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8章 草原星火聚成炬,一家热血筑荣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草原星火聚成炬,一家热血筑荣光

东非草原的晨光总带着几分温柔,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光明社区”新落成的学校操场上。李悦牵着非洲小女孩莉莉的手,正教她叠纸鹤,彩色的卡纸在两人手中翻飞,很快就化作一只展翅的纸鹤,被风吹得轻轻摇晃。“你看,”李悦指着纸鹤翅膀上的汉字,“这是‘和平’,我们老师说,和平就是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生活,不用害怕。”

莉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手指着远处正在升旗的方向——中埃两国国旗在晨光中缓缓升起,李渊穿着笔挺的援建制服,正带领着社区的中国工作人员和埃及居民行注目礼。苏瑶站在医疗站的门口,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手里还拿着刚整理好的疫苗接种名单——今天要给社区的孩子们接种麻疹疫苗,她特意提前一晚核对了所有孩子的信息。

“苏医生,孩子们都到得差不多了!”埃及护士阿依莎跑过来,手里捧着一个装满消毒用品的托盘,“上次你教我的接种手法,我练了好多遍,这次肯定没问题!”苏瑶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紧张,我会在旁边帮你。记住,接种前一定要核对姓名,接种后要观察半小时,有任何不适立刻告诉我。”

两人刚走进医疗站,就见一群孩子排着队,手里拿着李阳昨天打印好的接种知情同意书。李阳穿着志愿者马甲,正耐心地跟家长们解释:“这是麻疹疫苗,能保护孩子们不生病。我们跟国内的疾控中心确认过,这些疫苗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家可以放心。”

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父亲皱着眉头,用阿拉伯语问道:“我的孩子之前从来没接种过疫苗,会不会有危险?”李阳立刻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叔叔您放心,接种疫苗是最安全的预防方法。苏医生是国内最好的儿科医生之一,她会全程照顾孩子们。您看,我妹妹李悦也会接种,她跟您的孩子一样大。”

穆罕默德顺着李阳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李悦正坐在接种台前,伸出小胳膊,对苏瑶说:“妈妈,我不怕疼,我要给莉莉做榜样!”苏瑶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用酒精棉片消毒后,快速地完成了接种。李悦忍着疼,对莉莉做了个鬼脸:“你看,一点都不疼!”

穆罕默德见状,终于放下心来,牵着孩子的手走到接种台前。很快,医疗站里就响起了孩子们的笑声,偶尔有几个孩子因为害怕哭了起来,李悦就会跑过去,把自己叠的纸鹤送给他们,轻声安慰:“别哭啦,纸鹤会给你勇气的!”

与此同时,李渊正在社区的会议室里,跟中埃两国的援建负责人开会。投影仪上显示着社区的建设进度表——学校已经完工,医疗站投入使用,居民楼也建好了八十户,只剩下最后的道路硬化和绿化工程。“雨季很快就要结束了,”李渊指着进度表上的红色标记,“我们要在旱季来临前完成所有工程,这样居民们就能在年底前搬进新家。另外,老王那边反馈,道路硬化需要的水泥不够,我已经跟国内的建材厂联系好了,下周就能发货。”

埃及援建负责人哈桑点点头,语气中满是敬佩:“李渊先生,你们中国人的效率真是太高了!之前我们预计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项目,现在不到一年就快完工了。当地的居民都说,你们就像草原上的雄鹰,总能带着大家飞向更好的地方。”

李渊笑了笑,指着窗外正在给树苗浇水的居民:“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你们教我们认识草原的气候,帮我们联系当地的供应商;我们带来技术和设备,一起解决问题。中埃友谊,就是在这样的互相帮助中越来越深的。”

会议结束后,李渊正要去工地查看道路硬化的情况,手机突然响了——是国内老部队的政委打来的。“老李,”政委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非洲这边有个国际维和部队的医疗物资中转站,最近遇到了点麻烦,需要有人帮忙护送物资到战乱地区。你在非洲待了这么久,熟悉当地情况,又懂安全防护,这个任务,只能交给你了。”

李渊心中一紧,连忙问道:“中转站在哪里?需要护送什么物资?有多少人参与?”

“中转站在苏丹边境,离你那里大概有五百公里。”政委的声音顿了顿,“需要护送的是一批急救药品和疫苗,对方只派了两个医护人员,安全方面需要你负责。老李,这个任务有风险,你要是有顾虑,我再想别的办法。”

李渊没有丝毫犹豫:“我去!现在非洲很多地区都缺医疗物资,这些药品和疫苗能救很多人的命。我今天就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

挂了电话,李渊立刻去找苏瑶。苏瑶正在给最后一个孩子做接种后的检查,看到他脸色凝重,连忙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李渊把政委的话告诉了她,苏瑶沉默了片刻,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急救包:“我跟你一起去。我是医生,到了中转站能帮上忙,而且我也能照顾你。”

“不行,”李渊立刻拒绝,“边境地区太危险了,你不能去。孩子们还需要你,社区的医疗工作也离不开你。”

“正因为危险,我才更要去。”苏瑶的语气坚定,“那些需要物资的地区,肯定缺医生。我去了,不仅能护送物资,还能给当地的居民看病。你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孩子们有李阳照顾,不会有事的。”

两人正说着,李阳走了进来,听到他们的对话,立刻说:“爸,妈,我跟你们一起去!我学过国际安全防护,还懂阿拉伯语,能帮你们跟当地的人沟通。社区的工作我已经跟老王交代好了,他会暂时负责。”

“还有我!”李悦跑了进来,手里拿着她的小书包,“我也要去!我可以帮妈妈整理药品,还能教当地的小朋友说中文,给他们叠纸鹤!”

李渊看着一家人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自己拗不过他们,而且有家人在身边,他也能更安心。“好,我们一家人一起去。”他握紧苏瑶的手,“但你们一定要答应我,到了边境地区,一定要听我的安排,不能擅自行动。”

当天下午,一家人就开始准备。李阳去社区的仓库领取了安全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苏瑶整理了足够的急救药品和疫苗,李悦则把她叠的纸鹤都放进书包里,说要送给边境地区的小朋友。李渊联系了埃及的维和部队,对方答应派一辆装甲车护送他们到中转站。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一家人就出发了。越野车行驶在草原的公路上,远处的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李悦靠在苏瑶的怀里,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草原,轻声问道:“妈妈,边境地区的小朋友,也能像我们一样开心地生活吗?”

苏瑶摸了摸她的头,温柔地说:“会的。等我们把药品和疫苗送过去,他们就能不生病,就能像你一样上学、画画、叠纸鹤。我们这次去,就是要给他们带去希望。”

越野车行驶了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埃及与苏丹边境的维和部队中转站。中转站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约翰逊的联合国军官,看到他们,立刻迎了上来:“李渊先生,你们可来了!最近边境的武装冲突很频繁,物资一直送不进去,很多难民都在等着这些药品和疫苗。”

李渊跟着约翰逊走进中转站的仓库,只见里面堆满了各种医疗物资,几个医护人员正在紧张地整理。“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发?”李渊问道。

“现在就可以。”约翰逊指着一辆印有联合国标识的卡车,“物资已经装好了,我们派了两个士兵护送你们。不过你们要小心,昨天在离这里二十公里的地方,还发生了武装冲突。”

李渊点点头,对苏瑶和李阳说:“你们在卡车里待着,不要随便下车。李阳,你负责跟士兵沟通,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悦悦,你跟妈妈待在一起,不要害怕。”

一家人登上卡车,卡车缓缓驶出中转站,朝着战乱地区驶去。车窗外的景象渐渐变得荒凉,路边偶尔能看到废弃的房屋和逃难的难民。李悦紧紧握着苏瑶的手,小声说:“妈妈,这里好可怜啊。”

苏瑶抱着她,轻声安慰:“别害怕,我们会帮他们的。等我们把药品送过去,他们就能好起来。”

突然,卡车前方传来一阵枪声,司机立刻停车,警惕地看着前方。李渊立刻拿起对讲机,跟护送的士兵沟通:“前面发生什么事了?是武装分子吗?”

“好像是两伙武装分子在交火,我们得绕路走。”士兵的声音传来,“我知道一条小路,能避开他们。”

卡车掉头,沿着小路行驶。小路两旁是茂密的灌木丛,视线很差。李阳紧紧盯着窗外,突然喊道:“爸,后面有车跟着我们!”

李渊回头一看,只见两辆越野车正快速地朝着他们驶来,车身上没有任何标识,车窗里隐约能看到有人拿着枪。“是武装分子!”李渊立刻对司机说,“加快速度,甩掉他们!”

司机猛踩油门,卡车的速度瞬间提升。后面的越野车也加快了速度,紧追不舍。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卡车的后轮胎,卡车瞬间失控,朝着路边的灌木丛冲去。

“抓紧了!”李渊大喊一声,用身体护住苏瑶和李悦。卡车撞在一棵大树上,停了下来。后面的越野车也停了下来,几个武装分子拿着枪,朝着卡车走来。

“爸,怎么办?”李阳紧张地问道,手已经握住了身边的防暴棍。

李渊冷静地说:“别慌,我跟他们谈谈。你们待在车里,不要出来。”

他推开车门,走了下去。武装分子看到他,立刻举起枪:“把车上的物资交出来,不然就杀了你们!”

李渊没有害怕,而是平静地说:“这些物资是给难民的药品和疫苗,你们要是把它们抢走了,很多人都会死。你们也是草原上的人,应该知道生命有多宝贵。”

武装分子的首领是一个名叫卡伦的中年男人,他盯着李渊,语气凶狠:“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我们需要物资活下去!”

“我可以帮你们。”李渊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社区的照片,“我是中埃联合援建项目的负责人,我们在‘光明社区’建了学校和医疗站,还帮当地的居民发展农业。如果你们愿意放下武器,我可以介绍你们去社区工作,那里有吃的、有住的,还能让你们的孩子上学。”

卡伦看着照片上的学校和居民楼,眼神渐渐变得动摇。他身后的一个年轻武装分子小声说:“首领,我听说过‘光明社区’,我妹妹就在那里上学,她说那里很好,有饭吃,还有医生看病。”

卡伦沉默了片刻,然后放下枪:“你说的是真的?你们真的能帮我们?”

“当然是真的。”李渊走上前,伸出手,“我们中国人从不骗人。只要你们愿意放下武器,为和平努力,我们就会帮你们。”

卡伦犹豫了一下,然后握住李渊的手:“好,我相信你。我们跟你去‘光明社区’,以后再也不打仗了。”

一场危机,就这样被李渊化解了。卡伦带着他的手下,帮忙修理好卡车的轮胎,然后跟着他们一起,将医疗物资送到了难民安置点。难民们看到药品和疫苗,都激动地哭了起来,围着他们不停地道谢。

苏瑶立刻开始给难民们看病,李阳和李悦则帮忙整理药品,给孩子们分发食物。李悦把她叠的纸鹤送给难民的孩子们,教他们说中文,孩子们的笑声渐渐驱散了安置点的悲伤。

当天晚上,一家人住在难民安置点的帐篷里。李悦已经睡着了,小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轻声说:“今天真是太危险了,幸好你没事。”

李渊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有你们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而且我知道,只要我们心怀善意,愿意帮助别人,就能化解很多矛盾。你看卡伦他们,其实他们也不想打仗,只是想活下去。我们能帮他们,就是在为和平做贡献。”

李阳坐在一旁,看着帐篷外的星空,轻声说:“爸,妈,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做的援建工作,不仅仅是盖房子、修公路,更是在传递和平与希望。以后,我想留在非洲,继续做援建工作,帮助更多的人。”

李渊看着儿子,心中满是欣慰:“好,爸爸支持你。只要你心怀初心,坚持做对的事,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带着卡伦和他的手下,返回了“光明社区”。哈桑和阿米娜看到他们,立刻迎了上来,看到卡伦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李渊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们,哈桑感动地说:“李渊先生,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建设,还带来了和平。你真是我们的英雄!”

卡伦和他的手下在社区找到了工作,有的去了农场种地,有的去了工地帮忙,他们的孩子也进了社区的学校上学。莉莉看到卡伦的女儿莎拉,立刻跑过去,拉着她的手,教她叠纸鹤:“我们一起学中文,一起画画,好不好?”

莎拉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光明社区”的建设也终于完成了。年底的时候,社区举行了盛大的入住仪式,中埃两国的官员都来了,还来了很多媒体记者。记者们围着李渊一家人,不停地提问:“李先生,是什么让你们一家人放弃国内的舒适生活,来非洲做援建工作?”

李渊看着身边的家人,笑着说:“因为我们相信,无论肤色、语言、国家有多么不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样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想帮大家实现这个愿望。而且,能和家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是最幸福的事。”

苏瑶补充道:“作为一名医生,看到这里的居民能用上干净的水、能看上病、孩子们能上学,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埃友谊,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守护和传承。”

李阳和李悦也对着镜头,讲述了他们在非洲的经历和收获。李悦举着她叠的纸鹤,大声说:“我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开开心心地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疾病,大家都是好朋友!”

记者们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纷纷称赞他们是“中埃友谊的使者”。

仪式结束后,一家人坐在社区的广场上,看着居民们开心地搬进新家,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打闹,心中满是满足。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草原上,中埃两国的国旗在微风中飘扬,像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轻声说:“你看,我们做到了。我们在这片草原上,不仅建起了社区,还建起了和平与友谊的桥梁。”

苏瑶点点头,眼中满是泪水:“是啊,我们做到了。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在这里,守护着这份和平与友谊,让华夏的薪火,照亮更多人的未来。”

李阳和李悦也走了过来,一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草原上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吹过他们的脸颊,仿佛在为他们祝福。他们知道,这趟非洲之旅,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们。但他们相信,只要一家人同心协力,心怀初心,就一定能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让中埃友谊的花朵,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永远绽放。

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兵王归回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