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6章 台风天灾,海水倒灌,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朱元璋低头一看,右边是排列整齐,纸制圆锥形物体,顶端有一小段金属,总长有大拇指大小。

可若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

左边则是他很熟悉的燧发枪枪管,只是看起来……特别劣质,有的枪管歪歪扭扭,有的裂开了一条缝隙,还有的干脆在枪口“开花”了。

“这就是定装弹药和膛线枪管?”

朱元璋拿起一枚金属子弹上下打量,看着上面的金属光泽和沉甸甸的手感微微颔首问道:

“想来威力不错吧?”

“这嘛……”

朱棣闻言有些迟疑。

“怎么了,还有问题?”

朱元璋不解,明明东西都已经造出来了,看品相也不差啊。

“启禀父皇,儿臣不敢隐瞒,先生给的是纸壳定装弹,这些定装子弹都是让工匠们手搓的,”

“每一枚子弹的生产时间都要比一颗普普通通的铅弹要长数十倍……而且距离先生对定装弹药描述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差距甚远,除了好看之外在没其他的实用性了。”

朱棣有些尴尬,本来他还心里憋着一股气,想要证明自己的本事。

可等到实际上手,才发现事情根本没自己所想的那样简单。

就好比这定装弹药,没有专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除了手搓之外再无别的办法。

至于生产相关的生产设备,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压根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没有其他的实用性?难不成这玩意儿当成铅弹来用也不行?”

朱元璋皱了皱眉,如果这东西没用的话,那和一个铁疙瘩有什么区别?

“的确没用,首先我们还没有造出雷汞,也缺少优秀的发射底药,只能用磷代替雷汞做引火药,黑火药做发射药……”

“等等,这些难道还不够吗?之前陈平不是给我们最优的配比吗?”

朱元璋瞪大眼睛,诧异地问道。

“是这样没错,但是定装弹药的生产要求太高了,黑火药的威力压根不够,就算生产出来,燧发枪也压根打不了多少这种子弹,对枪管的损耗太大了。”

朱棣两手一摊,满脸无奈。

他也是开始造定装弹药的时候,才明白其中的讲究有多少。

想要用降低标准来制造子弹的想法,也有点不切实际。

因为这样的子弹压根就不达标,生产成本又高,压根就不实用。

“那这个呢?就是你做的膛线枪管?”

朱元璋摇摇头,又拿起另外一边的枪管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顿时连他自己也露出嫌弃之色。

“这什么东西啊?破破烂烂的,咱要的膛线呢?”

朱元璋手指着一节破破烂烂的枪管,皱眉问道。

这些枪管都像是从内部挤压导致破损和变形,从外往里看,可以看见枪管内壁有许多条凹凸不平的纹路,很是扎眼。

“这,这就是膛线……”

朱棣讪讪一笑,指了指枪管里面那些凹凸不平的纹路说道。

“什么?陈平那厮说了膛线要深浅一致、排列整齐,你做的这些能叫什么膛线?说是被虫啃的还差不多!”

朱元璋无语至极,没想到自己要求实现的三种技术,一种比一种表现差。

‘虫哪里啃得动铁啊,要是真的能啃得动!’

朱棣心里吐槽一句,只能解释道:

“父皇有所不知,为了切割出符合要求的膛线,枪管就得是采用强度极高的无缝钢,我们现在制造燧发枪还只是用铁片焊接的,单单是原材料这关就过不了。”

“再来加工必须要足够精密,阴线、阳线的宽度、螺旋的幅度都必须精准控制!而想要做到这点,我们大明还得具备生产出对应机械的能力,否则用人力来切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达标的。”

朱棣指着这些切割膛线的失败品,脸上的表情也是十分苦楚。

朱元璋闻言也同样打量着子弹和枪管沉默良久。

半晌之后,他这才叹了口气道:

“罢了罢了!”

雷汞、定装弹药和膛线,这三件事最后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暂缓。

不是放弃,而是在朱棣的建议下徐徐图之。

先发展上游产业,慢慢积累实力,随后再来搞定这三种技术。

纵然朱元璋再如何心急,也只能默默等待了。

技术积累这种事情,是需要时间的,谁也记不得。

大明江浙一带沿海。

天空突然风云变化,云层呈现暗黑、土黄两色,间歇性的狂风肆虐而来,海绵浪潮一层接着一层,海绵上的渔船摇摇晃晃,随时像是散架了一样。

“不好,起风了,快跑!”

海边的老渔民见此情形,顿时脸色大变。

不只是他,有经验的渔民在看见气象变化之后,压根顾及不了其他,有多快就跑多快,急切地想要远离海边。

而就在几个时辰之后,沿海地区狂风大作,海面巨浪起伏,一层层大浪的堆叠,将大量的海水倒灌向陆地!

仅仅是一夜的时间,浙江沿海地区,就已经是洪水肆虐,屋舍倒塌,庄稼全军覆没,牛羊牲畜和人的尸体漂浮在洪水之中,景象骇人,宛若人间炼狱!

应天府。

在收到苏州府、扬州府、松江府关于台风天灾海水倒灌的八百里急报后,朝廷之上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

“陛下,还请立刻拨款赈灾,否则灾情扩大,灾民无家可归,恐引起大乱!”

“可是此次灾情如此之大,三府之地都受到极其惨重的影响,朝廷如何有余力治理?”

“还请陛下定夺!”

文武百官们彼此争论,无法就是怎么救和如何救这点产生了分歧。

太子朱标满脸忧虑之色,而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也是脸色难看。

‘好不容易大明如今有了起色,有了新气象,却在此时遭遇如此大变!’

朱元璋心都在滴血,每一次天灾耗损的都是大明的国力,受苦受难的也都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难道人在老天爷降下的天灾面前,就没有一丁点的办法吗?

“够了!李善长,咱即刻任命你为赈灾大臣,大明国库拨款百万白银,火速救援三府之地,务必将灾情控制住,安置好灾民,切勿再生事端!”

喜欢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