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白衣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2章 开国立号宣示海内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赵光远的上书内容迅速在南京传开,紧接着全城舆论紧紧跟上,各地的劝进文书也犹如雪片一般飞入南京城内。

大汉国主张鹿安看到众望所归,也是为了名正言顺,经历过三辞三让的过程之后,在群臣的坚决拥护下,终于点头应允。

有了张鹿安本人的首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有司负责执行了。

在地方巡抚张鹿远的带领下,其余十一个地方巡抚也都全部来到南京城共襄盛举。

张鹿安直接指示由见多识广、曾经在崇祯皇帝身边待过、明悉皇家典仪的太监刘若愚为总典使,郝为任副总典使,让兵部做好外部的防御和内部的治安工作,让吏部做好人员的调配事宜,让户部筹措款项,礼部安排即位典礼,工部搭建祭天高台,刑部统计分离轻重犯人,忙得是不亦乐乎。

经过大半个月的准备(实际准备时间至少有一年以上了),时间来到了大汉国主四年、清康熙五年、道历四三六三年、佛历二二一零年、农历丙午马年正月初一、西历公元1666年2月1日。

万众瞩目、大汉子民殷切期待已久的登基仪式终于在南京天坛如期举行。

大汉国主张鹿安在十万名虎贲之士的保卫之下,在群臣和老百姓的欢呼声中,身穿一套帝王行头,黄袍之内则是白色孝服,露出了白色的衣领,头顶的流苏不断地随风摇摆,沿阶而上。

张鹿安乘坐八十一抬敞篷御车,左右后三面各有八十一名身高体壮的护卫战将,在亲信诸将的簇拥之下,来到了千秋亭前。

张鹿安在总典使刘若愚的指引下,轻轻走下御车,缓步登上亭后的天坛顶层,面色庄重威严地站立在绣着斗大“汉”字的血色大纛旗下,随着总典使刘若愚一声沧桑的话语声:

“起!”

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多达九百九十九位乐手,吹奏起庄严的古典宫廷乐曲。

伴随着刘若愚的高呼声,张鹿安在郝为的引导下,在无数子民百姓的见证下,上祭苍天,焚香叩头;

下祭水、火、雷、风、山、泽六宗,望祭诸神。

祭拜完成后,张鹿安转身望向百万军民,南京城内的军民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张鹿安随手作下压状,原本喧闹的百万军民在有司的指挥下,立刻鸦雀无声。

总典使刘若愚让嗓门更加洪亮的副总典使郝为出面宣读祝文:

皇天上帝,后土神祗:

眷顾隆命,属安黎元,为国之父,安不敢当。群下百官,不谋同辞,成曰:

“天下大乱,安发蓼都,诛进兴、之腾于幼冲,破日本、朝鲜于半岛,击满清、沙俄于黑水,灭承畴、祜塞于大江,已定半壁,据省十二,士民归心,海内蒙恩。

上当天地之心,下为民心所归。”

谶记曰:

“鹿安领兵匡正义,午马修德为天子。”

安虽固辞,至于再,再而三。

众齐声曰:

“皇天大命,不可稽留。”

敢不敬承!

郝为一口气念完,刘若愚在旁边大吼道:

“升!”

众多的乐手改吹奏起“帝王之乐--皇天后土”。

祭祀礼毕,张鹿安在亲随张捡的护卫下,来到御座上向南端坐,接受诸文武百官和万民的朝贺。

众多的军民在有司的指引下,行三跪九叩之礼。

礼毕,张鹿安正式登基称帝。

为与既往区别,建国号“中汉”,建元扬武,以“大汉国主四年”为扬武元年,颁布历法宣行海内,统一执行。

全部礼仪完毕后,张鹿安召开了扬武元年第一次文武大会,再次确定君臣名分,宣示册封陈利芸为皇后,白雪、许紫衣为皇贵妃,李茗为贵妃,册封亲姊张鹿贞为大长公主,嫡长子张梦昭为皇太子,嫡次子张梦明为秦王,庶长子张梦晓为齐王,庶四子张梦暄为晋王,庶五子张梦晖为楚王,庶长女张梦晴为解忧公主,庶次女张梦曦为安康公主。

追封已故长兄张鹿鸣为蓼王,爵位由张鹿鸣的长子张梦胜继承;

追溯父族三代为帝,母族三代为国夫人;

册封国宗张鹿声为辽王,张鹿远为宋王。

将中汉国的爵位划分为王、公、侯、伯、子、男、爵士共七级爵位,其中王爵划分为亲王、郡王、君三等,公侯伯子男则每级划分三等,爵士为最低级别爵位,不分等,如此共有七级19阶贵族爵位。

包括王族在内,贵族没有绝对的世袭罔替,只有立功之后,世袭不减等若干代,正常情况下,继承爵位者若是嫡子,需要减等继承,若为庶子,需要减级继承,爵士以后一律归于平民。

与贵族爵位相对应的是可以拥有的最高的田亩数,按照中汉国的土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勋爵的老百姓,无论政治地位多高,每户拥有土地面积,不得超过100亩;

爵士不得超过150亩,三等男200亩,二等男250亩,一等男300亩;

三等子400亩, 二等子500亩,一等子600亩;

三等伯750亩,二等伯900亩,一等伯1050亩;

三等侯1250亩,二等侯1500亩,一等侯1750亩;

三等公2000亩,二等公2300亩,一等公2600亩;

君3000亩,郡王5000亩,亲王9000亩。

包括勋爵在内,摊丁入亩,官绅需要一体纳粮。

政治方面,基本延续明朝旧制,但是稍微增加相权,实行五年责任内阁制,内阁首辅由内阁大学士府提及,皇帝确认任命后才能正式就职,最多可以连任两届。

责任内阁的首脑为首相,张鹿安任命刘廷桂为第一任内阁首相,首相以下还有副手辅相、宰相,左丞、右丞共五人决策班子,除军国大事外,内政一律交由责任内阁处置。

责任内阁以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职能;

六部以外,另设受皇权监管的外务院(原鸿胪寺,处理国境以外外交事宜),首领尚书称为“外相”;

宣传院,首任院使赵光远,被称为“宣相”,负责宣传、仪仗、礼宾等事宜,取代鸿胪寺、太常寺和光禄寺的部分职能;

都察院,负责全体官吏的纪律监察工作,被称为“御相”;

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的职责,主案件的最终审理工作,首脑大理寺卿被称为“法相”;

理藩院:负责境内民族事务工作,被称为“藩相”;

通政院:等同于原有的通政司,被称为“通相”,负责下情上达,确保政令的传递时效性;

度支院:首任院使为陈新天,从户部剥离,单独主管国家财政,被称为“财相”。

以上带“相”人员均是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工作,由皇帝亲自任命。

(本章完)

喜欢明末之白衣天子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明末之白衣天子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