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青之道法自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主家有丧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说那平江军节度使府衙。

如同废墟的门前,节度使附身放下一块青砖,将身蹲在那青砖前,细细的擦拭了那砖上的浮尘。

身披重孝的龟厌,有两位兵丁搀扶了,将那瓦盆使劲的摔在上面,瓦盆粉碎,军中执棒高喊一声:

“起灵!”

此声悠长,众人呼和相应。

平江军节度使单膝跪地,撩起服袍,将衬甲的白袍扯了一条绑在额前。

众军士纷纷跟了,单腿下跪,齐齐的扯了衬甲绑在额头。一时间,军中遍飘白绫。

一声吹角催人肠,凄凉之声响彻云霄,几棒军鼓震心魄,铿锵之声响彻天地。

三声铁炮响,有姑苏城中,文官点主,武将祭门。

晨雾中,踏了军鼓缓慢前行。

先行,八十刀斧手列队两行,仓啷啷抽出腰刀,刀尖斜指地面。后跟明镜番,三丈高下,上书“宋故御太医,宋公横,正平之位。”

中军马队,行御品的仪仗,旗、珞、伞、扇中间一顶引魂轿,后有军中将校盔甲鲜明,那医帅大纛护在当中。

军马过去,佛、道两门弟子,高举两面佛幡,左首上书“西方接引”右手上写“慈航普渡”。

济行禅师着海清的法衣,斜披一领锦阑袈裟,头戴毗卢帽加五佛冠。

望大门,锡杖一顿,起单手。口中念:

“请,道场成就人界疆场,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中江声号,苦海滔滔孽自招。迷人不休半分毫,时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施功德在若名,相在身召请。召请亡灵来赴会,趁此上莲台,一心召请……”

一声“召请”过后,众僧便高宣佛了号撒了花瓣铺路。将校拥了手扶招魂幡龟厌踩了花瓣前行。后跟各山的道士敲响法器,念动法咒,一路抛了黄符纸钱跟行。

沿途众人肃立,却无半点声息,只是遥望那灵柩出门。

见那童贯虚右先行,牵了棺木上的白布条以示抬棺。

平江军节度使泪眼看罢,口中叫了一声“正平!”便是膝行过去。

那童贯甩了白布与他,那节度使捡了去哭嚎两声:

“罢了!”

便起身站右。两人左右牵了棺木上的白布,拖拽而行。

后有十六个健壮军士,脱了上衣,留得裙甲,袒胸赤膊,齐叫了一声:

“起!”

且将那正平先生的棺木稳稳的抬起,稳步而行,便是一个棺木出门。

见那棺木,黑漆金边描绘,取万福不尽之意。棺头四角金福镶边,且做福寿绵长。

斩白马,取其皮,搭在棺木之上。意取“将军阵前死马革裹尸还”。

见灵柩出门,宋易便奔了过去,却被身后医者军士死死的按住,口中劝道:

“长史不可去也!”

宋易亦是知晓,身为亲近不可随送,只可于家门守候。便攀了门坎叩头不止,口中只能发出呕哑之声而不得人言也。

沿途医者百姓、将校兵丁,见医帅大旗来至纷纷跪倒。

将校兵丁各自扯了衬甲白袍,系在额头,望正平帅旗递次抽刀扎于身侧,拱手于额前。

望灵柩来,俯身叩首三下。此为军礼,亦袍泽之谊也。

百姓便上了供果,燃了四香,纷纷叩拜。却是不哭,两眼噙泪的望那棺来。见棺者才敢恸哭,此为“不见棺材不落泪”。

一时间哭声彼此起伏,递次而来。供果纸钱遍洒于棺前。

旁越远远望见医帅大纛,便扯了衬甲白袍系在额前,望那正平帅旗三拜。见棺来,撩衣襟跪倒叩首三下。

礼罢,便随棺木一路向西,不做回头,至城外焚之。

且不是众人不想让那医帅正平入土为安,倒是着疫病甚毒权且无奈之举也。

城外,夕阳正红,将那金粉遍撒于野。

姑苏阊门,城楼巍峨,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瓮城内套城,有南、北水陆两个童梓门。

“阊”乃通天气之意,以示吴国得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

如今,萧瑟寒冬,且是疫病染城,原是城外水陆码头,且是萧瑟一片。

城门外,高搭方木柴堆一丈有二,便插四方各色令旗。

城中百姓,一早便将那供果香烛堆于巽位。

棺木行至,那童贯与那平江军节度使倒是不肯撒手,且有军士上前也不行礼,也不言语,便劈手夺了去。

灵柩上的柴堆,有道士前行。见那龙虎山张真人,头上一顶九梁道冠,当中安一块无瑕美玉。身披酱紫色道袍,上绣黑白阴阳鱼,外罩素纱法衣。见法衣,上有金线编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白袜云履,一尘不染。手提法剑,神鬼皆愁。起手朗声告众,道:

“龙虎山,张朝阳,奉诏接引!”

龟厌听罢,便扶了招魂幡跪下叩谢。

身边孙伯亮及身后茅山弟子跟随拱手诚谢。

张朝阳见此,负了法剑在身后,躬身拱手,低声道了声:

“孟浪!”

说罢,便踏了七星八卦步,洒下请神降仙咒。手掐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念了净口咒。

咒语念罢,自离位吸气一口,吐于手中黄符之上,便见符咒爆燃。

符燃,朝阳真人法剑飞舞,口中道:

“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一声“敕!”喊罢,便将手中符咒扔于柴堆之中。

顿时火焰四起,卷了烟尘直冲云霄。

一时间,军中敲响鸣金器,城头降下帅字旗。

随着平江军节度使一声“正平好走!”便是四下哭声一片。

济行禅师便是盘了腿手捻佛珠,看那熊熊之火口中默念“往生咒”众弟子随从,合掌高宣。

烈焰升腾灼人面目,那童贯不避,却是眼直直的看着那焚烧的柴堆。

旁越在其身后躬身。那童贯却不回头,口中道:

“可找到那人?”

旁越紧身拱手道:

“便是……”

两字刚刚出口,却见那童贯猛得回头,双目赤红,劈手抓住那旁越衣领暴目咬牙道:

“断不消与我说来!你且行事,让他不得好死便罢!”

不说那童贯暴怒,说京中祥符码头。

且是一番彩台高搭人山人海的热闹。虽已近畅月,天寒地冻,然却一个热情不减,绕是一个热闹非凡。

便是几家筹款的戏台,且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人群值此隆冬,倒是不惧那寒风凛冽雪花割脸,饶是一个熙熙攘攘,闹得如同过节一般。

那陆寅、听南且是台上尽心尽力,筹得满船的粮秣草药一船船的发往姑苏而去。

此时,却见内东头的崔正快马过来,望那望那“晓镜先生”台前人山人海,山呼玩闹,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小白脸站在台上卖力,倒是寻不见那陆寅人影。

咦?这崔正不认得陆寅?

认识是认识,不过这会子且是一个认不得也。这厮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油头粉面的,较之以前,说是个大相径庭也不为过,且让人不敢认他。

说这崔正因何到的此地?

无他,便是那姑苏城一封八百里急脚发到那内东头杨戬处。

杨戬看罢那信,且是扶了桌子一阵的恍惚。

前些日子倒是从了陆寅之言,遂令周亮派了人去那汝州查验王安禄之事,如今,却是一个桩桩的应验。

然,宋正平身死姑苏且是情理之中,却也是意料之外也。但亦是一个正中下怀。

心下倒是心心念念的做掉那吕维。现下,正平之事便是一个绝好的好时机。

对于正平之死,却也不敢喜形于色,面上且也作得的一个愤愤之态。

又怎的让这崔正报信于陆寅?

哈!此间倒是打的一手的好算盘。

想这崔正本是冰井司周亮手下,只因替那周亮扛刑才被派自己家这里,本也不是什么亲随,倒是此时可用。

再者,这崔正也有着汝州经历,认识那陆寅本人。也算是一个不二人选。

而这三,却是杨戬算计周详之处也。让那崔正去了,便是一个借手办事。

如诺此计不成,扳不倒吕维,纠缠下来,也是那崔正念了故旧之情,而非他杨戬有意为之也。倒是一招丢卒保帅的妙棋。顺道将这祸水引流到冰井司之内。届时,又能是个坐山观虎斗。

思虑周全之后,却也不去知会那周亮,便遣那崔正去寻了那“晓镜先生”撩了这把火起,自家隔岸观之。

说这杨戬果然是坏啊?

倒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是人性使然。

成功,便是花团锦簇。然则,失败,必然众叛亲离。

何为成败?且可化为一字,曰:“利”。

花团锦簇,是别人能在你这里获利才会行那锦上添花之事。如此,才能保有这自身的繁花似锦。

然,且不等真真的败了去,但凡有些个败迹显露,也能让你见得一个树倒猢狲散。

究其原因也就是里面的一个“利”字。

即便是这帮猢狲不会失去他自身的利益,也会因此不再获利。所以,且不会等到你这树倒。

树倒猢狲散,散了去的也算是个中刚。至少也就是个散了去。

更甚者,如果发现出卖你也能获利,便也是不假思索而为之。

所以,算计之策虽是不良,然,亦是一个常态。

崔正且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想是在那汝州与那陆寅有过面缘才被上宪差遣了去。然,对着陆寅也不甚了解,只是知道陆寅本是宋家的亲兵家奴。

且方才经过那杨戬之口,才知晓这陆寅,现在却是誉满京都,炙手可热的大才子“晓镜先生”也。

此时心下倒是个一喜一悲。

喜的是还能见到这汝州故旧,悲的是见面却不是为了重叙旧情。

好歹这陆寅汝州之时也算救过他们一命,现下,确实要带了个不祥与他。

且在思前想后,一路上脑海中全是那夜汝州之野的拼杀,京城街边丢了那腰牌与他,过往历历倒是心下暖暖。

转眼便是到得祥符码头。见是人山人海,一则是来拜访故人,二则也是来报丧,且是不敢让手下驱赶人群,便是让手下指了那“晓镜先生”。

看罢,便是一个瞠目结舌,心道:这货就是陆寅?不对啊!我也是见过他的!

然,得了手下一个确认之后便独自下得马来。

按了按怀里那封正平死讯的书信,望天叹了一声。便整了衣衫,整了乌纱一拐一拐的挤过了人群,抱手等了。

见那“晓镜先生”下台,便是一把抓住,上下将那陆寅仔细看了一遍。

倒是个眼熟,却不复往日的面目也。

口中道:

“先生可认得我?”

这两人自是在那汝州见过,当时还因这崔正骄横差点打起来。那陆寅仔细看了那满脸疤的中官,便认出他。

然,那崔正若无手下指点倒是不敢认这陆寅。

陆寅见是故人,便是托了手哈哈一声,道:

“崔兄!且是想要回腰牌麽?”

崔正听罢一愣,而后两人相互攀了肩膀哈哈大笑。

一场寒暄过后,见那崔正,躬身,悄声道:

“陆兄,借一步说话。”

说罢便一把将他拉到河边人少之处。

陆寅也是个纳闷。心道:这崔正原是周督职手下常随,倒是许久不见他了,现下且是一身内务府的穿戴,也是个心下狐疑。此人不在冰井司了麽?

然,既然来找,便是有事。细想了,这崔正也不是外人。

于是乎,便随之。

两人刚刚躲了众人耳目,却见那崔正伏身跪下。陆寅背着突如其来的一跪吓了一个不知所措。赶紧身后搀扶了。惊叫:

“这怎使得?”

却见那崔正抬头已是满眼歉意,自怀中拿出书信,小心道:

“主家有丧……”

此话一出,听的那陆寅心中一怔,心中暗惊,心道:宋粲着人毒手了麽?

此念一出便不敢再去想,且是一把抓过书信,背了脸去想要打开看来。然却是个两手颤抖,越急越撕拆不得。

崔正见他焦急无措,便近身轻声道:

“不是宣武将军……”

陆寅听罢一怔,心道:宋家只剩两人堪得上这主家,一个是医帅正平,二才是宣武将军宋粲,若是宋母,便是主母有丧也。

又想了前几日,周亮来此问那汝州王安禄之事,心下便是一个明了,自家担心的事终究是发生了。

心下叹了声:终是让那贼人得手了也!

想罢,一口长气吹出,压了心下的悲伤,望那崔正欠身,道了声:

“了然!”

喜欢天青之道法自然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天青之道法自然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