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草原长歌续新篇,一家同心照未来
东非草原的晨光漫过“光明社区”的红顶房屋时,李渊正蹲在生态农场的田埂上,手里捏着一把新翻的泥土。湿润的土壤带着青草的气息,在指尖散开——这是农场扩建后的第一块试验田,他和李阳计划在这里种上中国培育的高产小麦,要是试种成功,就能解决周边三个村庄的粮食问题。
“爸,你看这土壤检测报告。”李阳拿着一份文件跑过来,额头上沾着晨露,“农业专家说,咱们加的有机肥起作用了,土壤肥力比上个月提高了三成,完全符合小麦的种植条件。”
李渊接过报告,指尖划过数据栏,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想起去年刚规划农场时,不少当地居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草原上从来没种过小麦,大家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是他带着李阳,一次次去田间测土、调整肥料配比,还邀请国内的农业专家远程指导,才一点点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通知下去,下周一开始播种。”李渊拍了拍李阳的肩膀,“让大家准备好农具,咱们一起种,给大家做个示范。”
父子俩正说着,远处传来李悦清脆的笑声。抬头望去,只见小姑娘扎着羊角辫,手里举着一个画板,正跟莉莉一起在向日葵花田里奔跑。向日葵已经长到一人多高,金黄的花瓣朝着太阳,像一片灿烂的海洋。
“爸爸!阳阳哥!”李悦看到他们,举着画板跑过来,“你们看我画的农场,有小麦,有向日葵,还有小朋友在田埂上放风筝!”
李渊接过画板,只见纸上画着五彩斑斓的农场,田埂上的孩子们手拉手,天空中飘着两只风筝,一只画着中国的熊猫,一只画着埃及的金字塔。“画得真好!”他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等小麦成熟了,爸爸就陪你在这里放风筝。”
莉莉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束刚摘的野花:“李渊叔叔,苏瑶阿姨说,今天医疗站有免费的体检,我妈妈让我来叫你们去做检查。”
提到苏瑶,李渊的心中泛起一阵暖意。自从医疗站升级为“中埃友好医院”后,苏瑶就更忙了——不仅要给居民看病,还要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最近还在筹备“妇女健康课堂”,帮草原上的女性普及健康知识。
“走,咱们去看看你妈妈。”李渊牵着李悦的手,和李阳、莉莉一起往医院走去。
医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居民拿着体检表,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苏瑶穿着白大褂,正在给一位孕妇做检查,动作温柔,语气耐心:“别担心,宝宝很健康。你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下次产检我给你带点孕妇奶粉。”
孕妇感激地握住苏瑶的手:“苏医生,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做产检。以前我们草原上的女人怀孕,只能靠老办法,很多孩子都活不下来。”
苏瑶笑着摇了摇头:“这是我应该做的。以后医院会定期组织产检,还会开育儿课,让大家都能科学育儿,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看到李渊一行人,苏瑶笑着挥了挥手:“你们来得正好,体检表我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快进去做检查。”
李渊接过体检表,看着苏瑶眼底的细纹,心中有些心疼:“你也别太累了,注意休息。”
苏瑶拍了拍他的胳膊:“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再说,有阿依莎和其他护士帮忙,我轻松多了。”
阿依莎是苏瑶最得意的弟子,如今已经能独立给病人看病、打针了。她看到李渊,笑着说:“李渊先生,苏医生教了我很多东西,现在我能给孩子们接种疫苗,还能看一些常见病。以后我也要像苏医生一样,做个好医生,帮草原上的人看病。”
李渊点了点头,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苏瑶不仅在治病救人,更在传递知识和希望——这比建多少栋房子、修多少条路都更有意义。
体检结束后,李渊去了社区的会议室。哈桑和阿米娜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桌子上放着一份“中埃文化交流节”的策划方案。“李渊先生,”哈桑指着方案,眼中满是期待,“我们想在下个月举办文化交流节,让中国朋友展示中国的文化,我们也展示非洲的文化,让大家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李渊拿起方案,仔细看了起来。方案里写着——中国这边要展示书法、剪纸、武术,还要煮中国的茶叶给大家尝;非洲这边则要表演传统舞蹈、演奏非洲鼓,还要做草原上的特色美食。
“这个主意好!”李渊笑着说,“我们可以再加点内容,比如让孩子们一起画‘中埃友谊画’,还可以办个‘手工艺品市集’,让大家互相交换手工艺品。”
阿米娜兴奋地拍了拍手:“太好了!我这就去通知居民们,让大家都准备起来。孩子们肯定会很开心的!”
接下来的日子,社区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居民们有的在排练舞蹈,有的在学习中国剪纸,孩子们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绘画作品。李渊和李阳忙着搭建活动场地,苏瑶则在医院门口设了个“健康咨询台”,趁文化节的机会,给更多人普及健康知识。
文化交流节当天,社区广场上热闹非凡。红色的灯笼和非洲的彩色挂毯一起挂在树上,中国的书法作品和非洲的木雕摆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上午九点,文化节正式开始。李渊和哈桑一起敲响了铜锣,广场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首先登场的是中国的武术表演,李阳穿着练功服,动作刚劲有力,引来阵阵喝彩。不少非洲孩子看得入了迷,纷纷跑到李阳身边,缠着他教自己武术。
紧接着,非洲的传统舞蹈登场了。阿米娜带着一群非洲姑娘,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随着非洲鼓的节奏翩翩起舞。苏瑶也被邀请上台,虽然动作有些生疏,却依旧笑得开心。台下的居民们跟着节奏拍手,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中午,美食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中国的饺子、面条,非洲的古斯米、烤肉,摆了满满一桌子。李悦和莉莉端着盘子,给大家分发食物,还教大家用筷子吃饺子。一个非洲老人拿着筷子,笨拙地夹起一个饺子,笑着说:“中国的筷子真神奇,吃起来真有意思!”
下午,“手工艺品市集”开张了。居民们拿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互相交换。苏瑶用自己绣的中国结,换了一个非洲妇女做的手工编织篮;李渊用一把自己雕刻的木剑,换了一个非洲老人做的木雕雄鹰;李阳用自己画的草原风景图,换了一张非洲的传统乐器图;李悦则用自己叠的纸鹤,换了一个非洲小朋友做的泥塑长颈鹿。
最热闹的还是孩子们的“中埃友谊画”活动。几十名中埃小朋友围坐在广场中央的长卷旁,手里拿着画笔,共同描绘着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李悦画了一座连接中国和埃及的大桥,莉莉则在桥上画了许多手拉手的小朋友。其他孩子也纷纷拿起画笔,画太阳、画草原、画学校、画医院,很快,一幅充满童趣的“友谊长卷”就完成了。
李渊和苏瑶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感动。苏瑶轻声说:“你看,孩子们多可爱。他们没有国界的概念,只知道大家是朋友,要一起开心地生活。”
李渊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是啊,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能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中长大,让中埃友谊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文化交流节结束时,夕阳已经西下。广场上点燃了篝火,居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中国的《茉莉花》和非洲的传统歌谣交织在一起,格外动听。李渊和苏瑶带着李阳、李悦,也加入了跳舞的队伍。李悦拉着莉莉的手,在篝火旁转圈,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夜深了,居民们渐渐散去,广场上只剩下李渊一家人。李悦靠在苏瑶的怀里,已经睡着了,小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李阳坐在一旁,看着篝火,轻声说:“爸,妈,今天我真开心。看到大家这么友好,这么开心,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渊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广场上的“友谊长卷”,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自己刚退役时的迷茫,想起刚到非洲时的困难,想起一家人一起克服的一个又一个挑战。如今,看着社区里的居民们过上了好日子,看着中埃两国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知道,自己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阳阳,”李渊看着儿子,语气郑重,“以后这片草原,这份友谊,还要靠你们年轻人来守护和传承。爸爸希望你能记住,无论你以后在哪里,做什么,都要心怀初心,坚守正义,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李阳用力点头:“爸,我记住了。我以后要留在非洲,继续做援建工作,还要把中埃友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关注这片草原,关注这里的人民。”
苏瑶看着父子俩,眼中满是温柔。她知道,他们一家人的故事,还会在这片草原上继续书写下去。未来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心怀希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草原的夜晚,星光璀璨。篝火渐渐熄灭,但那份温暖和友谊,却像草原上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李渊一家人的身影,在星光下显得格外坚定。他们知道,这趟非洲之旅,不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他们会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在这片草原上继续前行,让华夏的薪火照亮更多人的未来,让中埃友谊的桥梁越来越坚固,让和平与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永远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兵王归回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