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柱领命而去,书房内只剩下叶明一人。
窗外夜色渐浓,烛火将他沉思的身影拉得悠长。
苏州的僵局、北疆的压力、朝堂的暗流…诸多事务萦绕心头,即便以他之能,也感到一丝疲惫。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公子,可要添些热茶?”一个清亮的声音传来。
是李天宝,叶明平日处理公务时,他多在外间伺候,极少打扰,此刻想必是见夜深了,才出声询问。
“进来吧。”叶明揉了揉眉心,应道。
李天宝端着茶盘轻手轻脚地进来,将一杯热气腾腾的参茶放在叶明手边,又熟练地将快要燃尽的烛芯剪亮。
他见叶明眉宇间带着倦色,书案上堆满了文书,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公子爷又熬到这么晚…那些江南的老爷们真不省心,尽会使绊子…”
叶明闻言,倒是笑了笑。天宝年纪小,有时说话直接,却往往带着一股赤子之心。
他随口问道:“哦?若是你,你会如何对付那些使绊子的人?”
天宝没想到公子会问他,愣了一下,挠了挠头,憨笑道:“小的蠢笨,哪懂这些大事…就是觉得,他们抬价吓唬人,不就是仗着手里有货有钱有关系吗?咱们…咱们能不能也找更有钱有势的人合伙?或者…找他们怕的人?”
他话说的粗糙,却让叶明心中微微一动。找他们怕的人?
天宝见叶明没斥责他,胆子稍大了些,继续道:“小时候在庄子里,有恶霸欺负人,大家怕他,后来里正老爷出面,恶霸就老实了。”
“还有…咱们府上采买,要是哪家铺子以次充好,都不用告官,只需跟相熟的其他几家大铺子打个招呼,再不买他家的东西,那家铺子没多久就得关门求饶…”
叶明看着天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小厮的话,倒是点出了两个关键:借势压人,以及…供应链打击。
“你继续说。”叶明鼓励道。
天宝受到鼓励,脸微微发红,努力组织着语言:“就…就比如那沉万财,他开布庄肯定也要进货卖货吧?他抬咱们的棉价,咱们能不能…断了他的销路?或者…找比他更大的布商,咱们供好纱好布给那大布商,让大布商去压他?再不然…他那么嚣张,屁股底下肯定不干净,咱们…”
“好了。”叶明笑着打断他,“说得不错,下去领赏吧。”
天宝惊喜交加,连忙躬身:“谢公子爷赏!小的胡言乱语,公子爷不怪罪就好!”说完,欢天喜地地退了出去。
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叶明端起参茶喝了一口,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天宝的话虽幼稚,却给了他新的思路。
对付沉万财这种地头蛇,不能只局限于原料收购和销售环节的缠斗,必须多管齐下,打其七寸。
他迅速理清思路,开始部署:
第一,借势。他再次提笔,给苏州知府写了一封更直接的信。
信中不再仅仅要求“行方便”,而是明确指出,有人暗中阻挠陛下关切之工坊,疑似与地方吏员勾结,盘剥农户,扰乱市场,请知府大人为朝廷计、为民生计,彻查此事,肃清奸宄。
这顶大帽子扣下去,知府若再想和稀泥,就得掂量掂量了。
第二,断销路。
他想起天宝说的“找更大的布商”。
江南最大的布商,并非苏州本地,而是杭州的“四海绸缎庄”,其东家与内务府颇有往来,专供皇室及高官显贵。
叶明立刻以兵械院的名义,修书一封给四海绸缎庄,附上工坊产出的最优等纱样,提出以优惠价格长期供应顶级棉纱,并暗示此乃“皇家工坊”新技术所产,品质非凡。
若能促成合作,四海庄为了自身利益和货源稳定,自然会向苏州的竞争对手施压。
第三,查底细。他加派人手,不惜重金,深入调查沉万财及其亲家——那位钱粮师爷的所有底细。
不仅是商业上的不法行为,更要挖出其官商勾结、贪赃枉法的铁证。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他给大哥叶秋的回信中添加了新的内容:请大哥以北疆边军急需换装冬衣为由,向兵部提请,今年部分被服采购可尝试直接从江南“叶氏工坊”订货,以“质优价廉、运输便捷”为理由。
这将是一张王牌,一旦打出,等于官方认可了工坊的地位,足以震慑所有宵小。
四条策略,官、商、法、军四管齐下,如同四把利剑,直指苏州困局的核心。
部署完毕,窗外已传来更鼓之声。叶明长吁一口气,虽觉疲惫,心中却踏实了许多。
他看了一眼桌上叶瑾那幅画上憨态可掬的笑脸太阳,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
次日,这些指令被迅速而隐秘地执行下去。庞大的机器再次开动,这一次,目标明确,力道万钧。
数日后,苏州方面传来第一波回音。四海绸缎庄对样品极为满意,回信态度热情,表示愿派大掌柜亲赴苏州验货洽谈。
同时,调查沉万财的人也有突破,其与钱粮师爷合伙侵吞官仓粮款、操纵诉讼的劣迹,被初步掌握。
风暴,正在江南的天空悄然凝聚。
而叶明,已然布好了棋局,静待那破局之时。
很快,叶明的四管齐下之策,如同四道精准的雷霆,接连劈向苏州的沉疴痼疾。
第一道雷,来自知府衙门。叶明那封措辞严厉、直指官商勾结的信函,让苏州知府再也无法装聋作哑。
他或许不愿得罪地头蛇,但更不敢承担“对抗朝廷”、“纵容贪腐”的罪名。尤其是当他隐约察觉到京城似乎对此事高度关注后,立刻转变了态度。
知府大人迅速召见了那位钱粮师爷,一番“敲打”之后,师爷面如土色地退了出来。
次日,府衙对工坊引水、用地等所有审批流程一路绿灯,再无刁难。甚至派了衙役在工坊附近巡逻,美其名曰“维持秩序,保护京中产业”。
第二道雷,来自商场。杭州“四海绸缎庄”的大掌柜亲自带队来到苏州,查验了叶氏工坊利用新式水车产出的棉纱后,大为惊叹,当场签订了长期大宗采购契约。
消息传出,苏州布业震动。
“四海”可是行业巨头,其风向标意义非凡。一些原本观望的中小布商开始主动接触叶氏纱行,沉万财试图维持的价格联盟顷刻间土崩瓦解。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