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铁流西向(上)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数日后的奉天殿内,九重丹陛之上,龙椅空悬。

殿内气氛有些沉闷,上朝的时辰早已到了,可皇帝却迟迟没有来。

文臣一列几乎所有的内阁大臣都时不时的将目光瞥向了武将一班。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今天所有的武将身着的不是平日上朝所穿的袍服,而是全员身披鱼鳞罩甲,这让不少大臣心里惴惴不安。

尤其是武将最前列的樊忠等五大龙军的军长们,更是身披皇帝御赐的饰金蟒纹山文罩甲,腰间居然还都悬着一柄腰刀!

就在文臣们猜测今天是不是有大事发生时,皇帝的脚步从屏风后传了出来。

只见朱祁镇一身衮龙纹罩甲,头戴三山帽,腰悬宝剑龙行虎步而来。

“诸位,今儿其他事儿都先放一放,”朱祁镇没有登上宝座,而是走到玉阶前,笑呵呵的看了一圈众人,目光在武将一班停了停,满意的点了点头。

说罢,他的手中多了一份奏折又道:

“诸卿,甘肃奏报,东、西察合台、斥今蒙古、青海的达延汗等部,狼子野心,屡犯我边陲,袭扰商旅,屠戮边民,更意图截断我大明河西走廊,断我臂膀,朕每每思之,寝食难安,西域之地,自汉唐便是我华夏故土,丝路咽喉,岂容宵小窃据!”

王直率先出列道:“陛下,西域诸部,反复无常,其心可诛,然我大明承平日久,此番若大举远征,劳师动众,千里馈粮,靡费何止百万?”

“且西域地形复杂,茫茫千里沙漠戈壁,补给异常艰难,一旦陷入胶着,恐非国家之福。臣以为,当以甘肃、定北都护府精兵固守要隘,震慑宵小,再遣能臣巧施离间,分化瓦解,徐徐图之,方为上策。倾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风险过大!”

他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皇上你别总是打打杀杀的,咱们不如跟他们玩心眼,不光省力还省钱。

“王大人此言差矣!” 樊忠大步踏出武官队列,声若洪钟,甲胄铿锵作响。

“畏首畏尾,何时能靖边安民。昔年汉武凿空西域,唐宗威震天山,何等气魄!我大明如今国富民强,兵精粮足,远胜汉唐,岂能坐视胡虏猖獗,年年袭扰,使我边民流血?李成泉老兵的仇,难道就不报了?”

说罢,他猛地单膝跪地,抱拳高声道:“陛下,末将请为先锋,率我大明铁骑,踏平西域,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夷,尝尝我大明铁拳的滋味,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能收复西域,为死难得将士讨回血债,末将提头来见。”

龙扬军新任军长、定国公次子徐承宗紧随其后,朗声道,“我五大龙军,枕戈待旦十年,精甲锐器,天下无双,陛下,西域诸部看似联盟,实则各怀鬼胎,一盘散沙,我大军雷霆一击,正可摧枯拉朽一击可定乾坤。若待其整合力量,反成心腹大患。臣附议樊将军,当以犁庭扫穴之势,一举荡平他们!”

“臣附议!”

“末将愿往!”

武将队列中,龙兴、龙吟、龙健的军长们纷纷出列,声浪如潮,战意冲霄。

五大龙军,这支朱祁镇耗费二十年心血,倾注无数资源,融合了超越时代的训练、装备(尤其是大规模列装的燧发枪和重型火炮)和战术思想的王牌力量,早已渴望在真正的战场上证明自己,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勋。

文官队列中,兵部右侍郎韩雍眉头紧锁,出列道:“陛下,王大人所虑甚是。远征西域,钱粮耗费确如无底之洞,五大龙军并甘肃、定北都护府三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军械火药转运,每日消耗皆是天文数字,这几年国库虽丰,亦恐难长久支撑,且大战一起,商路断绝,税赋锐减,此消彼长,臣恐……”

他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毕竟现在兵部经过朱祁镇的数次削权后,已经彻底沦为了毫无兵权且只负责军队后勤保障的部门了。

“韩大人差矣!” 刚上任一年的工部尚书石璞打断了他,这位掌管着帝国庞大军工体系的重臣,是个技术派的能臣,如今皇帝将潭柘寺山下的所有兵工厂全部划归到了工部,这让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工部一跃成为了大明朝第二大实权部门。

“陛下,臣所辖军器局、火药局、兵工厂如今日夜赶工,新式燧发枪月产已逾五千杆,炮弹火药堆积如山,尤其是铸炮局自采用铁芯铜体铸造法后,神威大将军炮月成百门,射程威力冠绝天下,至于钱粮,”

他转向户部的几位堂官,语气笃定道,“陛下二十年来励精图治,开海贸,兴工商,设粮仓,国库之丰盈,远超历代,臣听闻,这十年仅河南、山西、陕西三地的粮仓里的存粮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上三年之久,支撑此战,虽有压力,但绝非不能,且一旦打通并稳固西域,重开丝路,岁入何止倍增?此乃长远之利。”

石璞的话,用实打实的军工产能和实打实的数字,给主战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闻言,户部尚书李贤出班奏道:“陛下,户部在此三省的存粮,确如石大人所说,且这十年间,户部存银两千余万两,皇上若要征伐西域,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为皇上凑齐军费。”

其实李贤早就从猜到了皇帝的意图,尤其是这半年以来,皇帝还经常有意无意的在小朝会上提起西域诸国的事情。

这几年大明风调雨顺,黄河经过十几年的治理改道后,再无洪水泛滥,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这些年百姓年年丰收,所缴纳的税粮一年比一年多,通州附近的粮仓更是扩建了好几次。

全国的粮价也是一年比一年低,尤其是南直隶等地每斗大米仅5钱(折合2.5元人民币\/斤),真正达到了唐贞观年间的盛世水平。

朱祁镇静静听着双方激烈的辩论,没有说话。

他穿越而来二十年了,深知历史走向和科技代差带来的绝对优势。

他改革军制,发展火器,鼓励工商,开拓海贸,不就是为了此刻吗?

为了彻底解决西北边患,为了重现汉唐荣光,为了给子孙后代打下一个真正安全、辽阔的生存空间。

争论一直持续了一个时辰,主战的声音最终占据了绝对上风。

武将以血性功业为驱策,文官中务实且有战略眼光者,也看到了彻底解决边患、掌控丝路带来的巨大利益。

最终,朱祁镇缓缓站起身,一语定音:“朕意已决,西域,乃汉唐故土,丝路命脉,岂容胡马长嘶,跳梁久据?扰我边民,伤我将士,此仇不报,朕有何面目告慰列祖列宗,有何面目面对浴血边关的将士?”

王直还想再劝,却被于谦拉了拉袍服制止了。

“着令!” 朱祁镇威严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响起:

“以樊忠为征西大将军,统帅诸军,坐镇肃州。”

“龙威军杨洪为左副将军,并龙兴军沿北线向西进军!”

“范广为右副将军,并杨再兴领甘肃镇三万兵马为前军先锋,直取哈密!”

“徐承宗统率龙吟、龙扬军,沿天山北路向西进军!”

“龙健,统辖所有火炮营并护卫辎重粮道,居中策应!”

“定北都护府大都护汤杰,率本部精骑五万并征发漠南诸部仆从军三万,西出居延海,侧击敌后,断其联络。”

“命延绥、山西抽调两万边军精锐,自兰县向肃州押运粮草。”

“传旨陕西、山西、河南布政使司,命他们雇佣车马、精壮民夫为大军输送粮草。”

“五大龙军主力,甘肃、定北都护府精锐,共计三十万大军,兵分四路,明年开春后,发兵西域,目标:犁庭扫穴,收复故土,将东察合台、斥今蒙古等部,彻底逐出西域,永绝后患。诸位谨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疆土!”

“臣等领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将们热血沸腾,轰然应诺,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文臣们虽有忧虑,但见圣意已决,军心可用,亦躬身领命。

大明这台沉寂多年的战争机器,在皇帝坚定的意志下,轰然启动,发出了指向西方震耳欲聋的轰鸣。

喜欢大明,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我来了!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