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中央机构还有翰林院:
中汉国的翰林院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内部划分为上三院和下三院,设立院长和院判两人负责管理。
上三院为中极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和文华殿大学士,其中中极殿大学士为正一品且做过首相但还未退休之人,为皇帝的最高参议机构;
内阁大学士均为一品大员,为内阁成员的备选,一般多有兼职;
文华殿的职能改为中央最高的科学机构,大学士多为科学或者工程方面的顶尖研究学者;
下三院为文渊阁学士,东阁学士,翰林学士,其中文渊阁学士长掌管机要文书,为皇帝的秘书机构;
东阁学士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之人,或者是在地方的政绩极为优秀者,在东阁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要再次下放升官,相当于文官的高级培训机构“党校”;
翰林学士则为进士二甲,主要在中央机构进行实习工作,有可能下放为一方主官或者提拔进东阁学士。
其他还有教育机构国子监、掌管星相和天气等事务的钦天监。
相对于中央机构的简单高效,地方行政方面则是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地方最高一级为直辖府、省和都护府,简称“省级”,其中直辖府巡抚为正二品,省巡抚为从二品,都护府大都护为辅二品(新设立);
“省级”以下为“府级”,直辖府下属直隶州(不辖县),省下属府和郡(辖县),都护府下属州(不辖县)、都督府、盟;
“府级”以下为“县级”,称呼为县(分为大县知县、中县县令、小县县长)、盟下属旗和都督府下属各将军府;
县级以下则无论内外民族区域,一律设为“乡级”,名称统一设立为坊、镇、乡,其中坊为城市内部的二级机构;镇则多为城池以外的城郊地带,下属有城市部分也有乡村部分;乡则只下属有乡村部分。
坊设坊正,镇设镇长,乡设知乡官,下属则有负责乡小学教育的“校长”,负责治安的“游缴”,负责民兵训练的百夫长,财务和出纳各一名,负责女性工作的“女蔷”一人。
坊正、镇长和知乡官均为县级的派出机构人员,受“县级”主官和佐贰官领导;
“乡级”以下按区域设立有社、村,顾名思义,社在城市地带,村为农村地方,社村不再单独派遣政府官员,由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乡老”担任负责人,没有饷银,被称为“社长”或者“村正”,只能担任一届,不得由同一家族把持,每五年换选一届;
社、村以下则有自然形成的村落,按照民族地域不同,称为里,弄,庄,寨,堡,洞,坝等,均属于村民居民自治组织。
中汉国现有区域划分为一个应天直辖府、十个省和一个热河都护府。
以上为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为了确保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配备相应的军事体系。
中汉国的军事体系大体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其中的中央军划分为羽林军(军官学校,负责军官教育)、禁卫军(皇家的亲军)、卫国军(野战军)和边防军(边境设立)。
羽林军的士兵被称作羽林郎,必须中学毕业,主动申请才能获取,要求严格,但是从羽林军毕业后,就能成为军中的基层军官,平时偶尔也会执行皇帝的指示,也属于皇帝的亲军和仪仗兵;
禁卫军为皇家的亲军,下属左右护卫、左右骁卫、左右翎卫和左右屯卫共八军,分别以“赤橙黄绿青蓝紫黑”为各军旗底色,在原近卫镇的基础上扩编而成,每军有兵额人,总兵力有十万人,均为复合型编制,除了水师以外,每军均包含骑兵、步兵、炮兵编制,具体编制略;
卫国军相当于国防军,也是直接听命于皇帝,作为中汉国的野战军,内部划分为水、陆两师,为了与地方行政机构“镇”作区分,特将各“军镇”改称为“军”,每军人,军领导为总兵和副将;
军下设三协一军部,每协四千人,协领导有参将和偏将;
每协下设三营加一个协本部,每营兵额1250人,营长官为游击和裨将;
营下分设一营部和三哨,每哨四百人,哨长官为千总和把总;
哨下设三汛一哨部,每汛125人,汛长官为百长一名,每汛下辖四队,每队三十一人;
队设队长一名,辖三什长、三伍长和二十四名士兵。
卫国军暂时有八军,跟之前的步军八镇等同,不再赘述;
边防军参考卫国军编制,最高级别为“营级”;
与中央相对应的是地方军,地方军划分为省军、府兵营、县民团、乡镇护卫队四等。
其中省军为各省的正规军,如福建省的省军为“闽军”,居营集训,受大元帅府调遣、兵部管理,下属层级有营、哨、汛、队、什、伍,为与中央军士兵胸口的“兵”字相区别,士兵的胸前有个大大的“卒”字。
省军的最高领导为都指挥使,都指挥使以下设立一到两名都指挥佥事,协助管理;
省军陆师一般下辖五到九个标准营,一般的营名称为抚标营、中镇营、护卫营、前锋营、游弈营、踏锋营、翼卫营、翎卫营和骁骑营,营长官为指挥使。
部分省军设立有水师,一般编制三营:伏波营、踏波营、催波营。
省军受兵部管理、中央大元帅府调遣,在巡抚请求下,可以在省内执行军事任务,事结则归建;
地方军第二级为府兵营,府兵也是受中央兵部管理、受内阁调遣,下级组织为哨、汛、队、什、伍,每个府兵营一般下辖三到九个哨,每年的集训时间不得少于九个月,府兵营的最高统领为守备官,下设备御和操守各一名为辅助,普通士兵的胸前有个大大的“勇”字;
地方军第三级为县民团,受中央兵部管理、省巡抚调遣,下级组织为汛、队、什、伍,每个县民团一般下辖三到九个汛,每年集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年,设置千户一名、副千户一名为领导,普通士兵的胸前有个大大的“壮”字;
第四级为乡镇护卫队,下设若干队,长官为百夫长和试百户,受各县管理、县民团千户调遣,普通士兵胸前有个大大的“丁”字。
护卫队以下还有基层的村庄自卫队,人数不限,凡是年龄在14岁到60之间未从军者一律编入,不得以集体名义离开村庄,有事锣鼓集合,平时农闲训练,设总旗官一名、小旗官两名,没有统一服装,穿各自衣服进行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5天,不得异地调遣,不得影响农时。
正常情况下,均是按照上述政策进行管理和调动;
战争情况下,大元帅府有权调遣一切武装力量执行任务,并且高等级命令优先于直属领导等级的命令。
(本章完)
喜欢明末之白衣天子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明末之白衣天子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