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不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8章 鹰视狼顾 暗起杀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李儒这一番说辞让公孙瓒颇为心动,接下来的几日,公孙瓒对李儒更加亲善恭敬,礼遇有加。每当夜幕降临,李儒回到驿馆,独自一人时,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叹息:“我这嘴真是贱呐,真是欠得很。”回想起出发前,那董白如同小恶魔一般,还在耳边一再叮嘱,可自己却又给自己揽了这么一桩麻烦事,这不纯粹是没事找事嘛。

不过,李儒冷静下来细想,自己这想法倒也确实是在为马超的势力长远考虑。若真能通过联姻的方式,解开公孙瓒心中的枷锁,释放他内心潜藏的欲望,重新激起他的斗志,未尝不是一步妙棋。要知道,公孙瓒身为一方诸侯,虽说在与袁绍的较量中落败,但袁绍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公孙瓒能与袁绍掰掰腕子,足见其能力不凡。若是马超在背后加以扶持,那么像刘表、刘璋之类的诸侯,恐怕都用不着马超出面,公孙瓒一人便有能力与之抗衡。

如此一来,马超的势力范围必将得到极大的扩张,在这乱世之中也能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只是,要促成这一切并非易事,不仅要让公孙瓒下定决心,还得说服马超接受这门亲事,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各方的关系,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诸多麻烦。李儒揉了揉太阳穴,深感此事责任重大,自己接下来得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在这并州之地,局势显得有些微妙。李儒心中虽有谋划,但并不着急,公孙瓒也沉浸在权衡利弊之中,不紧不慢。然而,最焦急的当属曹操的使节司马懿了。

这是司马懿出世以来第一次担当如此重要的任务,他满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口才与谋略,说服公孙瓒出兵相助曹操,立下大功。可谁能想到,公孙瓒对他费尽心思的劝说,始终不为所动,无论他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公孙瓒都只是礼貌地拒绝。

更让司马懿难受的是,一旁还有李儒这个老狐狸,时常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着他。每当李儒的目光扫过来,司马懿都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李儒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让他在对公孙瓒的劝说过程中,总有一种被人暗中窥探、算计的不安。

司马懿深知李儒的厉害,这位“乱国毒士”智谋超群,手段狠辣,自己与他相比,终究还是嫩了些。在李儒面前,他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生怕一个不小心,露出破绽,被李儒抓住把柄,影响了曹操交予他的使命。

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司马懿愈发焦急。他每天都在思考着新的劝说策略,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打动公孙瓒。可每一次尝试,都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公孙瓒积极的回应。他开始担心,若再无法取得进展,自己该如何回去向曹操复命,又该如何面对众人失望的目光……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马上就要进入十月。公孙瓒对于是否出兵相助曹操一事,态度始终不明朗。司马懿见状,终于决定不再继续等待下去,他怀着无奈与失落,向公孙瓒辞行。公孙瓒也没有过多地挽留,只是让人准备了一些礼物,让司马懿带回去给曹操,算是对曹操使节的一番礼遇。

司马懿满心失望地离去,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李儒转头对公孙瓒说道:“将军,您瞧这曹操的使节如何?”公孙瓒轻轻哼了一声,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个作为说客,只会卖弄嘴皮之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先生难道看出了什么端倪?”

李儒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说道:“将军,看来您是小觑这个使节了。这使节在咱们这儿盘桓了好些时日,从一开始的急切,到中间能迅速冷静下来,即便最后满心失落,却依旧表现得落落大方。而且您看他在与您分析局势之时,头头是道,咱们多方交谈,都不见有什么破绽。足以证明这些观点并非是他来之前,别人交代给他的,明显都是他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所思所想。您想啊,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竟能有如此大局观,对局势有这般宏观的看法,假以时日,日后必非池中之物。”

公孙瓒听了李儒的话,不禁露出思索的表情,缓缓说道:“真有先生说的这般神乎其神吗?”李儒自信地笑道:“怎么?将军您还不信我对人心的把控?再说了,您仔细观他的面相,鹰视狼顾之相。自古有此面相之人,往往野心勃勃,不甘于人下,此人日后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公孙瓒顿时有些着急,脱口而出:“先生既说此人有此大作为,何不趁他未起之时将他……”说着,公孙瓒手比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此时,李儒见状不禁笑道:“哈哈哈哈哈,将军何必这般急切?他如今身为曹操的使节,在曹操手下效力。他即便有野心,那也是在为他主公谋划,暂时与我们并无直接干系。”李儒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继续说道:“不过日后若是有一日,他转投他处,或者发生什么对我们不利的变故,此人必定要除之而后快,断不可留。以他的才能和野心,一旦成为敌人,后患无穷。”

公孙瓒听了李儒的话,心中的急切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仍面露担忧之色:“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样的人,实在让人忌惮。若他日后真与我们为敌,恐怕不好对付。”

李儒轻轻摇头,安慰道:“将军不必过于担忧。如今我们只需先专注于当下的局势,考虑清楚是否要与曹操结盟。至于司马懿,目前他还掀不起什么风浪。我们只要做好自身的谋划,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便是。”

公孙瓒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李儒说得有道理,当务之急是决定公孙家在这场乱世纷争中的走向,而不是过早地为一个尚未构成直接威胁的人忧心忡忡。

然而,公孙瓒心中依旧有些不安。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司马懿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这个年轻人的才能和野心,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让他隐隐感到担忧。

李儒似乎看出了公孙瓒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将军,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做出正确的决策,公孙家必定能在这乱世中屹立不倒。”

司马懿一路怅然离去,心中那股隐隐的不安始终萦绕不去。这趟出使任务的失败,本就让他心情沉重,而李儒给他带来的压力,更是远远超过了面对公孙瓒这位一方诸侯时的感受。李儒看向他的眼神,仿佛能洞悉他内心的每一个想法,一举一动都被对方审视,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让他浑身不自在。

不过,司马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像李儒这般在乱世中翻云覆雨、声名远扬的“乱国毒士”,竟会对他这个籍籍无名之辈起了杀心。他只当李儒是凭借着老辣的经验和智谋,在这场劝说公孙瓒的博弈中给他制造压力。却没料到,李儒已从他展现出的才能和野心,预判到了未来潜在的威胁,将他视作了一个不得不除的隐患。

此时的司马懿,满心都在思考着回去后该如何向曹操复命,如何解释此次任务的失败。他深知曹操对此次结盟公孙瓒一事寄予厚望,自己却无功而返,心中满是愧疚与忐忑。他策马前行,沿途的风景在他眼中不过是模糊的幻影,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公孙瓒、李儒交谈的场景,反复思索着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得失,试图找出一些补救的办法。

而此时,颍川、谯郡、上郡的战火皆已熊熊燃起,浓烈的硝烟迅速弥漫在大地之上。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喊杀声、嘶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悲怆的乱世之歌。

曹操坐镇许都,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满心期待着派出的三方使节能带来好消息,渴望着各方势力能够伸出援手,助他一臂之力。毕竟,如今这局势已然严峻到了极点,若是没有外力支援,这场与袁绍及其盟军的大战,对他而言,恐怕不亚于一场灭顶之灾。

曹操深知,袁绍联合刘表、袁耀,二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如同潮水般向他涌来。自己的兵力虽然也不弱,但多方受敌之下,难免捉襟见肘。颍川、谯郡、上郡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他心急如焚,不停地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尖上。

“报!”传令兵的声音如同一记重锤,瞬间打破了曹操那紧绷且烦乱的思绪。一旁原本正陷入沉思的荀攸、郭嘉皆是精神猛地一振,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急切问道:“可是使节有了消息?”

传令兵赶忙单膝跪地,大声回禀道:“大公子已与西凉的援军来到许都!”

曹操听闻此言,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与郭嘉等人皆是脸露喜悦之色。曹操迫不及待地说道:“走走走,速速与我出城迎接!”此刻的曹操,无异于将西凉的援军视作了救命稻草。

众人匆忙整理衣装,大步流星地朝城外赶去。一路上,曹操的脚步急切而有力,心中的焦虑顿时消散了几分。他深知,西凉援军的到来,无疑为他在这场艰难的战事中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东汉不三国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