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准备了各种材料和工具。
“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传动装置。”钱院士说,“要求能够实现1:10的减速比,材料随意选择。”
沈良在心中快速计算。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考查的是综合能力。
齿轮设计、加工工艺、装配精度...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他走到材料架前,开始挑选合适的零件。
钢管、铝板、标准齿轮、轴承...
动作流畅自然,显然对这些东西很熟悉。
“你准备用什么方案?”一位专家问。
“行星齿轮传动。”沈良头也不抬地回答,“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
说着,他已经开始在图纸上画出设计草图。
线条准确,比例协调。
专家们暗暗点头。
这个年轻人的基本功确实扎实。
接下来是加工环节。
沈良熟练地操作车床和铣床,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具角度的调整、测量精度的控制...
一切都显示出丰富的实际经验。
两个小时后,一个精致的传动装置成型了。
钱院士亲自检测减速比,结果准确无误。
“不错。”他满意地说,“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沈良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第一关算是过了。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下午的考核更加深入。
专家们开始询问一些前沿技术问题。
“你对数控机床有什么了解?”
“听说过,但没有实际接触。”沈良如实回答。
这是实话。
1980年的中国,数控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普通技术员不可能有太多了解。
“那你觉得未来机械制造业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关键问题来了。
沈良仔细斟酌用词:“我认为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精度要求也会不断提升。可能会出现更智能的控制系统。”
说得很保守,但方向是对的。
专家们频频点头。
这种前瞻性思维正是他们要找的。
考核一直持续到傍晚。
当沈良走出会议室时,腿都有些发软了。
连续七个小时的高强度问答,精神高度紧张。
但他知道自己发挥得不错。
既展现了实力,又没有暴露穿越者的秘密。
“辛苦了。”李总工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专家们对你的表现很满意。”
“真的吗?”沈良惊喜地问。
“明天应该就会有结果。”李总工神秘地笑了笑,“好好休息,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吧。”
当晚,沈良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
如果一切顺利,明天他就将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条通向工业强国梦想的道路。
而这一次,他要走得更远,更稳。第二天上午九点,沈良准时来到工厂会议室。
李总工已经在那儿等着了,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好消息!”他一看到沈良就站起来,“专家组昨晚开会讨论到很晚,最终一致通过了你的考核。”
沈良心中狂跳,努力保持镇定:“那接下来呢?”
“收拾东西,准备进京。”李总工拍了拍他的肩膀,“国家重大装备办那边等着你报到。”
“这么快?”
“越快越好。项目紧急,时间不等人。”
李总工递给他一份调令,红头文件,印着国徽。
沈良双手接过,手指微微颤抖。
这可是他上辈子奋斗了半辈子才到的地方。
现在却要以这种方式重新回去。
命运真是奇妙。
“什么时候出发?”他问。
“明天早上的火车。”李总工说,“今天抓紧时间办交接手续。”
沈良点点头,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桌。
桌上堆满了技术图纸和资料,都是他这段时间的心血。
连铸机的改进方案、炼钢工艺优化建议、设备维护记录...
每一份都凝聚着他对这个时代工业发展的思考。
“这些资料...”他有些舍不得。
“都带走吧。”李总工说,“说不定以后用得着。”
沈良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文件。
有些东西不能带,比如那些过于超前的设计理念。
在1980年提出人工智能制造?那纯粹是找死。
他只能挑选一些符合当前技术水平的内容。
下午时分,厂长亲自过来送行。
“小沈啊,这次可是鲤鱼跃龙门。”厂长语重心长地说,“到了北京要好好干,别给我们厂丢脸。”
“放心,厂长。”沈良郑重地说,“我不会忘记从这里学到的一切。”
厂长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年轻人虽然有时候想法大胆得让人咋舌,但人品没问题。
“有时间常回来看看。”厂长说着,掏出一个小包裹,“这是老伴儿给你准备的路上吃的。”
沈良接过包裹,鼻子有些酸。
这种朴实无华的温暖,是他上辈子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很难感受到的。
晚上,同事们在食堂为他举行了简单的送别宴。
老师傅张工端起酒杯:“小沈,咱们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你的本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到了北京那个大地方,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粗。”
“怎么会忘记呢?”沈良举杯回敬,“是您教会了我很多实用的技巧。”
张工哈哈大笑:“什么技巧不技巧的,都是些粗活儿。你现在要搞的才是真正的大项目。”
酒过三巡,气氛越来越热烈。
有人开始打听沈良的具体去向。
“听说是搞什么重大装备?”
“具体搞啥我也不清楚。”沈良推说不知情,“到了那儿再看吧。”
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得很。
1980年的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
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重大装备办的成立,就是为了突破这些技术瓶颈。
而他即将参与的项目,很可能是那个改变中国工业格局的关键节点。
想到这里,沈良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上辈子他虽然在这个部门工作过,但那时的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强国。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资源匮乏,技术落后,人才稀缺...
每一个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夜深了,送别宴也接近尾声。
沈良回到宿舍,开始收拾行李。
几件换洗衣物,一些技术书籍,还有那些精心挑选的资料。
就这么简单。
躺在床上,他望着天花板上的裂纹。
明天就要离开这个改变了他命运轨迹的地方。
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到即将参与国家重大项目。
这种跨越式的提升,让他有种不真实感。
但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他的专业水平摆在那里,在这个人才匮乏的年代,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
关键是接下来怎么走。
国家重大装备办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工作环境可能比这里艰苦得多。
没有现成的设备,没有完整的技术资料,甚至连合适的试验场地都可能没有。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
那些发达国家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在重工业领域崛起。
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阻挠中国的技术进步。
禁运、制裁、技术壁垒...
每一样都是致命的障碍。
但沈良并不畏惧。
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几十年的技术储备。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中国未来会走向什么样的高度。
这种信心,是任何困难都无法摧毁的。
翻个身,沈良闭上眼睛。
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一个更加宏大的开始。
清晨六点,沈良准时起床。
简单洗漱后,他拎着行李走出宿舍楼。
李总工已经等在楼下,身边还站着几个同事。
“这么早就来送我?”沈良有些意外。
“担心你找不到车站。”张工笑呵呵地说,“北京那么大,可别迷了路。”
沈良心中一暖。
这些朴实的工人师傅,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关怀。
“走吧,时间不早了。”李总工看了看表。
一行人向火车站走去。
清晨的街道还很安静,偶尔有早起的行人匆匆走过。
沈良回头看了看工厂的大门。
那里有他重新开始人生的记忆。
也有他对未来的第一份规划。
虽然离别在即,但他相信,这不是结束。
而是另一个更宏伟计划的开端。
火车站里人声鼎沸。
南来北往的旅客拖着大包小包,脸上写满了对远方的期待。
沈良的车票是软卧,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待遇了。
“到了北京记得给我们写信。”李总工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一定。”沈良用力握了握他的手。
检票开始了。
沈良最后看了一眼送行的同事们,转身走向检票口。
身后传来大家的祝福声:
“一路平安!”
“在北京干出个样子来!”
“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
沈良挥挥手,没有回头。
他怕自己会舍不得离开。
但人总要向前走。
而他要走的路,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远。车厢里暖气很足,沈良脱下外套挂在座位旁边。
找到自己的铺位,他把行李塞进床铺下方的储物空间。
对面铺位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正在看报纸。
“去北京出差?”男人主动搭话。
“嗯,工作调动。”沈良简单回答。
不想多聊,他拿出一本技术书翻看起来。
书页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在别人眼里枯燥无味,对他来说却是珍贵的财富。
这些基础理论,正是他要在新岗位上发挥的根基。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开始向后移动。
沈良合上书本,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
心中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紧张感。
国家重大装备办,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地方。
能进入那里的,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而他,一个从小钢铁厂出来的技术员,真的能胜任吗?
摇摇头,沈良甩掉这些杂念。
自己有什么好怀疑的?
连铸技术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一切。
况且他脑子里装着的,可是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这种优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关键是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太超前了不行,会被当成疯子。
太保守了也不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午饭时间到了,餐车里挤满了人。
沈良排队买了份盒饭,味道一般,但分量很足。
旁边桌子坐着几个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听说这次招的都是搞重工业的专家。”
“废话,国家重大装备办当然是搞重工业的。”
“不知道会分到哪个项目组。”
“最好别是那些太难的项目,听说有些东西连外国人都搞不定。”
沈良默默听着,心中暗笑。
外国人搞不定的东西多了去了。
但中国人就一定搞得定。
只是需要时间,需要正确的方向指引。
而这,正是他存在的意义。
下午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脸上,暖洋洋的。
沈良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各种技术方案和实施细节。
从大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设计,到发电机组的磁场控制技术。
从船用柴油机的燃烧优化,到特种钢材的冶炼工艺。
每一项技术背后,都有无数的细节需要攻克。
但他相信,只要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
傍晚时分,列车终于驶入了北京站。
沈良收拾好行李,跟着人流走出车厢。
站台上人声鼎沸,各种方言混杂在一起。
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改革开放的浪潮。
而他,也将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出站口处,举着“国家重大装备办”牌子的工作人员格外醒目。
沈良快步走过去。
“您是沈良同志吧?”工作人员热情地伸出手,“我是办公室的小王,专门来接您的。”
握手的瞬间,沈良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严肃气息。
这里,就是中国工业崛起的指挥部。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