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站起身,望着窗外沉沉的暮色,声音里带着疲惫:
“埋怨无用,逃跑无颜。
传我令,即刻关闭南京十三门,征调全城民夫上城守御;命水师总兵黄得功率舟师溯江而上,在采石矶阻击闯军;再遣快马八百里加急,向扬州、杭州、苏州、绍兴调兵……”
“大人!” 周颇急道,“南京附近的水师只有200艘战船,怎敌得过闯军的千艘快船?”
史可法没有看他,只是望着墙上的地图:
“能挡一日是一日。城在,人在;城破……”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决绝,“便与城同殉。谁若是再提弃城而去,斩!”
议事厅内一片死寂,只有风卷着沙尘拍打窗棂的声响。
……
闯军一路东去的消息送达成都。
崇祯看了塘报,凝眉道:
“屠了安庆,又屠了铜陵?那芜湖、当涂也难以幸免了。
此时的南京,精锐兵力早在去年就调走,跟着朕去追击建奴,最后安置在长城一带。
现在城中的兵力怕是不多。”
崇祯敲着桌案,暗自思忖:
“南京六部里,没有朕熟知的武将,若是历史上有记载和朕知道的,也就户部尚书高弘图和兵部尚书史可法了。
这个高弘图是山东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授中书舍人。因为他办事兢兢业业,不久便被任命为御史。
天启元年受命巡按陕西。入陕后,他细心访查,逮捕煽动作乱的奸人,并揪出他们在官府的内应。当地藩王府的太监张清,倚仗权势庇护,横行乡里,无法无天,百姓有苦难言。高弘图查明实情后,不顾藩王说情,将张清收捕下狱,并上疏坚持将其正法,以儆效尤。
高弘图进京以后,因为抨击魏忠贤被革职闲置。
崇祯帝即位后擢太仆少卿,崇祯三年召拜佥都御史,转左副都御史。崇祯五年擢升为工部侍郎。
当时太监张彝宪备受宠幸,奉旨督查六部事务,张彝宪召集侍郎议事,高弘图称疾不赴,七次上疏乞休,终因忤旨,被削籍归里。
崇祯十五年,清军攻打胶州,高弘图变卖家产,出资数十万守城。
崇祯十六年,崇祯闻其佐胶州城守功,召至阙,谘以时事。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迁户部尚书。
也算是崇祯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了。
李自成攻入嘉峪关后,史可法谋勤王,高弘图转刍粟浮江入淮勤王,还没出兵,崇祯自缢,南明弘光政权随即建立,高弘图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并入直。
朝廷大议,多出自高弘图之手。
因朝廷争斗,高弘图请旨退休,流寓吴门,入浙东。弘光政权灭亡后,高弘图泣涕绝食,殁于会稽。
可谓忠臣。
至于史可法,是崇祯元年的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户部主事等职,以清廉刚正闻名。
崇祯自缢后,史可法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主持朝政。
当时南明内部党争激烈,史可法虽有报国之心,却受制于权臣马士英等人,难以施展抱负。
次年清军南下围攻扬州,他率军民坚守孤城,拒绝清军劝降,写下绝命书表明心志。
城破后,他拒降被杀。
崇祯想到这两个人,心道:
“那两位皆是骨鲠之臣,史可法在扬州死守时的决绝犹然在目,高宏图在朝堂上弹劾奸佞的刚直亦令人难忘。
有他们在,南京应该会誓死抵抗吧。
不知刘宗敏会怎么办?不知太子会怎么办?”
他又看了看云南的情况,叹道:
“秦良玉在云南和张定国打了三仗,将张定国赶去了南边,但再难推进,献贼余部盘踞瘴疠之地,凭险而守,想把他们赶入缅甸,怕是难了。
以现在秦良玉麾下的兵力,将献贼赶往缅甸的作战目标,很难实现啊。
朕是南下云南帮秦良玉呢?还是去江南救场呢?”
崇祯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继续思忖:
“云南那边算是势均力敌,张定国屠戮各地土司估计还要一段时间,秦良玉守住各处关隘,应该可以防止张定国反扑。
倒是江南可谓无险可守,南京、扬州、杭州等地八成扛不住刘宗敏的屠刀。
朕现在东进,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抵达,估计可以正好赶上他屠戮各地收拢财物的尾声。
可以去捡个现成的。”
想到这,他对身边的小宦官道:
“传旨命秦良玉固守云南,张煌言、姜禾、沈托尼三人固守成都府,以川中粮草和兵源支援蜀国公。
朕带五千亲卫,星夜东进。”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崇祯:30年不上朝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