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毒刺与微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海东市局,物证中心绝对隔离区。那代表“净化协议”的猩红光点,如同嵌入黑暗宇宙中的一颗不祥恒星,恒定、冰冷。它不再闪烁,而是持续散发着无形的压力,穿透厚重的屏蔽层,死死锚定在城市的另一端。秦明站在强化玻璃前,镜片后的目光沉得像铅。屏幕上,一个独立的曲线图正缓慢、却无可阻挡地攀升——那是李晴体内“血证锚点”的实时强度数据。每一次微小的跃升,都意味着那根无形的毒刺扎得更深,离引爆的临界值更近一步。

“抑制方案?”秦明的声音干涩。

“能量屏蔽已达极限,强行压制只会刺激锚点加速固化。”一名研究员摇头,“物理切除共生晶体…风险超过90%,可能导致锚点能量瞬间失控引爆。唯一的窗口…”他调出另一份图谱,是截获的“残响”金属罐内部物质的初步分析,“罐内是高度提纯的Neurocalm pro,混合了未知的稳定剂和神经递质阻断成分。它…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强行压制共生微晶的活性能量波动,干扰锚点的信号稳定性,为我们争取操作时间。”

“干扰?”秦明眼神锐利,“能争取多久?”

“理论模型推演…不超过24小时。而且效果会随时间递减,锚点最终会突破压制,强度反弹。”

“24小时…”秦明转身,通讯直连医院屏蔽室,“李晴,听到了吗?那罐药,是你暂时离开这张病床的唯一通行证。但代价是24小时的倒计时,锚点会在尽头等着你,更凶险。”

屏蔽室内,低沉的力场嗡鸣如同背景噪音。李晴的目光落在自己左臂那冰冷的聚合物束缚具上,穿透缝隙的晶体尖刺闪烁着嘲弄般的寒光。24小时?足够了。对一个在地检公诉席上无数次与时间赛跑、在证据链的钢丝上寻找致命一击的检察官而言,这甚至算得上奢侈。

“药在哪里?”她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异常平静,带着一种久违的、属于“检察官李晴”的穿透力。

“正在押送途中。旧货市场那边,张宇他们截获了罐子,但赵大勇…跑了。”秦明快速同步信息,“‘老铁废品站’是关键节点,赵大勇很可能要去,或者他的同伙会去取货。我们的人正在布控,准备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李晴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冷峭,“太慢了。赵大勇刚经历围捕,惊弓之鸟,未必敢立刻现身接头点。那个王强…他交代的‘老铁废品站’第三个蓝色铁皮桶,是固定投放点?”

“是。”

“赵大勇这种极度谨慎、习惯利用他人当‘白手套’的人,不会只依赖一个临时煽动来的王强。废品站附近,必有长期存在的暗哨或伪装成普通从业者的眼线,负责监控投放点是否安全,是否有‘尾巴’。”李晴的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回到了分析复杂经济罪案的卷宗前,“布控动静太大,容易打草惊蛇。给我那罐药,我去。”

半小时后。城西旧货市场边缘,一辆毫不起眼的灰色厢式货车静静停在一个堆满废旧轮胎的角落。车厢内经过简易改装,布满了闪烁的监控屏幕和通讯设备,俨然一个移动指挥节点。厚重的车门拉开,裹着宽大深色外套、戴着口罩和帽子的李晴,在两名便衣的护卫下迅速钻入。她的左臂外套下,临时加装了一个特制的、连接着微型泵体的金属抑制器,Neurocalm pro的混合药剂正通过细管,缓慢注入束缚具下的手臂。一股强烈的冰冷麻痹感顺着血管蔓延,暂时压下了晶体荆棘生长带来的刺痛和灼热,但也带来一阵阵眩晕和肌肉无力的虚脱感。

张宇和严峰都在车内,看到李晴,眼神复杂。

“李检,你不该…”严峰皱眉。

“24小时,每一秒都算数。守株待兔效率太低。”李晴打断他,声音因药物作用有些微哑,但眼神锐利如初。她径直走到主监控屏前,上面分割显示着“老铁废品站”内外及周边巷道的实时画面。废品站规模不小,堆满锈蚀的金属、报废电器和压扁的塑料桶,几个工人模样的人在其中穿梭忙碌。“投放点位置?”她问。

技术员调出废品站平面图,放大角落区域:“这里,第三排,第三个蓝色化工桶,半埋在一堆废旧电缆下面,位置很刁钻。”

李晴的目光快速扫过所有监控画面,最终定格在一个画面上。画面里,一个穿着褪色工装、戴着脏兮兮鸭舌帽的中年男人,正慢悠悠地清理着废品站门口散落的碎玻璃。他动作看似随意,但每隔十几秒,目光总会极其自然地、不经意地扫过通往第三排蓝色铁桶区域的那条狭窄通道。偶尔有拾荒者靠近那片区域,他的扫帚就会“不小心”扫到对方脚边,把人驱赶开。

“这个人,”李晴指着屏幕,“工号牌歪了,袖口磨损程度和工装新旧不一致。重点是,他清理的区域主要在门口,却对几十米外角落的通道异常关注。这不是清洁工,这是暗桩。”

张宇立刻通过对讲低语。很快,外围布控的侦查员反馈:“查了,登记在册的正式清洁工今天请假,这是个生面孔,早上临时被工头叫来顶班的,说是‘老熟人介绍’。”

“就是他。”李晴肯定道,“别动他。动了,真正的接头人就不会来了。盯死他,看他如何传递信号。另外…”她目光转向废品站斜对面一家生意冷清的旧书店,“书店二楼那个临街窗口,角度正好俯瞰整个废品站入口和部分内部区域。窗帘拉了一半,但边缘缝隙处,有反光镜片的微弱反光闪了一下。有人在那里用望远镜观察。可能是赵大勇本人,也可能是另一个接应点。”

精准的观察和基于行为模式的推理,瞬间将模糊的监控画面解析出清晰的敌我态势。车厢内的刑侦队员们精神一振,行动方案迅速调整,一张无形的网围绕着暗桩和观察点悄然收紧,只等目标入彀。

李晴靠在车厢壁上,抑制器传来轻微的震动,左臂的麻痹感提醒着她时间的流逝。她闭了闭眼,将眩晕感压下去,强迫自己集中精神。这不是病房里的被动等待,这是她熟悉的战场。利用废品站这个“残响”的物资中转节点,顺藤摸瓜,揪出赵大勇,找到更多关于NNt、关于“净化协议”的线索,是打断锚点锁链的唯一希望。她拿起旁边技术员打印出来的、从王强身上搜出的几张皱巴巴的纸——那是几张三年前的塘湾村拆迁补偿款银行转账回执单的复印件,收款人签名正是王强父亲“王老栓”。

“王强家这笔补偿款,数额不小。”李晴看着回执单,若有所思,“按照当年标准,他家被拆的面积和补偿方案,不该有这个数。张队,查一下当年负责塘湾村拆迁补偿具体核算和发放的是哪家公司?账目有没有问题?”

严峰一愣:“李检,你的意思是…?”

“王强家突然多出的‘闲钱’,赵大勇(吴博士)精准地盯上并利用。钱从哪来的?是拆迁补偿本身就有猫腻,被赵大勇抓住了把柄?还是赵大勇利用在为民诊所和化工厂工作的便利,参与了某种利益输送,把这笔钱当成了控制王强这种边缘人的‘饵料’?”李晴的眼神如同手术刀,剖析着犯罪链条背后的社会肌理,“查清楚这笔钱的源头,或许能撕开‘残响’利用社会矛盾、腐蚀基层进行犯罪活动的口子。这不只是抓一个赵大勇,这是要挖掉他们滋生的土壤。”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书店窗口的侦查员声音急促响起:“张队!书店二楼窗帘缝隙的镜片反光消失了!目标可能移动!”

几乎同时,紧盯废品站暗桩的队员也传来报告:“暗桩有动作!他假装被碎玻璃扎到手,蹲下处理,很隐蔽地把一个揉成团的烟盒弹进了第三排第二个绿色垃圾桶里!动作非常快!”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了起来。信号发出了!接头的时刻到了!

李晴强撑着站直身体,目光死死锁定主屏幕。倒计时,在无声中疯狂跳动。她左臂抑制器上的能量指示灯,在Neurocalm pro的压制下,暂时保持着代表安全的微弱绿光。但谁都知道,那绿光之下,是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爆发的猩红锚点。毒刺已深埋,微光能否照亮迷局?旧货市场的尘埃之下,藏着终结倒计时的钥匙,还是通往更黑暗深渊的入口?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