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通过传递回来的数据来看,这个基地比其他想到的还要庞大,似乎和h国的097基地都相差无几了。
被渲染在冯俊意识中的数据模型飞速扩展、延伸、构筑。这是一个深入山脉腹心的庞然巨物!规模远超想象,几乎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地下王国,层叠的走廊、巨大的垂直竖井、开阔的机械工厂区域、未知的实验区块...地图在精神世界中不断拼接、完善,其复杂与庞大程度,足以与传闻中h国那深埋地下的“097基地”相媲美!
而且基地的设计非常偏向冷战厚重防护的设计,每个区域的能源,通风,甚至是电力系统都是单独的区块设计,给纳米机器人的渗透带来了难度。
苏联工程师秉持着核战思维:堡垒化、隔离化。如同蜂巢般分割成无数个独立的生存单元。每个分区都拥有独立的空气循环滤净系统、独立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数据图上标记着老旧但体积庞大的型号)、甚至独立的、用粗壮电缆和粗陋高压开关组成的供电网络。这种设计的初衷是确保一处被摧毁不致影响整体,但现在却成了纳米机器人扩张的巨大阻碍,迫使它们在迷宫般的物理结构和电路间隙中艰难迂回。
而且这里的电路以及操作系统和外界完全不一样,是苏联特色的晶体管加上电路板来进行控制的,与外界的电路板系统完全不一样。
更让冯俊的信息操控能力遭遇钝感的是其技术基础。这里充斥着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巨型电子管服务器(监控图像中巨大的玻璃柱体发出昏黄的辉光)、堆积如山的穿孔纸带阅读器、连接着密密麻麻彩色跳线的手工电路板(上面焊接的晶体管如同粗糙的矿石)。
电子信号不是在高集成芯片中流动,而是在粗大的真空管和笨重的继电器之间跳跃、轰鸣,如同蒸汽朋克的造物。这里运行着一套与数字时代绝缘的模拟逻辑系统,对习惯入侵硅基数字神经网络的纳米机器人而言,如同闯入了一个机械构成的史前丛林,需重新适应其粗犷而低效的“语言”。
在冯俊共享的感知里,这座基地如同一个冰冷的、沉睡的钢铁巨兽,由冰冷厚重的钢筋混凝土构成骨架,覆盖着剥落油漆的厚钢板作为装甲。巨大的齿轮裸露在检修通道旁;直径超过一米的铸铁管道如同虬龙般沿着天花板或墙壁蜿蜒爬行,覆盖着厚厚的隔热岩棉,破损处露出蒸汽的嘶嘶白烟或渗漏的冷凝水滴;墙面上随处可见用黄色油漆粗粝手写的技术说明(俄文)、安全警示(骷髅头图案格外醒目)、以及褪色但依旧清晰的政治标语:“劳动光荣!一切为了祖国!”。巨大的空间里回荡着永恒的工业噪音:远处水锤的撞击、蒸汽泄露的尖锐嘶鸣、某个老旧涡轮机低沉而永不止歇的旋转——这些声音在厚重墙壁间回响,成为这座钢铁墓穴不变的挽歌。
“将军就在里面”, 斯尔纳罗夫站在一扇厚重的防核大门前。
一行人终于抵达了通道尽头。眼前是一扇令人望而生畏的圆形防核爆大门!门体由厚达半米的多层复合装甲构成,表面布满粗大的手动旋转锁定机构(巨大得如同船舵轮盘),以及厚重的液压传动柱。
门口两侧,赫然伫立着八名如斯尔纳罗夫般的改造士兵!他们身材同样魁梧,穿着老旧的苏式装甲防护背心,每人背后都背负着巨大、缠绕着粗铜线的特斯拉线圈装置,蓝白色电弧在其表面不安分地跳跃,发出细密的噼啪声。
更令人侧目的是大门两侧稍后位置,两台庞大的三足战斗机器人!钢铁铸就的躯体充满了苏式重工业的粗犷:关节处是巨大、暴露的液压促动器,躯干布满铆钉连接的装甲板,主武器是一门小口径速射机炮和两支末端闪烁电弧的长臂(估计是工程爪或近战武器)。它们静静地伫立着,仿佛随时会被激活的钢铁雕像,头顶泛着红光的传感器阵列如同恶兽的眼睛,冰冷地扫描着门前的一切。
喜欢末世两界倒爷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末世两界倒爷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