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常养生常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起居养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上回我们谈到秋季饮食的智慧,不知各位读者是否已经尝试了文中的食疗方?有没有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欢迎在文后分享您的体验。今天,让我们继续沿着《黄帝内经》的指引,探索秋季情志调摄与起居养生的奥秘。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季情志养生之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言:“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这句话道出了秋季情志养生的核心。何谓“秋刑”?秋令肃杀之气,能使草木凋零,如同刑罚般不容情。而人体如何应对这种自然变化呢?

保持情绪平稳:秋季对应七情中的“悲忧”,许多人会不自觉地产生凄凉、悲伤、低落的情绪。这种“悲秋”情绪并非多愁善感,而是人体对自然界阳气渐收的正常反应。您最近是否也感到情绪比夏季更容易波动?或者莫名有些伤感?

记得去年深秋,一位中年患者前来就诊,主诉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细问之下,方知他因事业上的小挫折而郁郁寡欢,加之秋雨连绵,情绪愈发低落。我并未立即开药,而是建议他每日清晨散步半小时,观察自然的变化,同时饮用上文提到的百合杏仁粥。两周后复诊,他欣喜地告诉我,不仅睡眠改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

培养收敛之心: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反思与内省的时机。不妨利用这个季节,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多些时间独处,整理思绪,规划未来。正如树木在秋季将养分收回根部,为来年春天蓄力,人体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宁静。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起居养生要点

《内经》提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秋季起居的基本要求。为什么秋季要早睡早起?这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密切相关。

早睡以避秋凉:秋季白天渐短,黑夜渐长,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避免秋凉之气侵袭人体。建议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比夏季提前一小时左右。

早起以吸清冽:秋季早晨空气清新,早起活动可以呼吸到一天中最纯净的空气,有助于肺脏的宣发肃降。您不妨尝试比平时早醒半小时,在晨光中做些温和的运动,感受秋晨的特殊气息。

我有一个朋友,长期受慢性咳嗽困扰,每年入秋必加重。我建议他调整作息,每晚9点半入睡,早晨6点起床,在小区公园慢走20分钟。坚持一个月后,他告诉我咳嗽明显减轻,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这就是顺应自然的力量。

秋冻有度,保暖为先:秋季衣着调节艺术

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但这“秋冻”并非一味挨冻,而是有度的适应过程。

循序渐进添衣:初秋时节,气温尚未急剧下降,不宜过早添加过多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温,提高抗寒能力。但到晚秋,气温明显下降,就应及时添加衣物,尤其要注意背部、肚脐和双脚的保暖。

重点部位保护:中医认为“背为阳中之阳”,背部受凉易伤肺气,引起感冒、咳嗽。肚脐部位皮肤薄,敏感度高,容易受寒。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冰冷。这些部位都需要特别保护。

您可能会问:如何判断自己穿衣是否合适?这里有个小窍门:以不觉寒冷,稍活动后不出大汗为宜。若穿衣后静坐不觉冷,轻微活动后背部微热无汗,则衣着适中。

缓形无极,运动有方:秋季运动养生指南

《内经》提到秋季要“缓形”,即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过度出汗耗伤津液。那么秋季适合哪些运动呢?

散步: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秋季散步不同于其他季节,可以特意选择有落叶的地方,听着脚下沙沙的声音,感受季节的变迁。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散步,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情绪,又不至于过度劳累。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讲究意、气、形的协调统一,特别适合秋季练习。其“收敛入内”的特点与秋季养收之道不谋而合。

登高望远:重阳登高不仅是传统习俗,也是很好的秋季运动。登高可以扩张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开阔视野,舒缓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运动不宜过早。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户外活动,以免吸入过多冷空气,刺激呼吸道。

秋日艾灸,温经通络:传统外治法的应用

除了饮食、情志、起居调节外,传统中医外治法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手段。艾灸因其温通之力,特别适合秋季使用。

足三里灸: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处,是强壮身心的大穴。秋季常灸此穴,可以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为冬季做好准备。

肺俞穴灸: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此穴能够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对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有良效。

关元穴灸:位于肚脐下四指处,是培补元气的重要穴位。秋季艾灸此穴,能够温补肾阳,抵御寒邪。

艾灸虽好,也要因人而异。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过多艾灸,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四时有序,年年不同:因年之变的养生调整

《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意味着每年的气候特点不同,养生方法也应当相应调整。

比如今年(2023年)是癸卯年,中医五运六气理论认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全年燥气偏盛,秋季燥象可能更为明显。因此今年的秋季养生应当更加注重润燥,可以适当增加银耳、百合、梨等食物的摄入量。

您可能会觉得这些理论过于深奥,其实只要留意自然界的变化,就能感知当年的气候特点。比如观察树叶变黄的时间、落叶的速度、空气的干燥程度等,都是我们调整养生方法的依据。

养生在行,更在于心:持之以恒的实践智慧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养生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行动的坚持;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修行。

我认识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中医,他有一个简单的秋季养生习惯:每年立秋那天,他会开始喝自制的“秋梨膏”,每天早晚各一勺,直到立冬。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六十多年,至今声音洪亮,呼吸平稳,很少感冒。这就是持之以恒的力量。

亲爱的读者,养生不在于方法的复杂,而在于选择的合适和坚持的恒久。您不妨从今天开始,选择一两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融入日常生活,慢慢感受身心的变化。

互动交流:分享您的秋季养生经验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最好专家。您有什么独特的秋季养生经验吗?可能是祖传的食疗方,也可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调养方法,欢迎在文后与大家分享。您也可以提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我们一起探讨解决。

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季节,愿我们都能顺应自然,收敛神气,保持身心平和,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冬天的到来。下期我们将探讨冬季养生之道,敬请期待。

《日常养生常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日常养生常识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日常养生常识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