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9章 西夏面临的选择 上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深冬的朔风卷着黄沙,拍打着西夏王宫高大的宫墙。

大殿之内,烛火摇曳,将李青寒孤寂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绘有党项族古老图腾的墙壁上。

韩牧静立一旁,身着紫色道袍,面容平静如水。

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王妃强撑的镇定与眼底深藏的惊惶,他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怜悯,忽然,一个尘封于历史长河中的碎片,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闪电,猛地劈入他的脑海——成吉思汗!

那位统一蒙古、横扫欧亚的天骄,正是在彻底灭亡西夏之后,死于一位刚烈不屈的西夏王妃之手……野史稗闻记载,那位王妃于新婚之夜,藏利刃于身,行刺成功后亦自戕而亡,难道那人就是……眼前的李青寒!

韩牧心中剧震,目光倏地锐利起来,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眉宇间凝结着愁绪与坚毅的女子。难道……那个在国破家亡之际,以生命最后火焰灼伤蒙古大汗的传奇王妃,便是她?

但旋即,他又冷静下来。历史的洪流奔腾向前,蒙古灭夏,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大小战役无数,如今不过初次重创,西夏筋骨犹存。

然而,若按原本的轨迹,李青寒的个人命运,终究是走向了那极其惨烈悲壮的一幕。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他心中涌动,是警示,是叹息,或许还有一丝想要扭转这既定悲剧的冲动。

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到悬挂于大殿侧壁的巨幅羊皮地图前。地图上,西夏的疆域被涂以赭石色,如今看来,却像一块在北方庞然大物的阴影下瑟瑟发抖的孤石。“王妃,”韩牧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死寂,清晰而沉稳,“请看这天下大势。”

李青寒闻声转过头,目光随着韩牧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

“摆在西夏面前的明路,看似有两条,实则皆是绝路。”

韩牧的手指首先重重点在西夏北疆与蒙古接壤的广袤地带,“其一,倾举国之力,效仿当年对抗大宋之策,凭藉城寨险隘,与蒙古死战到底。依贫道看来,纵使西夏军民骁勇,凭借地利,最多……也只能拖延蒙古二十年。”

他的话语如同冰锥,刺入李青寒的心房。她看到韩牧的手指从蒙古高原划出数道箭头,如毒蛇般噬咬向四方:“而在这二十年里,蒙古会通过不断的征服,疆域将持续膨胀,兵源、战马、粮草会如同滚雪球般增长。”

“反观西夏,困守一隅,国力民力将在无休止的征战中一点点耗尽,直至油尽灯枯。最终,仍是难免……城破国亡。” “城破国亡”四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带着千钧之力。

韩牧停顿片刻,手指移向南方,又收回,落在西夏本土:“其二,便是趁早遣使,献表归降蒙古。”

他看向李青寒,目光深邃,“如此一来,或可免去一时刀兵之灾,但王妃,以及您的家族、王室成员的命运,从此便将彻底系于蒙古可汗的喜怒之间。生杀予夺,再无自主可言。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其中滋味,想必王妃亦能想象。”

两条路说完,大殿内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唯有烛火噼啪作响,更添几分压抑。李青寒的指尖深深掐入掌心,娇躯微不可察地颤抖着。

继续抵抗,是缓慢的凌迟;屈膝投降,是即刻的枷锁。无论选择哪一条,似乎都指向同一个黑暗的深渊。

她闭上眼,脑海中闪过阵亡将士的惨状,闪过都城兴庆府可能燃起的狼烟,闪过王室成员沦为阶下囚的屈辱画面。

许久,她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绝,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韩真人,无论是战是降,都将命运交予他人之手。”

“我李青寒,宁愿选择一条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路,哪怕……哪怕那条路再艰难。”

韩牧闻言,嘴角微微上扬,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等的就是这句话。“王妃能有此志,实乃西夏之幸。既然如此,贫道便说说这第三条路——结盟自保,以外力制衡强蒙。”

他的手指再次在地图上活跃起来,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当务之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立即派遣能言善辩之臣,携带重礼前往蒙古大营,表达罢兵言和、称臣纳贡之意,力求稳住蒙古,争取喘息之机。”

“另一方面,必须迅速派出多路密使,星夜兼程,前往周边诸国!”他的手指快速点向几个方向。

“西辽,虽远在中亚,与蒙古有旧怨,但其军力能否抵挡蒙古铁骑,犹未可知;金国,与蒙古世仇,其主力铁浮屠虽悍,然战术僵化,已非蒙古骑兵对手;吐蕃,各部纷争,名存实亡,难堪大任,不足以倚为屏障。”

最后,他的手指坚定地落在了地图的最南端,那片被标注为“宋”的广袤区域。“诸国之中,唯有一国,拥有未来与蒙古长期抗衡的潜力——那便是南边的大宋!”

“大宋?”李青寒秀眉微蹙,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疑虑,“真人,我虽久居深宫,亦知宋国富甲天下,然其禁军战力……百年来与我西夏交锋,胜少败多,何时竟能超过金国的铁浮屠了?此非妄自菲薄,实乃过往经验使然。”

韩牧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了然与笃定。“王妃所言,是过去的大宋。如今的大宋,已非吴下阿蒙。”

他脑海中浮现出临安城外宋军操演时那严整的军容和焕然一新的装备,“当今大宋枢密使辛弃疾,乃不世出的文武全才。自他执掌军权以来,大力推行军政改革,汰弱留强,更新军备,激励士气。”

“大宋禁军之战力,早已脱胎换骨,贫道亲眼所见,岂能有假?更何况,”他加重了语气,“大宋拥有淮河天堑,水网密布,山峦纵横,此等地利,最是克制蒙古骑兵驰骋。”

“未来能与蒙古划江而治,甚至长期对抗者,非宋莫属。如今宋廷上下励志中兴,锐意北伐,其势已成!”

听到韩牧如此肯定的描述,尤其是“亲眼所见”四字,李青寒心中的疑虑消减了大半。

韩牧的身份和神通,她有所知晓,断不会在此等大事上妄言。然而,另一个更现实的担忧浮上心头。

“即便大宋如今强盛,可我西夏与大宋敌对百年,边衅不断,积怨甚深。此刻我遣使求和结盟,宋廷……他们会同意吗?只怕是热脸去贴冷板凳,徒增笑耳。”

韩牧看着李青寒,呵呵一笑,笑容中竟透出一丝高深莫测的意味。“王妃,请恕贫道直言。依天下大势看,无论西夏如何选择,独立称国的日子,恐怕都已进入了倒计时。”

“未来大宋中兴之势不可阻挡,北伐若成,金国必亡。届时,蒙古与大宋这两大强国之间,岂容一个独立的西夏长久存在?无论依附哪一方,西夏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都难以避免覆灭的结局。”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李青寒耳边炸响。她娇躯一震,美眸圆睁,难以置信地看着韩牧:“照真人所言,我西夏……无论如何都难逃覆灭之下场?”巨大的绝望瞬间攫住了她的心脏。

韩牧缓缓点头,神色凝重:“不错,从‘国’的层面而言,确实如此。历史的车轮,非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强行扭转。”

李青寒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但韩牧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不过,西夏国虽不可避免消亡,但‘西夏王’这个名号,却或许可以永远存续下去。”

“此言何意?”李青寒急切地追问,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很简单,”韩牧的目光变得锐利而坦诚,“放弃独立称国的虚名,换取实利与长远安宁。”

喜欢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