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日加更一章,(?_?)最近忙着相亲,有点水,在这里我向兄弟们自我检讨。(?_?)】
众人酒足饭饱起身告辞时,郭允厚突然跑了出去,不知在忙些什么。
没过一会儿,只见他满脸笑意地走到老魏跟前,笑眯眯地跟老魏说了些什么,接着就领着老魏出去了。
江宁坐在一旁,满心疑惑,心说这老郭该不会又给老魏挖什么坑吧?
老魏是个老实人,只能被自己忽悠,绝不能被外人算计。
这么想着,江宁坐不住了,起身跟过去查看情况。
不多时,江宁来到另一处包厢,推门而入。
只见郭允厚正领着老魏在里面捣鼓着什么。
江宁走上前一看,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上面赫然写着“客似云来”几个大字,江宁一眼就认出这是郭允厚的笔迹。
再看老魏,正拿着毛笔落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写完后,郭允厚心满意足,拿着写好的字就离开了。
江宁走上前,问老魏:“魏公公,您这是跟老郭玩什么呢?”
老魏满脸疑惑地回答:“刚才郭允厚说想给这酒楼提幅字,但老板想让咱家提字。
可咱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郭允厚就代笔写了几个字,最后由咱家落款。”
江宁听完,脸都气绿了,心中暗骂郭允厚这个老东西,肯定是把老魏给坑了。
这么想着,江宁拉着老魏就准备离开了。
另一边,郭允厚拿着写好的字,找到醉仙楼老板递过去,笑眯眯地说:“周老板,这字是老夫提的,落款可是东厂魏公公的。
当朝尚书题字,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落款,这幅墨宝放在大明朝那可是独一份儿了,你可得收好了。”
周掌柜满心欢喜地接过字看了起来,忍不住称赞道:“真是多谢郭老大人了!”
郭允厚摆了摆手,笑着说:“多大点事儿?
对了,周老板,今儿个饭钱多少?
老夫这就给你结了。”
周老板笑着说:“郭老大人,能留下您的墨宝,小店已是感激不尽,又怎敢收您的银子呢?
今儿个这顿算我周某人请的,郭老大人您就别客气了。”
郭允厚满心欢喜地说:“既然如此,那老夫也就不客气了。”
随后起身告辞。
可他刚一推门,就见江宁和老魏站在门口,二人脸色阴沉。
郭允厚神情尴尬,笑着说:“江大人、魏公公,您二位怎么还没走?”
江宁冷哼一声:“要是我和魏公公走了,还不知道你老郭玩的这出空手套白狼呢!”
郭允厚满脸尴尬地说:“江大人,这不老夫也是……那个啥嘛?”
江宁冷哼一声,拉着老魏就往外走,边走边说:“魏公公,以后离郭允厚远点儿,这老家伙手段阴得没边儿,逮谁坑谁!”
老魏一脸认真地点点头:“江大人说的对。”
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郭允厚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说今天真是太险了,好在一文钱也没掏。
随着大明皇家银行开业大吉,接下来的几天依旧人山人海,排队存钱、换新钱的百姓络绎不绝。
对此,朱由校、江宁等人满心欢喜。
与此同时,山东战场局势愈发混乱,朝堂上的文官们坐不住了。
不少清流官员纷纷找到左光斗,希望他能带头上书,恳请朱由校让江宁亲自前往山东战场统兵平叛。
左光斗自然明白这些人的险恶用心,如今孔府满门投敌,三位藩王集体跑路,总得有人出来背锅。
山东巡抚赵颜此时已沦为弃子,总兵杨国柱显然扛不起这么大的责任,于是他们便想把江宁拉下水,好让全天下的读书人群起攻之,这样江宁不死也得脱层皮。
然而,左光斗面露犹豫之色。
孔府满门投靠白莲教,让他这个自诩忠贞不二的儒家子弟颜面尽失,心中甚至恨不得孔府满门战死,那样还能落个好名声。
但对于江宁,他如今并无太大敌意。
要是真把江宁拉下水,朝堂之上还不得闹翻了天。
可若是对山东战场的乱象坐视不理,左光斗又有些不甘心。
心烦意乱之际,左光斗忽然想起了好基友杨涟,于是便前往杨涟家中拜访。
刚一见面,左光斗就表明了来意。
听完左光斗的话,杨涟冷哼一声说道:“共之,你可真是糊涂啊!
孔府满门投靠白莲教与你何干?
你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
要说丢人现眼,那也是他们老孔家的事。
恩师在江南是怎么死的?难道你忘了?
还不是被这些读书人给逼迫致死的。
如今他们不过是想利用孔府满门投敌的事,把江宁拉下水,纯粹拿你当枪使,你还看不清形势!”
听到杨涟的话,左光斗羞愧难当,脸色涨红,说道:“大洪,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但我们毕竟是正经的儒家门生,就算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至圣先师他老人家的面子上,也得帮孔家一把才是。”
杨涟闻言,冷哼一声,一脸正色说道:“共之,你是正经的儒家门生,但我杨涟不是。
我杨涟如今投身锦衣卫,早已改换门庭,拜的祖师爷是毛骧公。
作为多年好友,我得提醒你一句,皇上之所以没动你,那是看在恩师他老人家的面子上。
你要不识好歹,继续跟着瞎胡闹,不用皇上和江宁发话,光是魏忠贤就能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你好自为之吧。”
说着,杨涟端起了茶杯。
左光斗见状,叹息一声,随后起身告辞。
左光斗离去不久,杨涟立刻匆匆出门,来到锦衣卫镇抚司,将清流文官打算拉江宁下水的计划告知田尔耕。
田尔耕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忙通知江宁。
江宁听后满不在意地说:“老田,多大点事,不必担忧,就让这些文官尽管折腾吧,想拉我下水,门都没有。”
田尔耕见江宁如此有恃无恐,便点了点头。
田尔耕离去后不久,坐在书房中的江宁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喃喃自语道:“左光斗,本官给你留了体面,你可别自己找死!”
左光斗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没有上书。
但其他清流文官、督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翰林院一众官员纷纷上奏,希望江宁能够去坐镇山东,平定白莲教之乱。
朱由校收到消息后,一眼便看穿了这些文官的险恶用心,随即全部留中不发,不予理会。
随着年关将近,朝廷上下一片忙碌。
江宁也难得勤快起来,整日在镇抚司衙门、五军都督府和皇宫之间奔波。
数日之后,大明举行了隆重的英烈祭奠仪式。
江宁、陈策、沈有容、秦良玉、邓文明等五军都督府大佬齐齐到场,京城各级军官将领也悉数到场,众人皆腰系孝带。
此次祭奠的是平定西南为国捐躯的将士。
老魏也腰系孝带,与江宁并肩而立。
京城中的百姓和阵亡将士家属也都来到现场,焚香跪拜在道路两旁。
不多时,朱由校乘坐龙辇,打着全副仪仗,率领百官缓缓而来。
在一众百姓的注视下,朱由校缓缓走下龙辇,拿起一根孝带系在腰上。
在场众人皆震惊不已,作为大明天子,朱由校能亲临祭奠已实属难得,居然还腰系孝带。
不多时,宗人府的人也来了。
晋王朱求桂腰系孝带,还有被废为庶人却在宗人府任职的秦庶人朱存极也是腰系孝带,身后一众皇明卫,全都腰系孝带,身穿孝服,个个手捧牌位,清一色全是姓朱的。
这时在场众人才明白,敢情此次平定西南土司叛乱,老朱家子孙战死了不少,难怪当朝天子和亲王会为其代孝。
随着礼官高呼:“大明京营将士于西南平叛阵亡将士入祠典礼开始!”
礼官话音落下,江宁大手一挥,顿时鼓号齐鸣,《大明出征曲》响彻全场。
乐声低沉而肃穆,悲壮却又充满铁血之气,仿佛那些战死的将士此刻全都重生归来。
跟在江宁身后的一众京营将官齐声高呼:“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声音犹如山呼海啸,一声高过一声。就连朱由校也举起双手,振臂高呼:“明军威武!大明万岁!”
江宁与一众京营将领齐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在场百姓更是热泪盈眶,高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随着呼声落下,一个个牌位由京营将士恭敬地送入英烈祠内安置供奉。
阵亡将士家属进入英烈祠内,开始焚香祭奠。
朱由校更是亲自下跪磕头。
看到这一幕,不少文官刚想开口阻拦,却在江宁和魏忠贤那如杀人般的目光注视下,闭上了嘴。
京营将士看到皇帝亲自焚香跪拜,不禁泪流满面。
他们明白,就算今后自己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大明也不会忘记他们,英烈祠内有这么多袍泽兄弟,皇帝也不会忘记他们,每年都会亲临祭奠,他们也会世代享受香火供奉。
随着祭奠仪式逐渐结束,朱由校上前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
就在这时,江宁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群孩童,年龄小的四五岁,大一点的十一二岁,全都身穿孝服,低头哭泣,身旁却没有大人陪同。
江宁赶忙把张之极和杨嗣昌叫过来仔细询问,才得知这些孩子的父亲为国战死,母亲要么早已改嫁,要么离世多年,如今他们成了孤儿,全靠街坊邻里救助,吃着百家饭长大。
听到这里,江宁眼眶泛红。
这些将士跟着自己血战西南,自己绝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就在这时,朱由校也走了过来,开口询问情况。
得知缘由后,江宁当即向朱由校提议,由朝廷出资,专门供养这些阵亡将士的后人,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及读书,直到年满为止,并重新为他们编制户籍。
朱由校听完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开口说道:“将士们为大明出生入死,朕不能让忠烈之后无依无靠。”
就在这时,杨嗣昌面露为难之色,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按照大明律规定,凡是未成年者,无法单独编制户籍,户籍之上必须有家中长辈或亲属。
但这些孩子如今都是孤儿。”
朱由校听完后沉思片刻,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是这些孩子的长辈亲属,他们户籍之上全部把朕的名字写上。”
杨嗣昌、张之极、江宁等人听后都愣在当场,没想到皇帝居然会亲自担任这些孩子的长辈亲属。
江宁转念一想,这确实是件好事。
有朱由校出面,就不怕有人欺负为难这些忠烈之后。
随即,朱由校几人迈步上前,来到这群孩子身旁,开口询问起来。
朱由校直接抱起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伸出手溺爱的抚摸着孩子的头,随后又为其擦干眼泪。
一脸正色地开口说道:“你们的父亲都是伟大的军人,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为大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后他们将在大明英烈祠享受大明百姓的香火供奉。
你们的父亲虽然走了,但是朕和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今后朕就是你们的父亲。”
在场百姓听到朱由校的话,全都泣不成声。
他们实在没想到,身为大明天子的朱由校居然会为这些阵亡将士的孩子主动担起父亲的责任。
就连不少官员也感动得泪流满面。随即,朱由校郑重宣布,这些没有亲人长辈的孩子全部重新编制户籍,户籍之上他们父亲的名字统一写成朱由校三个字,并且今后由朝廷直接进行抚恤供养,具体事宜则由五军都督府负责操办。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