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9章 希望参与大型挖掘机研发项目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沈良走到桌前,拿起笔开始思考电报的措辞。

既然要回复,就必须表现出足够的专业性。

毕竟陈建军找的是技术人才,不是普通工人。

他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又划掉,重新组织语言。

“项目感兴趣,但需详细了解内容、周期、待遇。另外,希望能保留厂里技术员身份,以便随时支援家乡建设。三日内面谈为宜。”

写完后,沈良又检查了一遍。

这样的回复既表达了积极态度,又不失慎重。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保留原职的要求。

万一这个项目有什么变数,至少还有退路。

况且钢铁厂这边的技术改进也不能半途而废,他还有很多想法等着实现。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去邮局发了电报。

回到厂里,他发现气氛有些微妙。几个工友看到他就停止了谈话,眼神里带着好奇和羡慕。

看来关于北京来人的事,已经传开了。

“沈技术员!”张工程师从办公楼里走出来,“厂长找你。”

沈良心里咯噔一下。

这时候厂长找他,多半是为了陈建军的事。

来到厂长办公室,沈良敲了敲门。

“进来。”

办公室里除了厂长,还坐着两个陌生面孔。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

“小沈来了。”厂长起身介绍,“这位是市里工业局的李局长,这位是省里派来的调研员小王。”

沈良心里暗叫不妙。

看这架势,上级部门已经知道了陈建军找他的事。

李局长打量着沈良,开门见山:“听说有北京的人找你谈工作调动?”

“是有这么回事。”沈良如实回答。

“什么项目?”

“对方说是国家重点项目,但具体内容还没详谈。”

李局长和小王交换了一个眼神。

“小沈啊,你要慎重考虑。”李局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确实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国家项目的幌子招摇撞骗。”

招摇撞骗?

沈良愣了一下:“您的意思是...”

“我们调查了一下,这个陈建军确实在北京工作,但他所说的项目...”小王推了推眼镜,“目前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

沈良心里一凉。

难道陈建军真的是骗子?

可是老赵明明说市里确实有北京来的重要客人。

“领导,会不会是项目保密级别比较高,所以...”沈良试着解释。

“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李局长点点头,“但正因为如此,你更要谨慎。如果真是国家项目,调动程序应该通过正式渠道,而不是这种私下接触的方式。”

厂长也在一旁附和:“小沈,你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我们当然希望你有更好的发展。但前提是这个机会必须是真的。”

沈良陷入了两难境地。

从常理来说,领导们的担心确实有道理。这年头各种骗局层出不穷,谨慎一些总是对的。

但他的直觉告诉他,陈建军不像是骗子。

而且以他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国家确实有一些高度机密的项目,不走寻常程序也说得通。

“那您建议我怎么办?”沈良问道。

李局长沉思片刻:“这样吧,如果对方再联系你,你可以要求他提供正式的调令或介绍信。如果拿不出来,那就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局了。”

“好,我明白了。”

从办公室出来,沈良心情复杂。

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机会,现在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到宿舍,他发现桌上又有一封电报。

还是陈建军发的:“收到回复,明日下午三点,市宾馆二楼会议室详谈。”

这么快就有回应,看来对方确实很急。

沈良看着电报,心里天人交战。

去还是不去?

如果去了,万一真是骗局,自己岂不是羊入虎口?

可如果不去,万一错过了真正的机会,那就太可惜了。

想了半天,沈良做出决定。

去!

但要做好万全准备。

他决定明天去见陈建军时,要求对方提供详细的项目资料和正式文件。如果对方拿不出来,那就立刻离开。

同时,他也要留下一些线索,万一出事了至少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第二天下午,沈良提前来到市宾馆。

这是全市最高档的招待所,一般只接待重要客人。能在这里开会,多少说明陈建军的身份不简单。

沈良来到二楼,找到会议室。

门口站着一个穿制服的警卫,看到他过来,礼貌地询问:“您是沈良同志吧?”

“是的。”

“请进,陈处长在里面等您。”

处长!

沈良心里一喜。看来陈建军的级别确实不低。

推开会议室的门,沈良看到陈建军正在翻看一份文件。

“沈同志来了。”陈建军起身相迎,“请坐。”

沈良仔细打量着这个中年男子。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举止沉稳,眼神锐利。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久居高位的气质。

这绝不是一般的骗子能装出来的。

“陈处长,昨天市里的领导找我谈话了。”沈良开门见山,“他们担心这个项目可能...”

“可能是骗局?”陈建军笑了笑,“这种担心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确实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行骗。”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沈良。

“这是我的工作证明和项目批文。你可以仔细看看。”

沈良接过文件,认真阅读起来。

第一份是陈建军的干部履历表,上面清楚地写着:陈建军,男,四十二岁,现任国家重工业部重大装备办公室处长。

第二份是一个红头文件的复印件,标题是《关于启动大型装备自主研发项目的批复》。

文件内容涉及多项重大装备的研发计划,包括大型挖掘机、重型机床、发电设备等。

最关键的是,文件的落款是国务院办公厅。

这绝对不是造假能做出来的。

沈良心里的疑虑彻底消除了。

“项目确实存在,而且意义重大。”陈建军看到沈良的表情变化,知道他已经相信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急需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

“普通?”陈建军打断了他的话,“能设计出那种连铸机改进方案的人,绝不普通。”

沈良心里一跳。

看来陈建军对他的了解比想象中更深入。

“我们调研了全国几十家钢铁企业,真正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屈指可数。”陈建军继续说道,“而你,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有独特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急需的。”

听到这番话,沈良内心涌起一阵激动。

这不正是他穿越回来想要做的事吗?

参与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发,用未来的技术知识推动中国工业的发展!

“具体需要我做什么?”沈良问道。

陈建军在会议桌上摊开一份图纸。

“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攻关的一个项目——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

沈良凑过去仔细查看。

图纸上画的是一台巨型挖掘机,看规格应该是斗容量在几十立方米的重型设备。

这种设备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还是空白。

“目前的进展如何?”沈良问道。

“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陈建军脸色凝重,“特别是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

沈良心里暗自盘算。

大型挖掘机的技术他在未来见过不少,关键技术点也比较清楚。

如果能参与这个项目,确实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项目周期多长?”

“计划两年内完成样机试制。”陈建军看着他,“时间很紧,所以我们需要最优秀的人才。”

两年!

这个时间节点让沈良想起了什么。

如果没记错,八三年左右,国外的几家重工企业确实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如果能在那之前拿出自主研发的产品,确实意义重大。

“待遇方面...”沈良试探着问。

“工程师级别,月薪一百二十元,另有项目奖金。”陈建军说道,“项目完成后,还可以考虑提拔为高级工程师。”

一百二十元!

这在八零年相当于普通工人三倍的工资。

而且还有项目奖金和晋升机会。

从物质条件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

但沈良考虑的不仅仅是钱。

“我能不能提一个条件?”沈良说道。

“什么条件?”

“我希望能保留钢铁厂的技术员身份,项目结束后可以选择回来。”

陈建军皱了皱眉:“为什么?”

“我在这里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技术改进工作。”沈良解释道,“而且我觉得基层经验对搞技术研发很重要。”

这个要求确实有些特殊,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陈建军思考了一下:“可以考虑。不过项目期间,你必须全身心投入,不能分心。”

“这个当然。”

“那好。”陈建军伸出手,“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沈良与他握手,心情激动不已。

终于,他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了!

“什么时候报到?”沈良问道。

“越快越好。你这边的工作交接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星期应该够了。”

“那就下周一。”陈建军递给他一张名片,“这是北京的联系地址。到时候直接过来就行。”

沈良接过名片,看到上面印着:国家重工业部重大装备办公室。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真正踏上了改变历史的道路。

离开宾馆时,沈良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回到厂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领导汇报情况,然后安排工作交接。

更重要的是,他要把这段时间积累的技术改进思路整理出来,留给后来的同事。

虽然要离开了,但他对这个给了他新生的地方,依然充满感情。沈良快步走向厂办公楼,心情五味杂陈。

一方面是对未来项目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对即将离开这个地方的不舍。

推开办公室的门,他看到厂长王建国正在批阅文件。

“王厂长。”沈良敲了敲门框。

“小沈!”王建国抬起头,笑容满面,“听说重工业部的人找你谈话了?情况怎么样?”

“他们希望我参与一个大型挖掘机的研发项目。”沈良如实汇报,“我答应了。”

王建国的笑容凝固了一瞬间。

虽然早有预料,但真正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就这样要被调走了。

“什么时候走?”王建国的声音有些沉重。

“下周一报到。我想这几天把手头的工作整理好,交接给其他同事。”

王建国沉默了一会,最终还是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好样的!能为国家重大项目效力,这是好事。”

“我跟对方提了个条件。”沈良说道,“保留厂里的技术员身份,项目结束后可以回来。”

“哈哈!”王建国终于露出了真正的笑容,“看来你还是舍不得我们这个破厂啊!”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