这种融合了mAx材料与暗物质粉末的金属,曾成功约束过微型空间褶皱。“用暗物质合金打造‘虫洞支架’。”薛逸辰在虚拟设计图上勾勒出环形支架的轮廓,支架内侧布满与时空子共振的纹路,“让支架嵌入喉道的空间结构,像给纸管道套上金属环。”
原初的量子算力开始全速运转,0和1组成的数据流构建出支架的三维模型:“支架直径需与虫洞喉道匹配,误差不能超过0.1纳米,建议使用特级暗物质合金,含暗物质粉末比例提升至30%。”
当第一组支架嵌入实验台时,环形装置的暗金色表面泛起幽光。第六十次实验启动的瞬间,两个能量团碰撞产生的虫洞喉道中,突然浮现出金属支架的虚影——支架的纹路与时空子共振,像给震颤的空间穿上了铠甲,原本1.2秒的持续时间被延长到3.7秒,能量损耗降低了15%。
“有效果!”林教授的声音带着兴奋,她操控机械臂穿过虫洞,这次传输的不再是金属球,而是一枚存储着问天5试飞数据的芯片,“芯片完好无损,数据没有丢失——这证明虫洞不仅能传输实体,还能稳定传递信息。”
薛逸辰却注意到支架的磨损情况。全息投影显示,支架虚影在虫洞关闭后出现了细微的裂纹,这是空间张力超过材料承受极限的征兆。他突然想起赛博军工2.0清单里的“空间技术”,那个词条下的“空间固化剂”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是一种能增强空间结构强度的特殊能量场,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
“把空间技术的前置研发提上日程。”他在任务清单上新增条目,指尖在“虫洞技术开发进度”的数字上停顿——经过五十九次失败与一次成功突破,进度条终于从0.001%跳到了0.002%,“每提升0.001%,都意味着我们离稳定虫洞更近了一步。”
林教授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问天系列生产线的紧急汇报:“问天6的暗物质驱动出现异常,能量输出波动幅度超过0.5%。”她的虚拟形象立刻切换到生产线监控画面,眉头微微蹙起,“看来我得先去处理那边的问题,虫洞实验的数据我会同步分析。”
薛逸辰点头示意,目光重新回到虫洞模型上。全息投影中,两个空间的涟漪正在缓缓消散,暗物质合金支架的虚影像融化的金属,渐渐融入空间背景——这一幕让他突然明白,虫洞技术与问天系列的本质区别:后者是“在空间中航行”,前者是“让空间本身成为航道”,两者注定无法兼容,至少在当前阶段,虫洞技术还只能作为星际航行的“备选方案”,而非问天系列的升级模块。
实验室的灯光渐渐聚焦在环形实验台上,那里残留的时空子还在发出微弱的信号。薛逸辰调出下一次实验的参数,将虫洞持续时间的目标定在5秒,同步率要求提升至99.999%——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实则是在撬动宇宙的基本规则。
他知道,虫洞技术的研发之路注定比光速驱动更漫长,0.002%的进度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当他再次看向那两个曾短暂连接的空间坐标时,冰蓝色的眼瞳里,已经隐约看到了跨越光年的希望——或许下一次实验,那道暗紫色的虫洞,就能多支撑一秒,多靠近目标一步。
喜欢我以饕餮镇诸天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我以饕餮镇诸天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