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7章 草原风雨淬初心,一家同心护星河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草原风雨淬初心,一家同心护星河

东非草原的雨季来得比往年早了半月,清晨的雨丝裹着青草的湿气,敲打着“光明社区”宿舍的玻璃窗。李渊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被雨水打湿的红顶房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上面是国内老战友发来的消息,说边境的新防线已经修好,让他在非洲放心。

“在想什么呢?”苏瑶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驱散了清晨的微凉。“在想去年雨季,咱们刚到这里时,社区还是一片荒地。”李渊接过牛奶,目光落在远处正在施工的医院工地,“现在好了,学校快完工了,医院的主体结构也起来了,就是这雨季的洪水,还是得多盯着点。”

苏瑶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几个中国工程师正冒雨检查医院工地的排水系统,雨衣下的身影在雨幕中格外坚定。“放心吧,李阳昨天跟老王他们一起调整了排水方案,还加了两层防水布,应该没问题。”她顿了顿,又笑着补充,“再说,还有悦悦呢,昨天她还跟非洲小朋友一起在排水渠边插警示旗,说要‘保护大家不被雨水冲走’。”

提到孩子们,李渊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转身走到衣柜前,取出叠得整齐的迷彩服——这是他退役时特意留下的,如今在非洲的工地上,反倒成了最实用的衣服。“今天得去趟北边的村庄,阿米娜说那里有几户人家的屋顶漏雨了,雨季漏雨可不是小事。”

“我跟你一起去。”苏瑶立刻转身去拿医疗箱,“正好我去给村里的老人做个体检,上次王奶奶说她膝盖疼,我带了些药膏。”

两人刚下楼,就见李阳背着工具包站在车旁,雨靴上还沾着泥土。“爸,妈,我跟你们一起去!我昨天查了资料,漏雨的屋顶大多是因为茅草铺得不够厚,咱们带些新的茅草和防水胶,正好能顺便教村民们怎么修补。”

“还有我!还有我!”李悦举着一把小花伞,从楼道里跑出来,背上的小书包里鼓鼓囊囊的,“我带了故事书,等你们修屋顶的时候,我给村里的小朋友讲故事!”

越野车在雨幕中缓缓驶出社区,车轮碾过泥泞的道路,溅起的水花在车身后画出两道短暂的弧线。李阳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拿着一张手绘地图——上面是他这几个月跑遍周边村庄画的,每个村庄的户数、老人和孩子的数量,甚至连哪户人家的水井需要清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爸,前面那个岔路口要慢点开,上次雨季这里塌了个小坑,我跟工程师们填过,但还是得小心。”李阳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语气里满是熟稔。李渊点头减速,看着儿子认真的侧脸,心中满是欣慰——那个曾经跟在他身后要“听兵王爸爸讲故事”的小男孩,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援建路上的得力帮手了。

车子驶进北边的村庄时,雨势渐渐小了。阿米娜早已带着村民在村口等候,看到他们,连忙撑着伞迎上来:“李渊先生,苏医生,你们可来了!昨天晚上雨大,好几户老人的屋顶都漏雨了,我们想修,却不知道怎么下水。”

“别着急,我们带来了工具和材料,今天一定帮大家修好。”李渊说着,从车上搬下茅草和防水胶。李阳立刻跟着村民们去查看漏雨的屋顶,他踩着木梯爬上屋顶,仔细检查每一处缝隙,时不时用手敲敲茅草,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这里的茅草已经烂了,得全部换掉。”李阳指着屋顶的一处凹陷,对身边的村民说,“你们看,铺茅草的时候要一层压一层,这样雨水才不会渗进去。还有这里,要用防水胶把缝隙封好,不然下次下雨还是会漏。”

村民们认真地听着,手里拿着工具跟着学。一个名叫卡马尔的年轻村民,之前总觉得“中国人的方法太麻烦”,如今看着李阳熟练地修补屋顶,忍不住问道:“李阳,你这么年轻,怎么懂这么多?”

李阳笑着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我爸教我的,他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经常帮老百姓修房子。后来我学国际援建,老师也教过我们怎么应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问题。其实这些都不难,只要用心学,你们以后自己也能修。”

卡马尔点点头,跟着李阳一起铺茅草。阳光渐渐穿透云层,洒在屋顶上,两人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温暖。

苏瑶则带着医疗箱,挨家挨户给老人做体检。在王奶奶家,她仔细检查着老人的膝盖,一边按摩一边说:“王奶奶,您这是风湿,平时要注意保暖,别沾凉水。我给您带了药膏,每天涂两次,过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王奶奶拉着苏瑶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苏医生,谢谢你啊!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能硬扛着。自从你们来了,不仅帮我们盖房子、修水井,还免费给我们看病,你们真是上天派来的好人啊!”

苏瑶笑着帮老人盖好毯子:“王奶奶,我们不是什么好人,我们只是想帮大家做点实事。以后您要是哪里不舒服,随时去社区的医疗站找我,我随时都在。”

李悦则在村口的大树下,跟村里的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中文绘本,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你们看,这个小兔子叫‘悦悦’,跟我一样!它最喜欢帮助别人,上次小松鼠的房子塌了,它还帮小松鼠盖了新房子呢!”

小朋友们听得入了迷,一个名叫莉莉的小女孩,指着绘本上的小兔子,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悦悦,我也想帮助别人,我可以跟你一起教大家说中文吗?”

李悦立刻点点头,从书包里掏出拼音卡片:“当然可以!我们先学‘你好’,跟着我读,‘ni hǎo’!”

“ni hǎo!”小朋友们齐声读着,清脆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像一串悦耳的风铃。

中午时分,屋顶终于修补好了。李渊和李阳坐在王奶奶家的院子里,喝着老人煮的奶茶,吃着当地特色的玉米饼。苏瑶和李悦也回来了,李悦的小书包里装满了小朋友们送的礼物——有手工编织的小草帽,有画着草原的图画,还有一颗用彩绳串起来的小石子。

“爸爸,你看!这是莉莉送我的,她说这颗石子能带来好运!”李悦举着小石子,兴奋地说。李渊接过石子,放在手心,只觉得这颗普通的石子,比任何珍宝都要珍贵。

吃过午饭,几人准备返回社区。刚走到村口,就见阿米娜匆匆跑来,脸色焦急:“李渊先生,不好了!村里的水井突然不出水了,现在正是雨季,村民们都等着用水呢!”

李渊心中一紧,立刻跟着阿米娜往水井跑去。水井旁围了不少村民,大家看着干涸的井口,脸上满是焦虑。李阳蹲下身,仔细查看水井的井口,又用手电筒往井里照了照:“爸,看起来像是井底的泥沙把水管堵住了,我们得下去清理一下。”

李渊点点头,从车上取下安全绳和手电筒:“我下去,你在上面拉绳子,注意安全。”

“爸,还是我下去吧!我年轻,身手好。”李阳说着,就要接过安全绳。李渊按住他的手,语气坚定:“我是你爸,这种事我来。你在上面指挥,跟村民们说清楚怎么配合。”

苏瑶看着李渊,眼中满是担忧:“你小心点,有什么事随时喊我们。”

李渊笑了笑,穿上防水服,系好安全绳,慢慢下到井里。井底的光线很暗,泥沙的味道扑面而来。他用手电筒照了照,果然看到水管口被厚厚的泥沙堵住了。他从工具包里拿出铲子,一点一点地清理泥沙,动作熟练而沉稳——这是他在部队里学会的技能,当年在边境救灾,他曾无数次下到深井和地窖里救人,如今这些技能,在非洲的草原上,又有了新的用处。

井上面,李阳紧紧拉着安全绳,每隔一会儿就喊一声:“爸,你还好吗?需要帮忙吗?”

“没事,快清理好了。”李渊的声音从井底传来,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坚定。

半个多小时后,李渊终于清理完泥沙。他顺着安全绳爬上来,浑身都沾满了泥水,却依旧笑着说:“好了,现在应该能出水了。”

村民们立刻打开水井的开关,清澈的井水顺着水管流出来,大家欢呼着围上去,用双手捧着水喝,脸上满是喜悦。卡马尔捧着一杯井水,递给李渊:“李,谢谢你!这水真甜,比我们以前喝的水甜多了!”

李渊接过井水,喝了一口,只觉得清甜的井水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他看着村民们开心的模样,心中满是满足——他知道,这口井不仅能解决村民们的用水问题,更能拉近中埃两国人民的心,让友谊的种子在这片草原上生根发芽。

返回社区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越野车行驶在草原上,远处的篝火在夜色中闪烁,像一颗明亮的星辰。李悦靠在苏瑶的怀里,已经睡着了,小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李阳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在记录今天的工作:“爸,明天我们去东边的村庄吧,那里的学校还没修完,雨季前得把屋顶盖好。还有,医疗站的药品快用完了,我得跟国内的药厂联系,让他们尽快发货。”

李渊点点头,目光扫过车窗外的草原。夜色中的草原格外宁静,只有风吹过草叶的声音,和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他突然想起退役前,政委跟他说的话:“老李,你这一辈子,都在守护别人。在部队,你守护家国;退役了,你还想守护更多人。这份初心,不容易啊。”

当时他没说话,如今在非洲的草原上,他终于明白了政委的话——守护,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帮村民修补漏雨的屋顶,是为老人治疗病痛,是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是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而这份守护,也让他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回到社区后,一家人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坐在客厅里吃晚饭。苏瑶煮了一锅热腾腾的面条,里面加了番茄和鸡蛋,还有从当地农场买来的青菜。李阳一边吃面条,一边跟李渊和苏瑶商量明天的工作:“明天我先去东边的村庄看看学校的进度,然后跟国内的药厂联系。妈,你明天可以去社区的医疗站整理药品,顺便给孩子们做个体检。悦悦就跟社区的老师一起,教小朋友们说中文。”

李悦抬起头,嘴里还嚼着面条,含糊不清地说:“我明天还要给小朋友们带我画的画,我画了草原和长颈鹿,他们肯定会喜欢的。”

苏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明天咱们一起准备。”

吃过晚饭,李阳去书房处理工作,李悦在客厅里画画,李渊和苏瑶则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篝火。草原的夜晚很凉,苏瑶靠在李渊的肩上,轻声说:“你今天下井的时候,我特别担心。以后这种危险的事,让李阳去做吧,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注意身体。”

李渊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我知道你担心,但我是你丈夫,是孩子们的爸爸,更是这个援建项目的负责人。这种事,我不带头谁带头?再说,李阳还年轻,我多带带他,以后他才能更好地接过这份责任。”

苏瑶没有说话,只是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她知道,李渊的性格就是这样,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做到底。从他们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再到一起来到非洲援建,他始终都是这样,用行动守护着她,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夜色渐深,李阳从书房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爸,妈,国内的药厂回复了,药品下周就能发货。还有,东边村庄的学校,明天就能开始盖屋顶了,我跟工程师们已经确认好了方案。”

李渊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好,辛苦你了。早点休息,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李阳点点头,转身回了房间。李悦也画完了画,拿着画纸跑过来:“爸爸,妈妈,你们看我画的!这是我们一家人,还有非洲的小朋友,我们在草原上放风筝,天上还有中埃两国的国旗!”

李渊和苏瑶凑过去一看,只见画纸上,黄皮肤和黑皮肤的孩子们手拉手,在草原上奔跑,天空中飘着两只风筝,一只画着中国的龙,一只画着埃及的雄鹰,背景是蓝天白云和广阔的草原,稚嫩的笔触里满是真诚和美好。

“画得真好!”李渊笑着摸了摸李悦的头,“明天把画带给小朋友们,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李悦开心地点点头,抱着画纸回了房间。

阳台上,只剩下李渊和苏瑶。远处的篝火依旧在燃烧,夜色中的草原格外宁静。李渊握住苏瑶的手,轻声说:“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会想,等这个援建项目完成了,咱们就在这里多待几年,看着孩子们长大,看着社区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苏瑶笑着点头:“好啊,我也想在这里多待几年。这里的人们很善良,这里的草原很美丽,这里有我们一起奋斗的痕迹,有我们一家人的回忆。等以后老了,我们再回到国内,跟孩子们一起,回忆在非洲的日子,那一定是很美好的事。”

李渊看着苏瑶的眼睛,在夜色中,她的眼睛格外明亮,像两颗璀璨的星辰。他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他们一家人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他们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在这片草原上,书写出更多属于他们的传奇,让华夏的薪火照亮更多人的未来,让中埃友谊的桥梁越来越坚固。

夜深了,草原上的风渐渐小了,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非洲鼓声,在夜色中回荡。李渊和苏瑶回到房间,看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心中满是温暖。他们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又有新的工作等着他们去做,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这份信念,会一直支撑着他们,在这条充满希望的援建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直到草原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洒满光明和温暖。

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兵王归回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