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精女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6章 急方猛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姐夫。”柳二妞从议价粮店那边走了过来。

蔡香萍:“二妞啊,你咋才过来?华子把牌子摘了。”

柳二妞:“你四姑娘把豆芽坊搞得这样,别人怎么进来?要不是看张丽茹的面子我早把她赶走了。”

华子看着乱糟糟的院子:“二妞,还记得咱们起早贪黑,顶风冒雪,打打杀杀闯下这豆芽坊的时候么。”

柳二妞:“现在满城都是卖豆芽子的,没有几家赚钱的。”

华子:“没你的三产指标咱们做不起这买卖。这座院子的产权就算奖励给你了。好好收拾一下,住人还是够宽绰。没准儿将来我家也得过来借住啊。”

柳二妞:“我不能要。这个豆芽坊是你办起来的,大家都赚钱了。只有你就剩这么个院子。”

华子:“产权手续我都办完了。记住给自己留一处研究药材的书房。刚才丽茹还后悔自己文化浅。你的小人书,我还给你留着呢。国书记那么大的干部,还在学习。”

柳二妞:“你回来了,大家心里都有谱儿了。我把这院子好好修缮,外甥小谷穗儿将来念书就让他来住。”

华子:“那是以后的事儿。修缮完了,把老宗请到这边来,让他有地方研究,有地方教你。豆芽不值钱,药材永远都值钱。你开车把蔡姑和张立秋送回去,匾额送给大妞姐放西里屋去。”

柳二妞:“那你不回去?”

华子:“我得去农家市场收拾曲惠贤!明天你不愿回来,让小梁子把老解放开过来。我俩还得在这儿忙活几天。张丽秋的事儿回去对谁也别说,让她妈好好看着吧。”

蔡香萍:“华子,我们家这几个孩子个个靠你。就是这四姑娘……,姑姑也没脸再求你了。”

华子:“回去呆些日子,有相应的找个婆家。走吧。”

蔡香萍听明白了华子的话外音,梁子华子还能带着,张家的姑娘们他不会再管了。

华子的豆芽作坊好歹坚持了八年,可是全国的议价粮店都没坚持到三年。虽然这个名词还在少数地方沿用,可是性质已经完全变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东北城乡的人们已经不再为肚子发愁。不用说玉米面儿、小米这类粗粮,就是大米白面也很常见。苞米面儿肚子、的确良裤子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

不管懂不懂,“经济”两个字成了最时髦的词汇。一些摇头尾巴晃的理论家,一下子都成了经济学家。

满自由、唐竹青、赵国伟终于把华子盼来了!他们心目中的饭店终于有谱儿了。

华子在监狱蹲了两年半,德化县城原来的小酒馆关东酒家已经建起了二层小楼!像崔高丽狗肉馆那样的小饭店有几十家。

在德化县城,最大的饭店也是几个人合资开起来的,在南门附近三层大楼。比城门楼子都高!

唐竹青介绍说:“宴宾楼的掌勺大师傅是从沈阳请来的,听说川鲁粤菜都精通。后台老板就是原来的副县长,国咏梅当书记他不敢嘚瑟。现在国咏梅走了,他嚣张的不得了。”

满自由:“小饭馆儿最火的是狗肉。华子,你那手艺要是开狗肉馆……”

华子:“都在北门内外,咱不能跟崔高丽抢生意。丢不起那人!光靠我在监狱里学的手艺也撑不起门面,所以咱们也得请厨师。不过这都不是主要的。要在县城抢生意,就得有自己的特色。开创独一份儿!我们以前卖豆芽,卖服装,开粮店卖山野菜都赢在独一份儿上了。”

满自由:“从打那天你回来说开饭店,我们几个就在琢磨。就这么个小小德化县城,清真馆儿、狗肉馆儿、中餐馆儿、快餐馆儿两三年的工夫儿,都他妈的成了雨后狗尿苔了。这都怨咱户长,要听华子的,五年前就开饭店,早甩他几条街了。”

赵国伟:“碎嘴子你别胡说八道行不行。这些年议价粮店少赚钱啦?也就是这一两年……”

华子:“咱们城北比城东有优势,来往人多,做买卖的多,人扎堆儿。宴宾楼靠当官儿的撑着,咱们得靠地利、人和撑起来。我在监狱里就发现,冷库出来的猪肉根本比不了农村老百姓家的杀猪菜。川鲁粤淮扬对东北人都是扯淡,我就不信德化小县城食客都是吃遍天下的美食家。鲁菜最接近东北菜,可他们有猫爪子蘸鸡蛋酱么?他们有黄瓜香馅儿的饺子么?他们吃过猫把蒿炒土豆片儿么?民猪野菜精粮纯粮食酒就是咱的独一份儿!”

满自由:“这都是咱蘑菇崴子屯儿出的玩意儿,没啥大成本。特点就是新鲜啊。”

唐竹青:“那咱们也不用请什么高级厨师了。找几个差不多的就行。”

华子:“手艺上别怕花钱。差不多的还用请,兄弟我就行!咱不用他给咱赚钱,得偷他的手艺!川菜没什么秘密,淮扬菜在咱这吃不开,咱就请一位懂鲁菜、满菜的师傅,用他一年半载兄弟我就差不多啦。”

唐竹青:“那你不去行医啦?”

华子:“我偷艺,然后带出几个徒弟。豆芽坊已经撤了,二妞和老宗就在那搞药材炮制、集散,都荒不了。唐姐招人、老满装修改造、老赵跑料,我带彩霞姐回去跟那帮混蛋算账!明天中午,都在崔高丽狗肉馆聚齐,请你们喝酒。”

满自由:“你是要收拾七队第一骂吧?”

华子:“第一骂还说得过去,最可恨的是第一骂的妹子第二骂曲惠贤。”

曲惠勤也找男人了,是笸箩店一个倒卖黄烟的。她不想从蘑菇崴子屯儿到县城来回辛苦奔跑,所以回屯里收蔬菜都交给了兄弟曲惠田。

曲惠田农活儿忙起来就把收菜送菜的活交给了他的二姐曲惠贤。

曲惠贤一天一趟,就能从姐姐手里赚来二十来块!熬到秋收,蘑菇崴子屯儿生产队五十米的摊位基本都空了!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占了所有摊位开始倒卖萝卜白菜土豆等秋菜。那年正是华子进监狱的第一个秋天,李清华、柳二妞他们都六神无主,让她占了便宜。

转年春天,曲惠贤地也不种了,就开着三轮车到处收蔬菜,霸住了那两千五百平方米的摊位。只给粱老小儿留了两米不确定的鱼摊儿。

华子提前出狱,曲家两姐妹早知道了。不过,已经三年没人管的农家菜市场,到底是不是生产队的早就没人说得清。他不过是一个出狱的犯人,听说从此当大夫再也不是官儿了。后来有听说跟白凌云打起了官司,追查红砖呢。根本没心思理会菜市场的摊位……

可是昨天中午这姐妹俩就听说,华子开着老解放进县城了。赶走了张丽秋,关了豆芽坊。

她俩彻底放心了,华子真的不想在城里做生意了。

可是她们想错了。华子在城里做不做生意不得而知,她们的生意是做不成了。

早晨八点多钟,曲惠贤一如既往,扯着嗓子把蔬菜从车上卸下来,一个摊位一个摊位批发结账,华子就到了。

不但他来了,后边还有拿着拎包的李彩霞和两个带大盖儿帽的市场管理人员。看见华子出现,金贞顺和崔高丽都从狗肉馆里迎了出来。

市场上的摊贩都停下了手里的生意,围了过来。当年威震德化县城的华爷又回来了。

曲惠勤上前打了声招呼:“华子,你回来了。”

曲惠贤竟然没说话。

华子回了一声说:“曲大姐,我今天来就是跟你说一声,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号蘑菇崴子屯儿生产队不再继续租用这片市场。告诉你一声,提前做准备。”

曲惠勤:“你们……,原来……,我……”

华子:“这片地方工商、市场、税务,三方面我们只承包了八年。你已经三年没往队里交摊位费了。”

曲惠贤:“这里不是没人管么?”

戴所长:“这段摊位是黄金地段,寸土寸金。承包给蘑菇崴子屯儿生产队,那是因为这个农家市场是华凌霄一手创办起来的。能没人管么?”

华子:“曲惠贤,你从一九八五年六月就进入这个市场,到八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就完全占据了这个市场。到今天为止整体占用正好五百天,今天一次把占地费管理费一次结清。明天就不要再来了。”

曲惠贤:“华子,地皮不是你们家的,你说不让来就不来呀。”

华子:“你耳朵有毛病啊?我们的承包期到十二月三十号,现在才七月二十号!你霸占市场,欺负四邻,逃避税收。戴所长先跟你算税款,然后再追罚款。赶紧算,算完了我再跟你说占地费。”

曲惠勤:“华子,你不是说这儿的摊位免税么?”

华子:“那是生产队的优惠,我们已经按年交了。你已经嫁到笸箩店,还能算生产队的么?曲惠贤是生产队的么?人家凭什么给你们交税?这两年你们姐儿俩混的什么德行自己不知道?”

曲惠贤:“那我要是交不上钱咋办呀?”

戴所长:“别人可以商量,你不行。我们已经准备对你强制执行了。”

曲惠贤:“强制执行能咋的。”

戴所长:“冻结你的所有存款,查抄你所有藏匿的现金。然后刑事拘留,够判刑的坚决判刑!”

曲惠贤尖叫道:“我没有那么多天!!”

戴所长:“你当我们市场管理员都是瞎子呀?两年多来,每一天我们都有记录!如果不是华子从牢里传过话来,我们早把你赶走了。两千多平米的摊位你全霸住了,你有那么大本事么?五百天税款,按平均值计算,一共一千八百三十块钱,今天就得交上来。曲惠勤也一样,五个摊位五百天,一共七百五,今天交齐。”

华子:“彩霞姐,按平价计算,两千五百平米,五百天的占地费。告诉他们是多少。”

李彩霞掏出账本:“平价占地每天三毛,两千五百平,每天七块五。五百天,一共三千七百五十块。”

华子:“同样今天交齐,否则我让你当药费!”

曲惠勤:“华子,你不能这样啊。七千多,当天就要,我们到哪弄去呀?”

华子:“曲大姐,要看以前的面子我可以缓缓。可是我当初怎么告诉你的?信誉,信誉!蘑菇崴子屯儿生产队五六年积累起来的信誉都让你们俩给毁啦!别以为我在监狱里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可是大家对你们实在忍不下去了!下班之前交不上钱,你们俩只能到派出所过夜了。”

戴所长派一个人跟着曲惠勤,然后把曲惠贤带到管理所去了。

曲家姐妹在农家市场上烟消云散,不过崔高丽狗肉馆门前的菜市场不但没就此停下来,反而一点点重新兴旺起来。

跟曲家姐妹结了欠账,华子带着张梁子开始清理豆芽坊。垃圾废料足足拉出去两汽车!

华凌霄在豆芽坊和小梁子两个忙的灰头土脸,叶飞秋不知怎么找到早已停业,破败不堪的豆芽坊。省委组织部电话通知,明天上午和秦忆娥一起卫生厅四楼会议室开会。

华凌霄:“官家的事儿与我无关,你看我们哥儿俩造这模样,开什么会呀。”

叶飞秋:“华凌霄,你别不知道好歹。你要是不进监狱,很多历史问题早就澄清了。前辈荣誉,亲友的心血你不能随意辜负,你师姑还在等着你,你不抓紧回去看看?”

华凌霄:“说的也是啊。本来师姑说我出来她来蘑菇崴子给我接风,可能是单位有事儿脱不开身。我洗洗,换身衣服就走。”

叶飞秋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就是不说出来。磨磨叨叨,一直目送华子开着老解放出了县城南门,才长出了一口气自己回去了。

两年半的时间,华子的老解放开在省城的大街上,如同出土文物一样。人们看着他这轰隆隆的绿家伙,都送过来新奇的目光。他注意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比从前多了几倍。带着解放品牌的,有高大出许多比当年窦保全租的那辆东风还阔气的平头大家伙。也有同类型缩小了的“小解放”。同时,马路上很难再见到吉普车,反而多了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轿车。

华子的老宅院显得愈发老旧,在街边仿佛瑟缩胆怯的乞丐。

喜欢山精女人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山精女人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