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17章 闲游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陛下明鉴,臣也是晋阳人士,深知王氏底细,千年之族,风风雨雨,岁月磋磨,都不能摇其干,动其基。

而今一朝衰朽,干折枝落,房倒屋塌,子孙凋零四散,臣亦难免触景生情,生出几分物伤其类之感……”

说着话,两人脚步渐缓,终是驻足道边。

其实关于王氏这事是去年的事情了,发作的时候王氏已经破产,朝廷处置的又干脆,所以两三个月下来,晋阳王氏就烟消云散了,没给众人留出多少反应时间。

而且时机也抓的恰到好处,于是很多人都以为是有些人在晋阳王氏败家的时候,落井下石所致。

尤其是主持此事的还是王氏旁支出身的并州总管王庆,太原郡守王禄等人,向自家主枝下死手的事情虽不多见,可也不是没有。

窝里斗这事让外人难以插嘴,也是各家门户对此讳莫如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隔了一年,一些人差不多就回过味来了,觉着这事肯定是皇帝授意,想到这个,谁心里不得生出几分寒意?

流水的江山,铁打的门阀,自前汉以来,几乎已成天下共识。

家国家国,没有家哪有国?这在当世的理解和后来人是不一样的,家就是家族,世族寒门,没有他们的支持拥戴,哪有什么魏晋南北朝?

但反过来说,没有魏晋时延续下来的九品中正制,世上又怎会出现什么五姓七望之类的怪物?

几百年来,朝堂和门阀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却又斗的你死我活,至今门阀早已有了尾大不掉之势。

天下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不如死,世族中人却一直高高在上,起居八座,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还在推波助澜,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战乱。

…………

温彦博听了皇帝所言,心里多少有些明白,皇帝心里有数的很,说这些不过是告诉他,是王氏不识抬举,今日之事不过是旧日恩怨所致,并没有别的意思。

不过温彦博还是说了几句心里话,并非是真的有什么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触,他是晋阳人,知道王氏是什么嘴脸。

当年武氏那样的富户,两个小子在王氏门前说了几句俏皮话,就被王氏的奴仆追赶殴打,晋阳人又有谁没受过王氏的欺辱?

晋阳人向来以王氏居于晋阳而自傲,可王氏栽倒在地的时候,城中又有多少人在暗地里拍手叫好?

这种复杂的心理,可不独是晋阳人有,其他豪族所居之地,也大多如此,试问能够约束门人子弟,造福地方的世族能有几个?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谁家没几个败家子,以及仗势欺人的亲戚,奴仆呢?

作为晋阳人的温彦博,你见他什么时候跟王泽亲近过?如今委婉的劝皇帝不要做的太绝,与其说是受王泽所托,不如说是劝谏更为合适。

他怕皇帝在开疆拓土的诸般战事结束之后,把矛头对准那些难搞的世族豪门。

作为尚书令,他感觉这种迹象已经非常明显,王氏不过是首当其冲罢了,加上开国之初就受到重创的渤海高氏,还有后来的洛阳长孙氏,皇帝下手是真的狠。

让人不得不担心将来……

…………

此时李破看了看做悲痛状的温彦博,不由笑道:“这是做什么?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吐故纳新方为正道嘛。

晋阳那么多家族,就没人想取王氏而代之?你温氏出了一位宰相,好好养育儿孙,将来未必不如王氏,想那么多作甚?

朕又不是鲁莽之人,犯在朕手里自然没话说,无缘无故的朕还能无事生非怎的?若是那般,这满朝文武还能剩下几个?

哼,杞人忧天,不如埋头做事,卿把朕的话传给他们,安安他们的心。”

温彦博一下放了心,就是这话说的吧,让人浑身难受,他温氏可一直是本本分分,要是这话真的传出去,不定就有人认为是他温彦博向王氏下的手呢。

温彦博尴尬的捋着胡子,嘴上却道:“陛下推以腹心,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破不耐的摆了摆手,“晓得晓得,满嘴之乎者也,满肚子花花肠子,当年那个一心为幽州百姓请命的温大临跑哪去了?”

一边说着话,他还一边的作怪般的四处张望。

温彦博满头黑线……

皇帝这刻薄话是张嘴就来,他可是尚书令,不要颜面的吗?

不过他心里倒是明白,皇帝这言谈无忌的样子才是真的亲近,皇帝向来念旧,这不是一句奉承话。

随皇帝起兵的旧人,如今各个荣华富贵,就算有个大事小情皇帝能包容的都会包容,丝毫没有历代清算功臣的迹象。

尉迟信当年领兵过河,作战不利,最后还是当了兵部尚书。

尉迟恭领兵南下,用兵笨拙,血战于南阳,让皇帝十分不满,后来也只不过是调回京师,荣宠未衰。

李年在辽东大败,皇帝嘴上骂着蠢货,实际上却是轻描淡写的放了过去,李年还能任上几年朝鲜大都护。

皇帝登基之后,整治了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是汉王府旧人……

所以温彦博自任职尚书令以来,一直很是安心,因为不用时刻揣摩上意,只需把事做好就行,省了不少心智。

就像现在,皇帝说嘴几句,只是让温彦博心塞,却并不做他想,换个人试试,他温大临起码得好好琢磨一下,是不是自己话说多了,说重了,惹了皇帝不高兴?

“陛下说的是,养尊处优久了,哪还有热血可言,能让天下安定下来,官民各有所归,亦各有所责,便是臣最大的心愿了。”

话题到这里差不多也就结束了,李破举步向前,“你这说的不对,官民本为一体,你给分作两边是什么道理?

做不好官的就是尸位素餐,贫家子努努力,未必不能造福一方。

就像王氏,立在那里一千多年,也出过无数才能之辈,可后辈子孙不思进取,只想仗着一个王氏的名头享福,那还能长久的了?

嘿,王氏的祖宅哪是卖不出去,是没人敢买罢了,放在那吧,让王鹤住进去,他七老八十了,教了那么多弟子,也是该好好享享福了。

你看,朕没有把事情做绝吧?再要有人说嘴,朕老大耳刮子扇他。”

温彦博心累的不行,拖着步子跟上李破,违心的赞了一声陛下英明,心里却在嘀咕,王鹤无后,也就看个祠堂,晋阳王氏这次看来是真的在劫难逃了。

好在因为去年王氏已经到了分家的边缘,也就没惹出太多的非议来,要是王氏还处于鼎盛之时,皇帝想向他们下手还真不太容易。

转念间他又想到了王泽,王泽随皇帝南下,本来是晋阳王氏的一步好棋,争的就是一个开国之功。

可惜王泽入京之后,为向皇帝表明忠心,索性置家族于不顾,破门而出,在长安落地生根,建立了长安王氏一族。

一下就让一步好棋变成了臭棋,晋阳王氏搂头挨了一棒子,未能得什么好处不说,又弱了不少声势。

那个时候王氏其实就已经有了分家的迹象,王泽可谓是始作俑者,现在又跑到自己这里说情,温彦博在心里也是唾了一口,败家子。

…………

李破进了马市,这里到处都是马厩,商铺前面卖的是驮马,好马都在后面养着。

别看环境不怎么样,味道也很难闻,可来这里转悠的大多衣着整洁,气势不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贵族的管事奴仆。

李破走走停停,偶尔还会去商铺后面看看,问问价格,商家有一搭没一搭的应承着他们,并不算热情,因为一看这厮就不像是来买马的。

这里的马匹大多出自榆林左近,当然不是榆林马场的战马,而是一些牧民牧养的马匹。

大唐收回榆林马场之后,在榆林北边和突厥一道建了互市之地,附近突厥和大唐的牧民都会在那里进行交易。

马匹的交易规模不大,而且受到了一些严格的限制,长安马市上的马匹,一部分是自己培育,一部分便来自那里。

极少数的是从西域那边偷运而来,是最为抢手的西域大马。

近一两年,吐蕃马也开始在长安出现,比草原马还要矮小,但却是驮马的好料子,价格还低,是行商们的最爱。

据商家说,吐蕃马现在最大的买家是长安的大户人家,他们买回去就送到庄园里拉磨耕地,比牛还好用。

李破笑而不语,这可不一定,那些破落户现如今哪还顾得上耕田种地?

从一家商铺出来,李破拍打了几下袍服,严闾人狗腿的上来给他摘下几根枯草,李破回头取笑道:“老严越来越会伺候人了啊,就是这身段肥了些,现在还能跟你那徒弟过招吗?”

严闾人老脸一红,他领着的那几个吭吭哧哧都笑了起来,严闾人瞪了过去,还留着那么几分当年的威风。

“陛下说哪里话,咱这身手虽不比当年,可手艺没落下,等闲没几个人能近我的身,长公主……”

说到长公主,他自己也编不下去了,李破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怕,公主去辽东了,瞧你这师傅当的,连徒弟的坏话都不敢说一句,我都替你脸红。”

严闾人……

《北雄》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北雄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