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械院后院,那段被刻意引流制造出平缓水流的小溪边,成了临时的试验场。
一个缩小版的“卧式水轮”模型被架设起来,它看起来确实像个巨大的、侧卧着的马车轮,轮周装有弧形的木质叶片,半浸入水中。
王铁锤挽着袖子,亲自带人调试。第一次下水,水流推动叶片,轮子懒洋洋地转了几圈,便慢了下来,几乎停滞。
“加重量!模拟纱锭的阻力!”王铁吼道。 学徒们在传动轴上挂上砝码。轮子挣扎着又转了两下,彻底停住。
“力道不够!”一个匠人沮丧道。 “叶片角度不对!”
另一个老匠师眯着眼,“这弧线太平,兜不住水!得像勺子一样,能舀着水走!”
“有道理!”王铁锤一拍脑袋,“拆下来!改叶片!”
叮叮当当的修改声再次响起。叶片被重新塑形,弧度更大,更利于“舀水”。
再次下水,情况稍好,但依旧无力。
宋应文拿着炭笔和本子,记录着每一次转速和拉力的数据,眉头紧锁:“水流推力是有了,但转换效率太低。很多力都浪费在推水、搅水上了。”
叶明站在一旁,观察着水流的形态,忽然道:“或许…我们该给它做个‘房子’?”
众人一愣:“房子?”
“对,一个木制的水道。”叶明比划着,“把水流约束起来,让它更集中、更平稳地冲击…不,是推动叶片。就像把散兵游勇变成整齐的队列,力量更能使到一处。”
这个比喻形象易懂。工匠们立刻动手,用木板打造了一个狭窄的导流槽,将水流引导至卧轮的下半部分。果然,经过导流的水流更加有力,卧轮的转速明显提升!
“有用!”众人精神一振。
接着,又开始微调叶片的角度、浸入水中的深度、以及导流槽的形状。
每一次微调,宋应文都详细记录数据,寻找着最佳组合。
失败、调整、再试…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但工匠们早已习惯,甚至乐在其中。
数日后,经过无数次优化的卧轮模型,终于能在平缓的水流下,稳定地输出足以带动模拟负载的扭矩了!虽然功率仍不及北疆的立式水轮,但已远超人力!
“成了!哈哈!俺就知道能行!”王铁锤兴奋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拳头。工匠们也纷纷击掌相庆,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叶明看着那稳定转动的卧轮,心中松了口气。技术的适应性改进,又迈过了一道坎。
他立刻下令:“立刻绘制详细图纸,标注所有最佳参数。王师傅,你带人留守,继续优化,准备扩大试验。我修书一封,你派人快马送往苏州,让那边的匠人依此新法改建水轮!”
“得令!”王铁锤嗓门洪亮,充满了干劲。
技术难题暂告一段落,叶明终于能稍事喘息。
这日傍晚,他信步来到花园,却见叶瑾正蹲在池塘边,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连他走近都没发现。
“瑾儿,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叶瑾吓了一跳,见是叶明,连忙指着水里:“三哥你看!鱼儿游水,尾巴一摆一摆的,就能往前蹿,好厉害!为什么那个卧轮叶子要做成弧形的?不能做成鱼尾巴那样的吗?”
童言无忌,却让叶明心中一动。仿生学?这想法倒是很有趣。
不过目前而言,简单的弧形叶片结构更可靠易于制作。他笑着解释道:“鱼尾巴很厉害,但做起来太难了。我们现在先用简单的法子,等以后手艺更厉害了,说不定真能做出像鱼尾巴一样的桨叶呢。”
叶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被水面上飘过的一片花瓣吸引了注意力,蹦跳着去追了。看着她无忧无虑的样子,叶明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然而,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多久。赵德柱面色凝重地找到了他,递上一份从江南苏州送回的秘密报告。
报告并非来自王铁锤的技术团队,而是来自他暗中派去负责协调地方关系的吏员。
信中写道,苏州工坊的筹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当地几家最大的布商联合起来,暗中抬高了蚕丝和棉花的收购价格,并威胁那些愿意将女儿送来工坊做工的农户。
更麻烦的是,府衙负责河道管理的小吏,突然对工坊引水设施的“合法性”提出了诸多刁难,审批文书被一再拖延。
“大人,看来是地头蛇们开始下绊子了。”赵德柱低声道,“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朝廷工坊,便用这些阴损手段,想让我们知难而退。”
叶明看着报告,眼神微冷。果然,技术的推广从来都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
他沉吟片刻,道:“回复我们的人:第一,工坊所需原料,可适当提高收购价,我们暂时补贴得起,不能与民争利,但需记录在案;”
“第二,加紧与那些愿意合作的农户签订契约,预付部分工钱,稳定人心;”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让他设法查清,那几家布商背后,是否有京城人物的影子?尤其是…与工部或徐、王、崔几家有往来的。”
他怀疑,这不仅仅是地方利益之争,很可能有京城的老对手在幕后煽风点火。
“是!”赵德柱领命,又道:“那府衙小吏刁难之事…”
“不必与他纠缠。”叶明摆摆手,“我修书一封,你让人直接送去给苏州知府。言明此乃陛下关切之工坊,于国于民有利,请他行个方便。记住,语气要客气,但立场要强硬。”
他如今圣眷正隆,该借用虎皮的时候绝不会手软。
处理完这些琐事,叶明望向南方,目光深邃。
卧轮虽已破开水浪,但人心的暗流,似乎更加汹涌。
这场较量,已经从朝堂和战场,蔓延到了市井与江湖。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