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日出日落又是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事。
一些以往名不见经传的京城官员,忽然得到了陛下与太子重视,官位虽然只被提拔了一两级,还在正常的晋升的范围之内,可是调任的官职却一个比一个要紧。
不过这些对于京城之中,终于驱散了阴霾的文曲星而言。
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胡惟庸胆大包天意图谋反,陛下若是还没有长记性,在各处要害府衙掺沙子,放置忠于皇帝的官员。
那他这个大明皇帝也就是不用再当了,他也就不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做好自己的事,有机会的话,和这些官员拉近一些关系,然后当作什么事都不知道就行了……
而除了大规模的官员调动以外,高丽那边的战事也忽然变得平淡,传回来的战报笼统又模糊,战果也是寥寥无几。
但朱元璋却一直没有把这放到心上。
只是时不时的督促兵部和户部,粮草军械辎重无论如何都不能有误。
一直到今天,朝堂之上,大殿之中,所有的流程都已经走完,文武百官都在思考散朝之后,回到衙门里着急处理的政务有哪些。
朱元璋却突然出声告诉百官,散朝之后随他一同出城逛一逛。
文武百官对此虽然心中满是疑惑,但却少有人出声制止,而且就算制止又能有什么用?
朱元璋要做的事情谁能拦得住?
除了皇后马秀英以外……
至于为什么朱元璋会突然要携百官出声,其实原因也非常的简单,马世龙命人出海带回来的红薯。
经过几个月的细心照料,如今终于是到成熟的日子。
由皇城军护送,内班侍卫与锦衣卫充当仪仗,朱元璋带着文武百官出了应天府,来到了这一座戒备森严的农庄。
没让任何人下手,自己和老大老五换上粗布衣裳。
在百官的注视之下,朱元璋父子三人亲自动手,在农庄中央的一亩红薯田中开始劳作。
刚开始时动作极为轻柔,小心翼翼生怕掘断了任何一块红薯,得到挖掘了一会动作熟练后,才慢慢的加快了一些动作,所有的红薯秧都被他们从地里拔出,然后在田垄间一跨快的垒起来。
红薯的保密工作是朱元璋亲自督办的。
所以在场的文武百官根本不知道,陛下与太子和殿下掘出的东西到底是何物。
但想想陛下特意带他们过来,还亲自与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下田挖掘,动作轻柔又无比的小心,心中既是惊骇又是疑惑。
这土地里到底种的是什么东西?
至于让陛下如何慎重?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一株株红薯秧被拔出,连带着一串串红薯果实。
数量那样惊人,重量又明显的沉甸……
如今大明开国不过九年,能位列于朝堂之上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能算是从龙之臣,是一路跟着朱元璋从乱世中走出过来的。
多少知道些民生艰苦,知晓民间各种作物的产量。
一个壮劳力辛辛苦苦的劳作,汗珠子掉地上摔成八瓣,一亩最多也就是一两石而已。
交了田租,交了赋税,留足来年的种子,剩下的不能说是寥寥无几吧,最多也就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这还是在家中人口不多的前提下。
而若情况与之相反,夫妻夜里过于卖力,家中爹娘寿禄又丰厚,那就只能选择勒紧裤腰带。
平日里饥一顿,更饥一顿…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口干的,把肚子撑一个溜圆。
锄——
最后一铲深入土壤,朱元璋双手用力。
将秧下一大串的红薯翻出,身旁的朱标和朱橚见状立刻上前,蹲下身双手并用将所有红薯捡出来,然后再统一放到身后那一堆上面。
一亩地,朱元璋亲自划定的一亩地。
种在这里的所有红薯,没有落下哪怕一株一颗,全都从土里挖掘了出来。
单手扶着铁锹朱元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扭头看向那排成一列的几堆红薯,脸上露出满意欣喜的神情。
小犊子没骗咱。
这红薯果真的能亩产数十石,能让大明所有的百姓都填饱肚子!
“来呀!”
朱元璋猛地出声,指着这几堆红薯面向文武百官,“给咱上称,给咱好好的量量,这一亩地到底种出来了多少红薯!”
一句话惊醒了文武百官。
“是,陛下!”xN
很是罕见的文武合作,仿佛完全摒弃以往的恩恩怨怨。
武将直接卖力气挽起官袍,拾起一旁的扁担和箩筐,争先恐后的将掘出的红薯装上挑走。
文官也是连忙拿起秤杆和秤砣,或者是拿着纸笔准备记录数量。
其中有的是真心渴望知晓,这从所未见的作物,一亩究竟能够产多少粮食,能否让天下百姓再无饥荒之苦!
有的则是想要在朱元璋和朱标面前,好好露露脸,博一个好印象。
但不管如何,又为了什么,人多了肯定是更容易办事,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两百二十斤……
一百八十七斤……
两百一十五斤……
一百五十九斤……
——————
一筐筐红薯接连上称,详细的数字被文官记录下来,不断地两两相加,数字跟着一点点变大,终于最后地数字出现了。
共计二十三石又八十七斤!
户部尚书赵好德持着墨迹未干地账册,双手微微颤抖的望向朱元璋。
“陛下……”
朱元璋拄着铁锹,表面很是镇定的看着账册上的数字,因用力过度而发白的手指关节,却是暴露了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二十三石又八十七斤!
二十三石又八十七斤啊!
朱元璋记得非常清楚,如今大明种植面积最广的稻子,每亩的平均产量不过只有区区两石而已。
整整十倍的差距,十倍啊!
若是当初,他少且年幼,爹娘还活在这世上的时候,他家耕种的土地里种的是这东西的话,他就不用年幼便丧失双亲,与一众至亲再无相见之日……
扑通——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是天降的祥瑞啊!”
一名脑子转的飞快地官员,直接跪倒在地冲着朱元璋歌功颂德,“必定是天地感念陛下之功德,才赐下此物与我大明,救济苍生……”
嗯~?
朱元璋神情微变,瞪着一双虎目望着这名官员。
祥瑞?天地?功德?脑子倒是转的挺快,词句也说的是挺快!
可是他朱元璋不信天,更不信狗屁的祥瑞,这红薯是小犊子派五百老兵,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搭进去几百人命才换回来的。
不是上天给的,也不是因为他的功德,更不可能是狗屁的祥瑞!
帝王威严,何其浩大恐怖,原本那些想要跟上一起歌功颂德的官员,忽然见陛下的神情忽变。
原本已经弯下去的膝盖,连忙又将其绷直站的笔挺。
赵好德看着这一幕,对着这些投机取巧之辈冷哼一声,而后又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微微垂首,“陛下,微臣方才又仔细算了一下。”
“这些果实之上还沾染着许多泥土,一些茎叶也没有完全去除,若是减去这些大概统计。”
“数量可能会少上一些,不过总数应依旧在二十石以上!”
“还有就是这农庄的土地都是好田上田,有人专门精心打理施肥除虫,寻常百姓难以复制这等条件,推广到民间大范围播种,产量或许要打一个折扣。”
“应是两到三成不定……”
听到赵好德的话,朱元璋神情舒缓了许多。
这是个真心为民着想的好官,比起那些只知道奉承的人,不知道好好上多少。
转过来头看着他,“别说只是两到三成,就算是在这个基础上少上一半,最多只得着两三成也比寻常稻谷要好。”
“也比寻常的种地翻了一倍不止,能多喂饱两个孩子,能让爹娘不至于等个饿死鬼!”
“陛下所言极是!”
喜欢大明:我姐是马秀英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我姐是马秀英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