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9章 建制革新,三省六曹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蓟城的春雨,洗去了冬日的尘埃,也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变革。幽辽总督府内,赵宸铺开一张巨大的宣纸,墨离正用狼毫笔在纸上勾勒着新的官府架构图,笔下的墨迹随着他的讲解渐渐成形。

“旧制的弊端,诸位都看在眼里。” 赵宸指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幽州的户籍要送到辽东审核,辽西的军械申领要经幽州批复,一道文书往返动辄半月,效率太低。若遇战事或灾情,根本来不及应对。”

自整合幽辽以来,三地行政体系杂乱的问题日益凸显:幽州沿用汉室旧制,设刺史、太守、县令三级;辽西保留部落联盟的残余,大事需酋长会商;辽东则是豪族与新官混杂,政令时常冲突。魏平曾抱怨:“调一支军队支援辽西,竟要盖七个衙门的印,等印盖完,敌人早跑了。”

改革势在必行。赵宸借鉴格物院 “分工协作” 的理念,结合古籍中记载的隋唐官制(他穿越前的历史知识),提出了 “三省六曹” 的新架构。

“三省” 为决策核心:

中书省:由陈默总领,负责起草政令、审核奏章、协调各部门。下设 “典籍房”(保管文书)、“议事厅”(召集官员讨论)、“译书馆”(翻译胡汉文书),相当于政令的 “大脑”。

门下省:由幽州士族代表张衡主持,掌政令复核、监察百官、驳回不当决策。其下的 “御史台” 拥有弹劾权,哪怕是魏平这样的亲信,若有过失也可弹劾 —— 赵宸特意强调:“御史台只对制度负责,不对个人负责。”

尚书省:作为执行中枢,由赵宸亲自兼任尚书令,下辖六曹,分管具体事务,是政令的 “手脚”。

“六曹” 分管具体政务:

吏曹:管理官员任免、考绩、升迁,推行 “考选制”,每月发布 “官员政绩榜”,优劣一目了然。

户曹:掌户籍、田赋、仓储,推广 “鱼鳞图册”(详细记录土地形状、面积、 owner 的地籍簿),严禁隐瞒土地。

兵曹:负责军队编制、训练、军械,将幽辽军队统一整编为 “幽北军”(骑兵)、“辽东军”(火器)、“蓟城卫”(禁军),各司其职。

刑曹:掌司法、狱讼,依据新修订的《幽辽律》断案,在各地设 “公堂”,允许百姓旁听,杜绝暗箱操作。

工曹:管理工坊、基建、水利,由墨离的学生主持,下辖 “营造司”(建城修路)、“工坊署”(监管铁器、火器生产)、“水利局”(兴修水渠)。

礼曹:负责教育、祭祀、外交,推广学宫教育,规范胡汉礼仪,同时管理与曹操、高句丽的外交事务。

改革推行之初,阻力不小。

幽州老吏抱怨:“新规矩太繁琐,写一份公文要分三栏,注明‘事由、依据、预期效果’,哪有以前签个名省事?”

辽西酋长们对 “兵曹” 接管军权不满,蹋顿之子暗中串联:“汉人要夺我们的刀,绝不能答应!”

甚至连陈默都忧心忡忡:“三省相互牵制是好,但会不会导致推诿扯皮?”

赵宸的应对手段软硬兼施:

示范先行:在蓟城试点新制,他亲自坐镇尚书省,用格物院的 “流水作业法” 处理公文 —— 中书省起草后立刻送门下省,复核通过当天转交六曹,一周内必须反馈结果。试点一月,公文处理效率提升三倍。

铁腕整肃:刑曹查出辽东某县令勾结豪族隐瞒土地,当即按律查办,抄没家产,通报全境。吏曹将其名字刻在 “贪官碑” 上,立在蓟城广场,警示后人。

利益绑定:让工曹牵头,在辽西修建 “跨草原水渠”,解决牧民饮水难题。水渠竣工那日,蹋顿之子捧着酒坛向赵宸敬酒:“以前觉得汉人官只懂收税,现在才知,好官能让草原长出庄稼。”

三月后,新制的成效逐渐显现:

蓟城的 “政务大厅” 里,六曹官吏按流程办公,百姓办户籍、领农具只需在不同窗口间流转,无需再跑遍全城。

工曹推行的 “标准化生产” 让火器质量大幅提升 —— 佛郎机铳的零件可互换,铅弹规格统一,士兵再也不用为 “这支铳的子弹配不上那支铳” 发愁。

兵曹的 “军械账簿” 详细记录每支突火铳的编号、使用者、维修记录,丢失或损坏可迅速追溯责任。

最显着的变化是效率。一次辽西遭遇雪灾,户曹从接到报灾到调拨粮草,仅用五日便完成 —— 放在以前,至少需要半月。受灾的牧民感叹:“以前雪灾只能等死,现在官府的粮车比救援队来得还快。”

曹操派来的使者在蓟城观察月余,回去后向曹操禀报:“赵宸的新制,如精密的器械,环环相扣,效率远超许昌。其尚书省下发的文书,格式统一、条理清晰,连驿站的兵卒都能看懂 —— 这太可怕了。”

曹操捏着奏报,沉默良久。他推行的 “唯才是举” 虽打破了门阀垄断,却未触及行政体系的根本,各部门仍沿用汉室旧例,效率低下。赵宸的 “三省六曹”,仿佛是用格物之术改造了官场,让整个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蓟城的夕阳下,赵宸站在新落成的 “三省署” 前,看着官吏们按流程往来穿梭,心中清楚:建制革新不仅是换个衙门名称,更是建立 “制度高于个人” 的新秩序。

“大人,” 陈默递来一份吏曹的报告,“本月考选,有三位乌桓子弟通过了考试,吏曹拟任命他们为辽西的县尉。”

赵宸接过报告,提笔批复:“准。告诉他们,在‘三省六曹’的体系里,没有汉人、胡人之分,只有称职与不称职之别。”

新的官衙前,工匠们正在安装一面巨大的铜钟,钟上刻着 “政在便民” 四个大字。这是赵宸特意下令铸造的 —— 若有政令不当、民怨沸腾,任何人都可敲响铜钟,三省必须立刻会商解决。

钟声尚未敲响,但新的秩序已在幽辽大地生根发芽。赵宸知道,行政改革比军事征服更难,也更重要。当这套体系顺畅运转时,幽辽才能真正成为铁板一块,无惧任何风雨。而他,正站在历史的岔路口,用现代的管理思维,为这个乱世注入新的可能。

喜欢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