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草原暖阳融冰雪,一家同心续华章
东非草原的旱季来得悄无声息,清晨的阳光越过金合欢树的枝干,在“光明社区”的广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悦蹲在广场的花坛边,正跟莉莉一起给刚种下的向日葵浇水,稚嫩的小手捧着塑料水壶,小心翼翼地将水洒在土壤里。“莉莉你看,”她指着刚冒出嫩芽的花苗,眼睛亮晶晶的,“等它们长高了,就能开出像太阳一样的花,到时候我们就能在花田里拍照啦!”
莉莉用力点头,黝黑的小脸上满是期待,手里还攥着李悦昨天送她的中文拼音卡片——这是两人约定好的“每日学习任务”,每天早上浇水时学三个中文单词,晚上就在社区的“中文角”一起复习。不远处,苏瑶正带着医疗站的医护人员给社区的老人做年度体检,白色的大褂在阳光下格外整洁,她一边给老人测量血压,一边用熟练的阿拉伯语叮嘱:“阿卜杜拉爷爷,您的血压有点高,以后要少吃点盐,多散步,我下次来给您带些降血压的草药。”
老人握着苏瑶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苏医生,要是没有你,我这老骨头早就不行了。你们中国人,就像草原上的太阳,总能给我们带来温暖。”
李渊站在社区办公楼的二楼窗前,看着广场上温馨的画面,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上面放着一份来自国内的邀请函,是母校国防大学发来的,邀请他回去给新生做讲座,分享海外援建的经历。他拿起邀请函,目光落在落款日期上,心中泛起一丝犹豫:回去讲座自然是好事,但社区最近正在推进“草原生态农场”项目,李阳和工程师们忙着设计灌溉系统,苏瑶要兼顾医疗站和老人健康档案,他要是走了,恐怕会耽误项目进度。
“在想什么呢?”苏瑶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轻轻放在他手边。杯沿冒着热气,带着淡淡的薄荷香——这是她特意为李渊泡的,知道他最近总熬夜看项目图纸,薄荷能帮他提神。“是不是在想回国讲座的事?”
李渊抬头看着她,笑着点头:“还是你最懂我。我在想,要是我回去了,农场的项目怎么办?你和阳阳已经够忙了,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你们多费心。”
苏瑶在他身边坐下,拿起邀请函仔细看了看,语气温柔却坚定:“我觉得你应该去。你去给孩子们讲讲非洲的故事,讲讲援建的意义,说不定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到国际援助事业中来,这比你留在社区盯项目更有价值。农场的事你放心,我和阳阳能应付,再说还有哈桑和阿米娜帮忙,不会出问题的。”
她顿了顿,又笑着补充:“再说,悦悦也想跟你一起回去看看爷爷奶奶,上次视频的时候,她还说想爷爷做的红烧肉呢。”
提到女儿,李渊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想起上次跟父母视频,李悦抱着手机跟爷爷撒娇,说要吃“能香掉舌头的红烧肉”,惹得电话那头的老两口哈哈大笑。“好,那我就听你的,去准备讲座。”他握住苏瑶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不过我只去半个月,尽快回来帮你们。”
苏瑶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开始交接工作。他带着李阳去草原生态农场的选址地,详细讲解灌溉系统的设计要点:“这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我们要采用滴灌技术,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让庄稼更好地吸收水分。你跟工程师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管道的铺设深度,避免被草原上的动物破坏。”
李阳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爸,我查了资料,非洲的向日葵不仅耐旱,还能改良土壤,我们可以在农场周围种一圈向日葵,既能当围栏,又能增加收入。”
李渊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主意!你越来越有想法了。以后遇到问题,多跟哈桑和阿米娜商量,他们熟悉草原的情况,能给你很多帮助。”
苏瑶则忙着帮李渊整理讲座的资料,将他在非洲的经历整理成图文并茂的ppt,里面有社区建设前后的对比图,有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还有中埃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的场景。“你看这个,”她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李渊正在帮非洲小朋友修自行车,阳光洒在他身上,格外温暖,“这个画面特别好,能让孩子们看到,援建不是冷冰冰的工程,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帮助。”
李渊看着照片,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那天,那个名叫穆萨的小朋友哭着来找他,说自己的自行车坏了,没法上学。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帮穆萨修好了自行车,还教他怎么保养。后来穆萨每天上学,都会绕路经过他的办公室,跟他说一声“早上好”。
出发去机场的前一天晚上,社区的居民们特意为李渊举办了送别晚会。广场上点燃了篝火,非洲居民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围着篝火跳着欢快的舞蹈,中国援建人员则唱起了《歌唱祖国》,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格外嘹亮。
阿米娜捧着一件手工编织的羊毛毯,递给李渊:“李渊先生,这是我们全村人一起织的,上面的图案是草原上的雄鹰和中国的龙,代表着中埃友谊。你带着它,就像带着我们的祝福一样。”
李渊接过羊毛毯,手感柔软温暖,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他紧紧握住阿米娜的手:“谢谢你,也谢谢大家。我一定会尽快回来,跟大家一起把农场建好,让社区变得更好。”
李悦拉着莉莉的手,将一个装满纸鹤的玻璃罐送给她:“莉莉,这是我叠的纸鹤,每一只都代表一个愿望。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学中文,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在向日葵花田里放风筝。”
莉莉抱着玻璃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悦悦,我会想你的,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晚会结束后,一家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李悦靠在李渊怀里,小声说:“爸爸,你到了中国,一定要给我打电话,还要给爷爷奶奶带非洲的礼物。”
李渊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好,爸爸一定给你打电话,还给你带爷爷奶奶做的红烧肉。”
苏瑶看着父女俩的互动,嘴角满是温柔的笑意。她知道,这次分别只是暂时的,他们一家人的心,永远都紧紧连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李渊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飞机起飞时,他看着窗外渐渐变小的草原,心中满是不舍,却也充满了期待——他期待着能把非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期待着能让更多人关注国际援建事业,更期待着能早日回到非洲,回到家人身边。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李渊推着行李走出航站楼,一眼就看到了举着牌子的老战友王强。“老李,欢迎回家!”王强快步走上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嫂子和孩子们还好吗?我们都惦记着你们呢。”
“都好,都好。”李渊笑着说,“他们在非洲等着我回去呢。这次回来,多亏你帮忙安排住宿和讲座的事。”
王强拍了拍他的肩膀:“跟我还客气什么!走,先去吃点东西,我带你去看看咱们老部队的新变化。”
接下来的几天,李渊忙着准备讲座,还抽空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父母看到他,又高兴又心疼,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给她做了满满一桌子他爱吃的菜。“爸,妈,你们放心,我在非洲很好,苏瑶和孩子们也很好。”李渊给父母夹着菜,“这次回来,我还带了非洲的特产,你们尝尝。”
父亲看着他,眼中满是骄傲:“儿子,你做得对!保家卫国是英雄,帮助别人也是英雄。我们为你骄傲!”
讲座当天,国防大学的礼堂里坐满了新生。李渊穿着整齐的西装,走上讲台,拿起话筒,开始讲述他在非洲的经历——从刚到草原时的困难重重,到社区建设中的点点滴滴,再到与非洲居民结下的深厚友谊。他的讲述生动而真诚,台下的新生们听得入了迷,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讲到动情处,李渊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社区孩子们唱歌的视频。视频里,中埃两国的孩子们手拉手,唱着《友谊地久天长》,稚嫩的歌声里满是真诚和美好。“同学们,”李渊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有学上,有饭吃,能开开心心地生活。援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用我们的双手,为世界搭建和平与友谊的桥梁。”
讲座结束后,很多新生围上来,纷纷表示想要加入国际援建事业。“李老师,我毕业后想去非洲,跟您一起做援建工作,可以吗?”一个名叫张磊的新生眼神坚定地说。
李渊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只要你们心怀初心,愿意为更多人的幸福努力,就一定能在援建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渊带着父母做的红烧肉,还有国内朋友捐赠的书籍和文具,登上了返回非洲的飞机。当飞机降落在非洲的机场时,他远远就看到了苏瑶和孩子们的身影——李悦举着一个写着“爸爸欢迎回家”的牌子,蹦蹦跳跳地向他跑来。
“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李悦扑进他怀里,仰着小脸问,“我的红烧肉呢?”
李渊笑着从行李里拿出保温桶,递给她:“诺,还热着呢,快尝尝。”
李阳走上前,接过父亲的行李,兴奋地说:“爸,你走的这半个月,我们的生态农场已经开始平整土地了,哈桑还帮我们联系了当地的种子供应商,下周就能播种了。”
苏瑶看着一家人开心的模样,眼中满是温柔。她知道,他们一家人的故事,还会在这片草原上继续书写下去,而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也会像草原上的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阳光,永远充满希望。
回到社区后,李渊立刻投入到生态农场的建设中。他和李阳一起,带着工程师和当地居民,铺设滴灌管道,播种向日葵和玉米,还在农场周围种上了防风固沙的灌木。苏瑶则在农场旁边建了一个“健康小屋”,定期给农场的工作人员做体检,普及健康知识。李悦和莉莉则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农场帮忙,给庄稼浇水,跟工作人员一起唱歌。
几个月后,生态农场迎来了丰收。金黄的向日葵在草原上绽放,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玉米穗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社区的居民们欢聚在农场里,一起收割庄稼,分享丰收的喜悦。
哈桑拿着一个硕大的玉米,笑着对李渊说:“李渊先生,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草原上种出这么好的玉米!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还能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周边的村庄,增加收入。”
李渊看着丰收的景象,心中满是满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丰收,更是中埃友谊的结晶,是他们一家人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希望之花。
当天晚上,社区举行了丰收晚会。广场上点燃了篝火,居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分享着丰收的美食。李渊和苏瑶坐在篝火旁,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听着悠扬的非洲鼓声,心中满是幸福。
“你看,”苏瑶靠在李渊肩上,轻声说,“我们做到了。我们在这片草原上,不仅建起了社区,还建起了农场,让居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李渊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是啊,我们做到了。但这还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以后,我们还要在这里建学校、建医院、建工厂,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中埃友谊的桥梁越来越坚固。”
李阳和李悦也走了过来,一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篝火的光芒映在他们脸上,温暖而明亮。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着他们,但他们相信,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心怀初心,就一定能在这片草原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让华夏的薪火照亮更多人的未来,让中埃友谊的花朵永远绽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草原的夜晚,星光璀璨,微风拂过,带来了向日葵的香气和居民们的欢声笑语。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夜晚,也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夜晚。李渊一家人的故事,就像草原上的星星,虽然微小,却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这片土地,也照亮了更多人的心灵。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也会像草原上的长河,永远流淌,永远传承。
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兵王归回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