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后,昨夜发生的事,像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京师。
酒楼、茶馆里,炸开了锅。侯方域突然反水,声名大噪,风头远远盖过了黄义明,就连春闱状元、榜眼、探花,都比不上他受关注度。
文人们在酒楼里,辱骂侯方瑜的行径,有人挥笔作诗,有人妙语作对,批判之声此起彼伏 。
侯方域投宿,店中四处议论他,也住不安宁。昔日好友也变得有些冷淡,无奈之下,只能狼狈返回南方。
此后,黄义明在军营中大幅增加训练强度。燧发枪配套的刺刀,运到并装备军队。为提升军队战斗力,增设了训练科目:当敌人逼近,鸟铳兵若失去掩护,就得依靠刺刀展开近战;
同时,着重训练刀盾兵、长枪兵与鸟铳兵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各种进攻和防御阵型,包括排队枪毙战术。
军营里,枪炮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导致军费开支与日俱增。数月,采购物资、运送材料,制作新军衣和新旗帜,库房里的银子如潮水般往外流。
黄义明翻阅着账册,只觉脑门发疼,花钱如流水一般。可即便如此,训练也不能停。身旁的赵靖小声提醒:“侯爷,再这么下去,钱……”
“钱怎么了?没银子再说,训练绝不能停!”
这时,英国公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清单:“忠勇侯,这是马上要采购的各项物资,生铁、钢铁等等,你自己看吧。
另外,和关外蒙古部族预定的两千战马,各项总计开销八十万两。如今库房存银,只剩下一百二十万两,要是这八十万如期拨付……”
黄义明接过清单查看,又瞧了瞧张世泽满脸忧愁的模样,笑道:“你二人别一副苦瓜脸,不就是钱嘛!该花的必须花,勇卫营的训练一刻都不能松懈。赵靖,府里还剩多少银子?”
“侯爷,您因战功所得的赏银,加起来还有十万两。”
“去,把府里的银子全部运过来。记住,对外就说是陛下批的。”
赵靖脸色骤变:“侯爷,要是这样,府里的日常开销……”
“别啰嗦,赶紧去!陛下赏赐的田亩,还能让人饿死不成?宁可苦了自己,也不能亏待将士。快去!务必确保采购的物资按时到位,军器局的制作也不能停。”
赵靖无奈地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应道:“是,我这就去。”
张世泽见黄义明连自己的战功赏银都拿了出来,十分震惊:“忠勇侯,你如此慷慨,实乃我朝难得的将才。
既然你拿出了家中存银,我这个国公也不能落后。我出三十万两,要是后续还不够,你尽管开口,我一定想办法凑齐。”
黄义明站起身,向英国公深深一礼,心中对这位勋贵之首颇为满意:“英国公如此仗义,本侯感激不尽。
那就有劳您先将这三十万两运来,后续之事,再说。”
张世泽应下后,转身离开大帐。回到府中,立刻安排下人将银子装车,火速运往大营,并对外宣称是陛下的拨款。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崇祯欣慰不已,当初同意英国公加入勇卫营,果然是个正确的决定。要是当初筹钱时,大臣们都能像他们这样慷慨,也不至于为军费发愁。
王承恩见皇帝虽面带笑容,却仍隐隐透着忧虑,躬身说道:“皇爷,忠勇侯和英国公此举,想必是军营开支过大,缺钱所致。”
“嗯,朕知道。曹化淳每日都有奏报,新军又在训练各种阵型,整日枪炮声不断,军器局也在大规模生产,估计钱快花光了。练兵的开销,比起打仗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爷圣明。勇卫营每日三练,还新增了训练科目,训练强度大幅提高。老奴听闻,三大营每日不过练练架子,武器也只练两回。
虽说守城或许没问题,但要是外出作战,恐怕有所欠缺。”
崇祯听后,叹了口气:“这也是无奈之举。要是都像勇卫营这样练兵,得耗费多少银子?要是练十万兵,就算掏空内帑,估计也维持不了多久。承恩,内帑还剩多少?”
“皇爷,内帑还剩白银两千万两零九千四百三十五钱厘三分,黄金二十万两,粮食两百万石。”
崇祯大吃一惊:“去年不是还有四千多万两,黄金不是也有八十万两吗,粮食四百万石,拨出去一千万两,怎么现在就剩这么点了?”
王承恩见状,赶忙解释:“皇爷,每一笔支出都有账目可查。您忘了,还拨给国库八百万两。
此外,朝廷还要赈灾,发放京官俸禄、官兵饷银,以及赏赐战功,各项开支加起来,就只剩这么多了。”
崇祯这才想起来,无奈地叹道:“这钱怎么这么不经花,感觉什么都没做,就花出去这么多。
看来得省着点花了。承恩,再从内帑拨五十万两,给义明送去。”
“是,皇爷,老奴这就去办。”
王承恩领命后,安排宫里的小太监将一箱箱银子装上马车,运往新军大营。一辆辆马车驶出皇城,引得沿途官员纷纷侧目。
“张大人,您瞧,陛下肯定又给新军拨款了。”
“哼,这黄义明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去年陛下才拨了专款,这么快就花完了?”
“张大人,新军每日枪炮声不断,响彻全城,如此训练,开销能不大吗?”
“本官知道,但本官觉得黄义明纯粹是浪费。真枪实弹训练太蠢了,简直是在浪费白银。一天射一次实弹就够了,他倒好,天天多次射击,直到戌时枪声才停。唉……”
一些官员私下议论纷纷,对黄义明的花钱方式心怀不满,觉得他不体谅国家艰难,这么多钱还不如存放在库房里。
可这是皇帝自掏腰包,即便眼红、有怨气,也无可奈何。反正没花户部的钱,也就没人上疏进谏。
与此同时,大顺的科举随着明廷春伟的落幕,也已结束。此次科举,三百人全部被录取。牛金星仔细翻阅了所有人的试卷,做了点评,与宋献策商议后,将结果呈给李自成。
李自成看着试卷,只觉眼花缭乱,完全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但又不好表露出来,于是决定全部录取,借此彰显大顺首届恩科的皇恩浩荡。
钦点状元时,李自成不看试卷,只看考生相貌。牛金星将三百名考生带到大殿,进行殿试。李自成走下台阶,挨个打量考生。一番挑选后,点出三人,两个来自山西,一个汉中人。
三人被点中后,喜出望外。杜勋将他们带到殿前。三人赶忙高声自报家门:
“小人陈峻!”
“小人赵凛!”
“小人张肃!”
李自成看着三人的相貌,十分满意:“今后,你们就是大顺的官员了。望你们能为朕效力,为大顺尽忠。”
三人欣喜若狂,赶忙跪地叩头谢恩。
不得不说,李自成眼光“独到”,选中三坏种,日后一个成了坏得透顶的大奸臣,两个成了臭名昭着的酷吏。
喜欢大明忠勇侯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忠勇侯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