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崔皓颇为不喜:“道士和尚,乃出家之人,本该于深山、佛寺静修,怎能登堂入室,干涉朝政?”
“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主上为何亲近道人?”
“崔少监慎言!”杨烨沉声道,“主上行事,自有道理,切莫妄加揣测。”
“是!”崔皓神色一凛。
杨烨远望一眼,暗思:主上从前屡受道士和尚算计,定不会倚重其等治国。
这两个道人必有特殊之处,才得主上召见。
文臣们颇有微词,众武将却并不在乎。
譬如夏侯敬德,便一心想着何时开战,建立大功,请主上封个爵位。
待众人走后,孙伯端难掩神色震动:秦国公麾下这些文臣武将,竟大半头顶红气紫光,可谓满堂朱紫,无一个庸人。
并且,仍在节节攀升之中,似无止境,着实让人惊骇。
吕洪疑惑道:“观师兄神色,似乎发觉隐秘?”
孙伯端压低声音:“不可言,不可说。”
吕洪面色一肃,不再开口。他这师兄最擅观人,从无错漏,想来,必是发现天机,却不便泄露,以免折损阳寿。
孙伯端收束心绪,抬头一望,却越发骇然,几乎扼制不住。
这武德殿上空,五色气机如瀑布天降,笼罩整座太极宫,恢宏煊赫。
其中,一道道紫光飞旋,隐约有赤蛟腾跃,裹挟浩大声势。
“秦国公秉承火德,倒不足为奇。”
“只是,整座皇宫全无半点阴翳,反而祥云瑞霭遍布,万象更新。”
孙伯端百思不解:“莫非,秦国公得高人相助,调理阴阳?”
想到这,他忍不住患得患失起来。
半刻钟后,殿中转出一名宦官,其身穿浅绿袍衫,戴黑幞头,手持一柄拂尘。
他站在石阶上,清声道:“秦公有令,请二位道长入殿一见。”
“遵命!”两人连忙拱手。
孙伯端悄然看他一眼,难掩惊愕。
这宦官身高七尺,面容俊美,虽为阉人,却无阴沉之色,反而一派和煦,让人如沐春风。
不过,容貌倒在其次,关键是,此人头顶竟红气成云,紫光点点。
孙伯端用尽养气功夫,才未在脸上显露出来。
心中却翻江倒海:秦国公身旁一名宦官,便有如此贵气,实在叫人惊叹。
不多时,王寅虎领着两人走进武德殿,一路屏息凝神,脚步声似有若无。
丹陛之上,高楷正端坐玉榻,顶戴乌纱幞头,穿紫色圆领袍衫,绣着鹤御灵芝纹,腰系玉带,丰神俊朗。
“贫道孙伯端、吕洪,拜见秦国公!”两人连忙下拜。
孙伯端迅速一瞥,只见秦国公头顶紫气飞腾,隐约化为金色。
六重华盖之下,一尊大鼎载浮载沉,吞吐无量气机,照彻寰宇。
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观秦国公面相,本是稀松寻常,双十年纪时更有一道死劫。如今,却大改其貌,迥然不同,腾飞之气势不可挡。
孙伯端又敬又畏:天意果然高渺难测,秦国公以寻常气运,竟成六道之主,实在可惧可怖。
“起来吧!”高楷笑问,“不知二位道长,仙乡何处?”
孙伯端拱手道:“当不得仙乡之誉,贫道二人,久在蓟州青云山修行,传承一派道法,名为上景。”
高楷微微点头,看向两人,吕洪头顶青气弥漫,红光熠熠,已是不俗。
然而,孙伯端竟红气飞旋,紫光氤氲,隐约结成庆云,周身更有一道道清光,如水波粼粼。
这上景派师兄弟二人,皆是有道高真,且气机纯正,并无丝毫阴翳之感。
他难掩好奇:“我观二位道长,似神仙人物,玄功应当不俗。”
“何不投靠赵德操,反而舍近求远,千里迢迢赶来长安?”
吕洪直言不讳:“贫道师门,并非三十三支道脉正统,不入燕王尊眼。”
“听闻,秦国公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能人异士,方才前来投奔。”
高楷面露笑意:“二位道长不必妄自菲薄,我自不会以门第出身论英才。”
“既然诚心来此,便入我麾下任事,如何?”
“谢秦国公!”两人大喜,“愿为秦国公效犬马之劳!”
高楷心生考校:“听闻,孙道长游览长安城,发现三大不足,不妨详细说说。”
“是!”孙伯端面色一肃,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道长法眼无差。”高楷连连点头。
实则,他对此早有考量,只是战事频繁,一时耽搁了。
“不知孙道长可有良策,排忧解难?”
孙伯端侃侃而谈:“贫道一路所观,长安城人口,大半聚集在东西二市,及邻近诸坊。”
“然而,城南却人烟稀少,颇为荒凉。”
“秦公可下令,分散人口,以免太过集中。”
“此外,可引导外来之人,落户城南诸坊,以充实生气。”
高楷颔首:“道长所言有理!”
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若要解决根本问题,须得终结乱世,鼓励生育。
到太平盛世,人口自然而然会增长。
孙伯端继续说道:“太极宫并不宜居,秦公不妨迁移至大明宫。”
“此宫位于龙首原至高点,不光俯瞰整座长安城,更凉爽怡人,适宜居住。”
高楷微微摇头:“我于太极宫居住未久,不宜兴师动众,再迁别宫,以免劳民伤财。”
“不过,请道长做一番法事,清除宫中邪气,梳理风水。”
“遵命!”孙伯端自无不从,暗赞秦公以民为本,果然仁德之主。
“对长安城排水难题,道长有何高见?”高楷询问道。
孙伯端回言:“依贫道愚见,可增设沟渠。”
高楷肃然颔首,此前,宇文凯曾经上禀,长安城构造,有一重大缺陷。
偌大城池,竟只有主干道两侧,有主排水渠,却无一支渠。
另外,主渠宽度、深度,仅有两米,太过逼仄。
这也算是长安城“历史遗留问题”了。
先帝时,因长安旧城年久失修,日渐破败,便择新址,在龙首原上另起一座雄城。
然而,先帝好大喜功,只给半年时间兴建,如此紧迫,只能“多快好省”。
建成之后,新长安城虽然壮丽,皇宫穷奢极侈,但免不了有所权衡。
为了赶工,将作大匠只能选择性忽视排水沟渠。
只是,龙首原地势高低不平,排污效果本来就差。
却只有主沟渠,根本不够用,甚至,太极宫地下,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下水道。
喜欢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