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白衣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5章 改革军队军衔制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境内逐步安定下来的基本环境,又促使张鹿安加大对一系列较为紧急的制度进行改革。

先是关于驿站制度的改革,中汉朝廷在兵部下设邮政司,专门统一处理邮政运输和传递工作,在各省级机构设立邮政司的分支机构邮政厅,各府级机构设立邮政局,各县设立邮政所,各乡镇设立驿站,重要的村落和节点设立递铺,形成一个层层相属,快速传递物资和信息的邮政网络。

为了邮政方面的持续性发展,在中汉国皇帝张鹿安的“建议”下,中汉国开创了世界有史以来第一份邮票:

规定省级邮票为大象邮票,按照实际路程,距离几个省就用几张票,比如江苏与浙江,只用贴一张,江苏到福建则要贴两张。

省内府级邮票为虎头邮票,用于省内府之间的传递;

府内县级邮票为飞豹邮票,用于府内传递到各县的费用。

由上可见中汉朝廷对社会管理的更为细致。

体现在行政人员方面,则是增加了部分官员层级,为了防止官员的无序扩大,特地对各地官员进行明确的考核,也制定了“高薪养廉”的计划,中汉国的官吏级别从低到高,划分为九品二十七级待遇,具体为:

辅九品月俸两银元5角,年俸30银元;从九品月俸3银元,年俸36银元;正九品月俸3银元5角,年俸42银元 ;

辅八品月俸4银元,年俸48元;从八品月俸5银元,年俸60元;正八品月俸6银元,年俸72银元;

辅七品月俸7银元,年俸84元;从七品月俸9银元,年俸108元;正七品月俸10银元,年俸120元;

辅六品月俸12银元,年俸144元;从六品月俸14银元,年俸168元;正六品月俸15银元,年俸180元;

辅五品月俸16银元,年俸192元;从五品月俸18银元,年俸216元;正五品月俸20银元,年俸240元;

辅四品月俸24银元,年俸288元;从四品月俸30银元,年俸360元;正四品月俸35银元,年俸420元;

辅三品月俸40银元,年俸480元;从三品月俸50银元,年俸600元;正三品月俸60银元,年俸720元;

辅二品月俸70银元,年俸840元;从二品月俸80银元,年俸960元;正二品月俸90银元,年俸1080元;

辅一品月俸100银元,年俸1200元;从一品月俸120银元,年俸1440元;正一品月俸150银元 年俸1800银元

除了基本工资外,还设立了官吏年金,每年扣除年俸的百分之五,一直相加,直接加到致仕退休,政府再给予相同的款项,再分二十年平均返还给本人,每年年底返还一次。

如果中途去世,则将年余额平分给后辈子嗣。

如果其人被查出贪污腐败犯罪的,则不光没收全部的违法所得,还将年金全部取消没收进国库,且不享受致仕待遇,并且直系三代以内不得报考国考(考国子监),严重者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津贴,针对危险地方、出差、困难地方、特殊派遣、征战、外交等,按天数予以补助。

其余的优势条件还有皇帝的赏赐,政府提供食宿等。

任何的制度一开始还是有效果的,中汉国朝廷因为这项制度,而一度朝气蓬勃。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中汉国的兵部便在张煌言的建言下,认为由于军队的组成部分增多,按照现有的名称多样性,指挥起来多有不便,比如禁卫军中的卫大将军、卫国军中的协参将和地方军中的都指挥使实际到底指挥序列如何确定,以前主要是通过“加衔”的方式来实现同品级的跨军指挥,多有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对军队进行军衔改革,张鹿安非常认可,立刻批准进行广泛的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考量,主要结合张鹿安对后世的军衔认识,再结合先秦、汉朝以来的军衔名称考虑,确定所有中汉国麾下各个军中将军职和军衔分开,中汉国的羽林军、禁卫军、卫国军、边防军、地方军、府兵、县民团、乡镇护卫队中的在编官兵,统一执行新的军衔制度,从下到上的军衔依次为:

兵衔为丁、壮、勇、卒、列兵,守兵,战兵;

士官为军士,中士,上士(勇士,猛士,锐士,军士长后四个为专业级别士官);

军官分为尉官和校官,其中尉官包含防守尉,中尉,上翎尉,都尉四级,校官包含武骑校,云骑校,骁骑校三级;

骁骑校以上的将官名称为准将,无具体挂名,品级相当于正三品,为军官和正式将官之间的过渡,暂时不限额,按照军中实际所需,设定具体数量和名额;

准将以上为有名号的少卿将军,确定额编为365人,为了增加少卿将军的稀缺性,规定只能依次递补(将领战死或者退出现役),不得再增加名额,少卿将军以古郡名来确定名称,如寿春将军、信阳将军、丹阳将军、杭州将军等;

少卿将军以上为中郎将军,限额88人,全部名称从上到下为伏波中郎将、金吾中郎将、豹韬中郎将、鹰扬中郎将、监门中郎将、横野中郎将、凌江中郎将、楼船中郎将;

四典中郎将:典军中郎将、典农中郎将、典工中郎将、典兵中郎将

四方中郎将:东中郎将 、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

四位中郎将:左中郎将、前中郎将、右中郎将、后中郎将

四骑中郎将:屯骑中郎将、越骑中郎将、长水中郎将、射声中郎将

四虎中郎将:虎贲中郎将、虎牙中郎将、虎威中郎将、虎烈中郎将

四殿中郎将:殿左中郎将、殿前中郎将、殿右中郎将、殿后中郎将

四远中郎将:抚远中郎将、宁远中郎将、威远中郎将、定远中郎将

四义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立义中郎将、忠义中郎将

四卫中郎将:威卫中郎将、武卫中郎将、翎卫中郎将、翼卫中郎将

四司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司农中郎将、司工中郎将

四寇中郎将:讨寇中郎将、荡寇中郎将、威寇中郎将、捕寇中郎将

四虏中郎将:讨虏中郎将、破虏中郎将、威虏中郎将、捕虏中郎将

四狄中郎将:讨狄中郎将、破狄中郎将、威狄中郎将、捕狄中郎将

四夷中郎将:讨夷中郎将、破夷中郎将、威夷中郎将、捕夷中郎将

四殄中郎将:殄寇中郎将、殄虏中郎将、殄狄中郎将、殄夷中郎将

四昭中郎将:昭武中郎将、昭德中郎将、昭信中郎将、昭义中郎将

四怀中郎将:怀集中郎将、怀远中郎将、怀德中郎将、怀义中郎将

四宣中郎将:宣威中郎将、宣武中郎将、宣德中郎将、宣义中郎将

四边中郎将:绥边中郎将、靖边中郎将、宁边中郎将、安边中郎将

四末中郎将:折冲中郎将、御侮中郎将、果敢中郎将、果毅中郎将。

(本章完)

喜欢明末之白衣天子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明末之白衣天子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