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繁琐又必要的流程之后。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在金銮殿上按照文武分列两旁。
只不过与往日来,文官这一列少了一些身影,同样也多了一些身影,不过相较于少的那些,多出来的就只能算寥寥无几。
和一旁站得满满当当的武将,比较起来总有那么一种怪异的冲突感。
武盛文衰。
这场面可是不多见。
按照朝会的规矩,各部依照顺序,依次向朱元璋禀报各项国事政务,其中若有犹疑之处,还要朱元璋亲自开口决断。
或者先行按下不表,等到朝会散了以后,再与几名重臣私下商议一番后再决定。
如此过了大概大半个时辰,各项流程终于算是都走完了。
“今天咱有个喜事与诸位共享。”
朱元璋中气十足的声音忽然响起,在大殿之中不停回荡。
引得站在下方的文武百官闻言,都下意识的把头抬了起来循声望去,那个端坐于龙椅之上的魁梧身影。
喜事?
大明朝中的百官,如今五成以上都惶惶不可终日。
好似脑袋上正悬着一把铡刀。
时时笼罩在胡惟庸案的阴霾之中,每天早起上朝之前,都要再三给自己打气,给自己说上好长一番好话。
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回不来了。
在大殿之中站着时,也怕陛下开口说话,叫到自己的名字,列出大把大把的罪证,由内班侍卫拖下殿投入诏狱之中。
这样的氛围,这样的阴霾之中,能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喜事?!
蹲坐于龙椅之上居高临下,官员们脸上神情的变化,全都尽收于朱元璋眼中,并深深地记在内心深处。
做官哪有那么难?
哪用的着那么多的心思?
不还是为了心中那点贪念,那些见不得人勾当腌臜事!
侧目看向儿子朱标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朱标见状微微躬身行礼,然后上前几步掏出那封捷报举起,“诸位,此乃靖远侯自高丽,八百里传回的捷报。”
“首战,我大明大胜!”
言语掷地有声,朱标环视一州展开捷报,声如洪钟般朝着文武百官念读。
靖远侯只凭一万神机营,五千效死营,几日之内便击溃高丽十余万大军,生擒高丽权臣崔莹?!
继而以两千轻骑逼迫高丽国主,携文武百官及宗室妃嫔,弃首府开京向北方狼狈潜逃,副将蓝玉率兵追击俘虏文武官员,宗室贵胄妃嫔上百人,占据高丽首府开京。
京畿港守军靖海侯吴祯以逸待劳,静候援军一举败敌,寻溃兵踪迹占据南京杨广道…………
高丽占据,数场大战,经由朱标之口,在朝上一一宣读,传到站于殿上文武百官地耳中。
勋贵武将们没有心思多想。
一个个全都喜形于色,所有心思都写在脸上,打心底里替马世龙,替他们那帮老兄弟高兴。
以前他们还担心,就高丽那群棒子,就算打赢了也没有太大的功劳。
可是如今捷报回京,以弱胜强,以少敌多,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斩获如此多的高丽兵卒,占据如此多的重镇城池。
稳了,这次一定稳了!
仗打的这么漂亮,上位心里肯定高兴,他们回来肯定能受到不少封赏!
而反观文官这一列,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愣神,脑袋微微垂下开始展开深思,此事对他们而言算是喜事吗?
好像,还真的算是……!
靖远侯乃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是当今大明名副其实的国舅,身侧随军的还有三位嫡脉亲王。
都是当今陛下,最要紧最是亲近的人。
他们此行远征高丽,登陆京畿港最多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便以劣势兵力打出如此战绩,于情于理陛下心中都必定是龙颜大悦。
胡惟庸案弄得满朝阴云不断,其实说白了大半原因都是陛下余怒未消。
胡惟庸那个蠢才,算计谁不好,偏要算计陛下的逆鳞,杀了那么多的人,抄了那么多的家,都难以消减心中怒意。
还牵连到那些可杀可不杀,可查可不查的那官员身上,弄得他们也跟着人人自危。
而现在这么一封捷报传抵京城,冲散陛下心中余怒。
他们这些被阴云笼罩的官员。
他们的官位性命富贵荣华,是不是就能保住了?
是不是就不用再像以往那样惶惶不可终日?
就算此事无法完全杜绝,比起之前境遇也好歹要好上一些不是?
只要能好上一些,那对他们而言就是喜事,万一自己就沾到哪一点好呢?万一自己就是那一个幸运儿呢?
花花轿子人人抬,更何况这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
若是轿子抬的够好,抬的让陛下更高兴些,那事情是不是还能更好一些,不受牵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于是在勋贵武将之后。
反应过来的文官纷纷发声,大声的赞赏靖远侯此战胜果,语句华美,字词讲究。
比起勋贵武将那帮杀才,不知道要高级多少,要上台面多少。
惹得一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的勋贵军侯,恶狠狠的朝他们这边瞪眼,一群酸秀才,成天啥都不干,到用嘴的时候喊得倒欢。
不过说真的,这整的这些词倒是真不错。
想着耳朵不自觉的竖起,把文官说的那些赞美之词,简单的好记的都放到心中,等到下次有机会好拿来用……
如今的场景。
就如朱标昨晚与朱元璋说的那样。
一份捷报,冲散因胡惟庸案淤积朝堂已久阴霾。
但也正是因这一份捷报,还有今日朝堂上的百官的反应,让朱元璋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丞相之制,是时候跟着胡惟庸埋到土里了,内阁也时候搬上台面,为大明添砖加瓦,让这朝堂更顺他的心意。
不过在这之前,还要在朝堂上尽可能的,再多掺一些沙子进去,再让锦衣卫多准备些罪证。
丞相之制传承千年,在文人心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虽然想要将其一下子扳倒,对于朱元璋而言不过就是一道圣旨而已,但朝堂地方这段时间被折腾的太狠,所以现在还是尽可能稳妥一点的好。
当然在这里面朱元璋还藏着一个私心。
内阁初建首批内阁人选,其中的分量和殊荣,只要是个人都能清楚明白。
可是现在小犊子人不在京城,等他回来再给他添上,总是要少上一些味道,少上一些感觉。
爵位,现在暂时是不能给他往上升,但是权柄和地位却是不在此列,所以朱元璋要等,要再忍上一些时候。
不过倒也正好。
趁着这一段时间,朱元璋还可以再看看,这朝堂上究竟谁可用,谁又不可用。
官位空着,总要填人上去。
就算后面还要再换人,也要有人暂时顶着。
喜欢大明:我姐是马秀英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我姐是马秀英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