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青之道法自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笠盏茶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上回书说到,崔正奉了杨戬之命,一路快马到前往那祥符码头,寻那陆寅去者。

两人见面,一声:

“主家有丧……”

且是让陆寅一个瞠目结舌,立地愣在当场。

见他如此,崔正也是个无奈,自家本就是因告知此事而来。于是乎,只能两害取其轻,赶紧躬身道:

“不是宣武将军……”

说罢,便是一封密信送上。

陆寅急急了接过那密信,却因心下惊怕,那手脚听不得使唤,饶是一个急急了且是个撕扯不开。

心下想了前几日那周亮来,出言询问汝州王安禄之事,心下顿然一个明了。

意料之中也!终是宋易防不住那些个宵小,护不得家主,让贼人得了手去。

想罢,且压了心下的悲痛和无奈,望那崔正躬身一揖倒地,颤声道了声:

“了然!”

说罢,便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吐出。稳了心神,抬手将那书信打开,仔仔细细看了一番。

信中所言,那王安禄本是吕府管家吕尚所扮,然却因那病死在姑苏,一切证据,只能做的一个付之一炬而湮灭。此事便落得个,你知道是我干的,但是抓不到我任何的把柄。

心下想那吕维得意的嘴脸,便又是一个心下恨恨!

事情做到这个地步,也只能如此,算计如此之阴诡周详,倒不是家主身边那帮只会阵前挡刀的兵痞所能放之。且是让陆寅心下一个悔恨了,自家怎不会与家主一般抗了命,只身去得姑苏一趟?

却在此,行那妇人之仁,不管不顾的硬下心肠且把那撩妹之事给做了,自家背了五人清白之名,且能换来医帅一命,万般说来,也好过眼看了那吕维能安然行此卑劣之举,而无能为力。

心下算来,这密信在途中奔波的时日,今日便是那家主宋帅的头七也。

这人就怕悔恨,只因这后悔药着实的难吃。然,也别嫌它难吃,这玩意儿还真没地找去。

此时的陆寅,且是一个挠心挠肺的不得清爽。

陆寅虽到宋家时日不长,却也见得那宋邸善门前,那人山人海,也曾见,宋家的粥棚接济了万千的贫苦。

本只佩服了宋粲、龟厌、宋博元,一路舍生忘死的追随了他们到得这京都汴梁,且不是当初借了盟兄张呈荫护,在禁军中混了个出身,为以后的仕途升迁做的一个铺垫,而进京。

如是想混一个出身,便是在那清凉古寺那会就跑了。当时情景实在是太过险恶。而且,经得地方敢冒了灭族的风险劫皇贡一事。那宋粲即便是个佛前执法的金刚,与这场官司中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这“君子不立危檐之下”的道理,他这推官之后也是知晓的。

然,经得汝州一事,却让这陆寅甘心为奴。便是死心塌地的追随了宋粲鞍前马后,行犬马之劳。

本就是铁了心的跟定那宋粲,然,到京后,又见宋帅为人,宋邸之大且不在家宅,便又是一个百闻闻不如一见也。

在军中也曾耳闻宋帅大德,倒不如这在京一月耳濡目染。

心下庆幸了自家,平白捡来了一场福泽,能于大德之人犬马鞍前。

却不曾想,朝堂不静,奸佞当朝。天不仁,纵得这横祸降于这大善之家。

然,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于是乎,那陆寅,便是一个“死生在手,变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化作了一条滚江龙,定要叫他个天翻地覆!

这才有了他这“晓镜先生”领了一女听南与那“镜湖晓月”。

如今,斯人作古,倒是不敢为之嚎啕一场,哭喊一声。

陆寅心下郁结,不得一个排解。呆呆了望了远处的百舸波流,千帆遮江,且是一个双目无神。

踉跄几步,便到得水边,颤巍巍,扶了桥木,缓缓的跪倒在那河畔淤泥之中。

望那姑苏方向,撩开袍襟,把手扯了内里的小衣内衬,颤颤的绑于额前。

遂,一拜下去,便是个不再起身,只见那卷曲于水面的后背,战战不止,且不发一声。

崔正望其跪于水中,后背颤颤,心下亦是一个唏嘘不已。

见那陆寅水中跪拜,此时尚是寒冬,又心下不忍,便赶紧上前搀扶。

刚想上前伸手,将那陆寅拉出水来。刚举步,却见跪于水中陆寅,缓缓的坐起身来。抬眼,呆呆的望了那天际,口中道:

“可愿随我?”

崔正听得这没头没尾的话来,且是心下一惊!

心下惊道:我去,怎么茬?你这厮且是要单枪匹马闯那吕府麽?

且也听过他那老上司周亮说过,只身闯相府,手刃吕维的想法,这陆寅且不是第一次!想了便是于这寒冬,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然这冷汗还未出完,却听到身后有女子道:

“君可往,妾身亦可往。”

这声音不大,却惊得那崔正一个心弦崩裂,魂飞魄散!

慌忙按了刀柄押了崩黄,然那口腰刀却是因他一个手软,且是一个抽不出来。

慌乱中,向那声望去。

却见身后站了一美貌倾城,如烟如画般的女子,望陆寅万福躬身。

说这崔正如何如此害怕?

却由不得他不害怕。

这崔正也是个冰井司察子出身,且不说随那周亮刀光剑影,水里火里的去,却也是警觉异常之人。

如今这女子在身后却不知几时来的,听得多少,所为何事,近身咫尺自家且是无有半分的察觉。

然,见他抽刀,那女子却也不曾有过半分的胆怯,倒是面色毫无波澜,依旧望了陆寅低眉顺眼的躬身。

那崔正惊呼,咦?这当我是不存在的啊!这还站着一个大活人呢!

此念出,便是个无奈。心道:得,您老还是把我当透明的的吧。这么近,但凡这女子手里有把长点的刀,我这身上有没有莫名其妙的多几个透明窟窿,也是个不得而知!

这毫无声息的,太他妈的瘆人了!

就在这崔正心惊之时,却见那陆寅起身,对那长空水面,波澜不惊的道:

“无令也!”

那听南再躬身道:

“无妨。”

那崔正见那两人一问一答,倒是左右看了,不知所云。

心道,这一家子都什么人啊!没事满街撵了当朝宰相砍?!就是那流氓头子童贯也不敢干这事!

大内,奉华宫。依旧是个残雪空林,黑白依旧。

那天青三足洗依旧静静地占了那黑石之上一抹黄绿。悠然自顾的于那残阳映照中,静静地散发霞雾。将那青色欲滴,晶莹剔透于那将融之雪中,将那周遭染就了与那雪后晴空几成一色也。

然,那三足笔洗的边缘,却将那残阳余晖散射于周遭。青丝缠绵,如墨韵于宣纸,星星点点,又犹如清汉于碧落。斑斑点点了,折射着残阳,筛于暖阁疏窗之上。

融雪之水,沿了暖阁顶上转角处,四角翘伸,宛若飞举的飞檐翘角,静静地顺了雨链落下,引起一片的叮咚。

暖阁中,官家伏身于矮几之上,枕了手臂轻鼾。

手臂之下,见有一白玉小台,长不过尺半,宽不过八寸,倒是用了有些个年头了,白玉之上便有些个泛黄,却也不失个温润清澈。

此物乃前朝遗物。本是神宗所制,因作此玉台,且遭大臣殿上抵面怒喷,殿下上书无数,只斥他一个“奢靡无度,玩物丧志”。

神宗大行,哲宗即位,却不忍弃之,遂悄悄的拿了留在身边,以解思父之苦。

咦?他还有这思父之苦?

嗨,这话说的。有道是“人疼喊娘,迷茫了想爹”。

整天追思父亲的,肯定活的很憋屈。即便是这皇帝也不例外。

万事都有他奶奶当家,军国是?也轮不到他这“小孩”插嘴。

遇事再有不满,也不能像他他那爷爷一样,能找个韩琦抱怨一声:“母后待朕少恩!”

哲宗?身边别说宰相,连个大臣都找不到。只能在殿上回头望了帘内,说一句“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

适逢宫中清理旧物,宫人听命将此台撤换。不想此事竟惹的那哲宗大怒,刀剑逼了宫人找回。太后得知后问之,答曰“此乃爹爹用过的”。

这孩子也是个天真,且不晓得宫人“听命”才拿走了玉台的。那下令之人,不知道此玉台是他“爹爹用过的”?

如今这官家也和他兄长一样,活的郁闷。不过,比他那早亡的哥哥好。倒不仅仅是就想爹了,且是个思父念兄,一念起,便能想了两人。

于是乎,便将这玉台放在这奉华宫内日日相伴,如父兄在侧。

小台之上,散乱放些个,圈点过的奏章。

见上文字,皆参奏那武康军节度使童贯、内东头、杨戬等人贪腐之事。更甚之,还有弹劾了宋正平私离流地,论罪的札子。

这些个林林总总,如流水不可断。便是那郑皇后,也是看罢只圈点了,却也不敢给一个定夺。

于是乎,转了一圈后,便又呈上御览。

那引经据典、文字工整的札子上疏中,若说有实证的,也就剩下那流放海上沙洲的宋正平私离流地了。不过这实证着实的让人看了有些个扎心。

百十封的看来,却是一个千篇一律。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直看的那官家头昏脑胀,昏昏睡去。

咦?提意见,反映问题,你上一封就行了,干嘛没完没了?

喝!这话说的,要不要我录下来,放你你听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解决、采纳,你断不会再写信反映。只有那得不到解决落实的,才会像个老太太一样絮絮叨叨个没完。

但是,这事有实证的,你不能处理。若不是宋正平大义,至少这姑苏城是没人了。没实证的,你红口白牙,说出来也没用,别说这俩人还是个官员,就是平常百姓还讲究个“抓贼见脏,捉奸见双”!

尽管那蔡京还是个贬官,但是人还是挂着太子太保的寄禄呢!做事也不能太过分。

要不把他们俩撤下来?你行你上?

不过想必你也不会上,但凡你能有点能力的话,也轮不上那童贯、蔡京,一个太监,一个贬官去阵前争功露脸!

恍惚间,便觉有人手抬了手腕,垫了脉枕。

那官家却是一个懒洋洋不肯睁眼。

感那人手指温厚,指尖搭了他的寸关尺,问了脾胃肾。然后缓缓将手放下,却听得是御太医正平声音,轻声道:

“圣体无恙,寒邪当令,易损阳,燥邪当令,易伤阴。”

说罢,便听他提笔,洋洋洒洒写了方剂。

那官家不曾正眼,却能见正平手边天青釉的笠盏,温婉如玉,内中茶水,丝丝淼淼的飘了热气,做出了一个袅袅婷婷。水烟缓缓而起,一丝不乱。伴了笔触摩擦纸墨之声,却如那园中黑石之上的天青三足洗一般,初闻有声,细听则全无。

片刻,笔声停,又听得正平声音,轻声道:

“臣,请退。”

官家听了却是梦中一愣,遂,连忙抬头疑惑了问:

“卿何去?”

此话问出,倒是一个睁眼。便又见那从小服侍他的御太医正平面目。慈祥,谦卑,温文尔雅。

见那正平躬身低头,双手将那墨迹未干药方押于矮几。无奈了笑道:

“臣自有去处……”

说罢,便起身拱手。三步而退。

然,站定了,却是一眼的留恋的望了那官家。遂,摇头欲转身。却在那转身的霎那,却是一个身散如飘絮,莹莹飒飒映那残阳如花瓣飞散开来。

俄顷,见祥鹤陆续飞来。见那些个仙鹤,白身黑翅,头顶一点丹红。于半空中,轻展羽翼,叼了那正平所化之花瓣去。轻弹长腿,飘飘落于楼台之上,或啄羽,或鸣叫。遥见宫阙烟雨间,呼之有应,啼鸣有致。

此时,听得半空中青鸾长鸣一声,引得群鹤飞纵跟随,遥遥隐于天地之间。

那官家梦醒,慌忙在那矮几上扒找宋正平写的药方。俄顷,却猛然收手,倒是一个惊醒,心道:原是南柯一梦也。

望了那矮几上,那梦中见到的茶盏,依旧静静的摆在玉台之侧。

望那笠盏内毫无波澜的茶水,饶是一个心下悸动,却又是一个怅然若失。

叹了一声,望了窗外,心下却想了,那宋家几代世袭这御品太医,自家还是幼年之时,便得正平圣手照看。心下想来倒是比那叔伯兄弟倒是来的亲近些。

然却因自家的的一时私心,落得个千里流放于海上沙洲。

然,国有难,且于自身不顾,与那姑苏死地拼死了抗疫。且是让这文青官家思之汗颜。

看着满桌的札子,倒是都是与姑苏有关,却不见有言姑苏之事。乱糟糟的堆在一边,与那天青釉的笠盏凉茶遥相辉映了去。

倒是不知自家的御医正平近况如何。

待他回来吧……

想罢,且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来。望了窗外空林筛了阳光,洒在那雕刻靡繁,贴金镶银的隔门之上,且是个摇摇曳曳,光怪陆离。

心下一叹,有道是:

空林疏影动斜阳。

漫卷西风绕梦乡。

耳闻墙外暮时鼓,

故人绕西窗,

几度寒暑几程长?

卿音减弱走回廊,

往事来去如残雪。

入的梦乡似骄阳。

笠盏茶未凉。

喜欢天青之道法自然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天青之道法自然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