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看不清隔壁的情况,林向安立马快速将答题纸收拢,用镇纸牢牢压好,又立刻将自家烛火移到一旁,防止被引燃。
随后,他迅速将磨墨与饮用的清水都集中在手边,随时准备应急。
贡院里起火,可不是小事。
考生不得擅自离号,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这地方的规矩极严。
无论是走水、暴雪,还是天塌下来,没到交卷的时辰,大门一律不会开启。
很快,很多人清醒过来,甚至有的开始惊慌呼救。
林向安却镇定下来,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猛地高声呼喊:
“官差大人!丙字列走水,有火光浓烟,疑似失火!火势未明,请速处置!”
他这一嗓子,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嘹亮,
瞬间盖过所有惊呼,把原本打瞌睡的考生都惊醒了。
“走火?”
“我的天,贡院走火了?”
惊恐的低语四起。
这番动静,终于是惊动了官差。
在官差赶来之前,林向安立刻沉声安抚旁边号舍的人。
“隔壁仁兄!莫慌!若火势尚小,速用你号内之水泼救,再用棉被或衣物浸湿覆盖!”
原本周围惊慌的考生,听到林向安的话,也稍微冷静了些。
对面的人看得更清楚,沐云衡也连忙高声道:
“火势未广,能救!大家镇定!”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官差终于赶到,提桶连泼几下。
火光迅速熄灭,焦烟弥漫。
他们又仔细查看四周,确认火种尽灭,又询问了林向安和周围人起火的情况。
了解清楚起火缘由,调查清楚后,对周围喝道:
“火已灭!不得喧哗!继续答题!”
一声令下,巷中重归死寂,只剩笔尖摩挲纸面的细声。
林向安因为事先防备得当,除浪费了片刻时间,并未受太大影响。
只是那股焦味久久不散,让人胸口发闷。
隔壁那位考生却没那么幸运。
衣物被水浸透,又被官差带去别处,想必是没法再考下去了。
几年的寒窗苦读,竟毁在这一场意外里。
若心性不坚,只怕此后见卷就心惊。
林向安默默叹了口气,提笔继续答题。
火灭了,可时间不会停。
最后一道题: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此题出自《礼记·大学》。
是儒家经典中,关于国家理财与经济治理,最重要的一段论述。
其义看着浅显,但含义深厚。
若细加剖解,大致可分为四层要点:
第一要点:生之者众。
要让更多的人参与生产。
直白点说,做大蛋糕。
在古代,主要指扩大农业与手工业人口,让百姓愿意劳动、敢于经营。
要达此目的,便须轻徭薄赋、奖工兴商、保障民产,让百姓安心耕织,经商不惧。
第二要点:食之者寡。
得减少不生产、只消耗的群体。
就是少分蛋糕。
国家若冗官太多、军费虚耗、宗室繁冗,便是食之者众,必致民穷财竭。
第三要点:为之者疾。
让财富的生产更快、更高效。
这是加快做蛋糕的速度。
得提高生产效率,让财富能被迅速地创造出来。
这得从科技、交通、政策环境等入手。
改善工具,技术革新。
畅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简化行政手续,优化营商环境。
政策朝令夕改,官吏吃拿卡要,运输堵塞不畅,都会让创造财富的过程变得缓慢而痛苦。
第四要点:用之者舒。
财政支出要有计划、有节制,懂得积蓄,反对挥霍无度。
这便是,细水长流地吃蛋糕。
简而言之:
生产的人要多,消耗的人要少;
创造财富要迅捷,使用财富要从容。
国家经济说白了,就是指国库。
要么国库空了,要么有人想搞钱。
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中,常提到‘开源节流’‘扩大生产’‘刺激经济’‘控制财政支出’等理念。
若从根本上看,古今之道,殊途同归。
想明白这一层后,林向安提笔,在草稿上飞快写下提纲。
与其空谈义理,不如务实立论。
国库空虚,并非一朝之患,而是生财之道失衡所致。
不能空谈重农,结合自身经验,直接提出了:欲众之,必先富之。
接着阐述:
要想让生之者众,便需让百姓有利可图。
轻徭薄赋、改良粮种、兴修水利,使农民安心耕作。
更应畅通漕运、发展商贸,也得让工匠与商人同得其利。
唯如此,财富才能广源而生。
至于食之者寡,这是最敏感的一环。
林向安不作空言,而以史为鉴,指出其害,强调精兵简政。
为之者疾,也就是提高效率,正是他擅长的领域。
他详细论述政策引导的重要性。
如推广新技术、保障商贾贸易、提升漕运效率,让财富得以迅速创造、自由流转。
其实这类政策很常见,比如开中法,将粮食运到边境,换取盐引。
思路愈发清晰,笔下也越发畅快。
不知不觉间,第三根蜡烛已燃去大半。
当最后一笔落定,终于将七篇八股文写完了。
考试规定,三根蜡烛烧完,不管答没答完,都必须立即交卷,否则作违例处理。
林向安迅速复查一遍,确认无误,直接交卷了。
卷纸、草稿皆被收走。
直到那一刻,他才真正松了口气。
先前绷得极紧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
身体的疲惫也随之涌上。
第一场会试就此结束。
考生们被允许休息两日。
虽说是休息,却仍被锁在贡院号舍之内,不过是短暂的喘息而已。
这期间,贡院中弥漫着一种异样的寂静。
寂静中,并无安宁。
先前紧绷的文墨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千百个小炭炉同时燃起的烟火气。
混杂着冰冷干粮被加热后的朴素香味。
然而在那之下,还有从巷尾粪桶气味。
不过天气较冷,几日不换衣物,尚且能忍受。
这里的所有状况,都无声地昭示着生存的窘迫。
叹息声与低低的呻吟此起彼伏,压得人心头发闷。
有人小声念叨着第一场的破题句,反复推敲是否有瑕疵。
更多的人则干脆沉默。
相邻号舍间,偶尔传来几句压低的交谈,语声若断若续。
众生之相,在此刻显露无遗。
林向安直接什么也不想,要么闭目养神,要么睡觉。
对周遭一切充耳不闻。
期间打点号军送来热水与热食,虽算不得丰盛,倒也凑合。
*
二月十二日黎明,依旧是寅初时分,第二场考试正式开始。
这一场的内容可概括为:
论一道,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所谓论,即议论文,要求考生就某个观点或历史事件阐述己见。
其重要性,仅次于经义。
乡试也有过经验,相比于第一场的难度,稍微轻松些。
这一场简而言之,是政务能力实战,模拟官员处理司法与公文。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