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那边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临近开春的时候,薛云会见了一个不速之客。
而对方正是前往山阳当说客的聂陵。
“是的,晋王已经同意与京城的叛军握手言和。”
聂陵坐在椅子上拿着刚泡好的热茶喝了一口,“说起来晋王会同意还与将军有关。”
“与我有关?”
薛云轻挑了下眉毛。
“将军所知不知,晋王起初是抗拒与京城的叛军媾和,仍旧对之前的失利耿耿于怀……”
聂陵放下茶杯轻叹口气开始解释说明,“在我抵达山阳后便发现,晋王一直在厉兵秣马打算今岁再次南下从叛军手里夺回京城。
未曾想将军击败六万戎人大军的消息传到山阳后,没两天晋王便改变了主意,同意与京城叛军进行友好磋商。”
“原来如此,看来我们这位晋王是让我给吓得不轻啊。”
薛云脸上都不由浮现出一抹轻蔑的冷笑。
“我想是的,据我所知,在我离开山阳的时候,山阳已经在调动兵马,据说是准备增兵驻防红石山脉的重要关隘红霞关。”
聂陵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道,“而红霞关处在北境通往山阳的必经之路,这摆明了是在防备将军。”
“防备?呵呵,真要说防备的话恐怕应该是我才对。”
薛云语气不屑道,“在我带兵北上的时候,我可是一直在防着晋王会突然出兵北境,配合戎人两面夹击打我个措手不及。”
“但眼下已经攻守易形了,估计晋王根本不会想到将军您能击败如狼似虎的戎人大军。”
事实上别说是晋王,哪怕是聂陵在战前都不太看好薛云能击败南下的戎人。
否则他都不会向薛云提出与戎人交易战马的事情。
但是薛云再一次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军事奇迹。
这回他仅仅率领两万兵马便在正面交锋下近乎覆灭了数倍于己的戎人大军。
不单如此,后续他甚至孤军深入草原扫灭了诸多戎人部族。
而他带回来的众多牛羊战马以及上万俘虏的戎人女人足以佐证这一切。
正如楚王与东海城方面会派出使者争相拉拢薛云。
无非是他们通过隐秘的渠道提前收到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
毕竟——
无论晋王楚王还是东海城方面可都没有自信能正面击败五六万的戎人大军。
不然去岁戎人大军又如何能轻易肆虐中原。
身价是自己打出来的。
薛云现在无疑通过这一战证明他并非浪得虚名。
所以晋王才会感到无比忌惮,毫不犹豫地把薛云列为了最重要的防卫目标。
一来是彼此本就有旧怨,当初薛云派人携带魏帝密诏前来求援的时候,他可是直接暗中处决了这些人。
二来是薛云的镇北将军与北境招讨使可都是之前“伪帝”朝廷册封的。
偏偏晋王却联合戎人一道南下攻打当时的朝廷。
尽管后来伪帝并非他所杀,但他却难辞其咎。
如果薛云打着为伪帝旗号讨伐自己,那么世人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谁让他的官职都是伪帝册封的。
晋王会突然改变主意答应与京城叛军媾和,目的都不言而喻。
“你知道晋王准备派遣多少兵马增派红霞关吗?”
这些天来薛云有时间便会看舆图地图,他自然是知晓红霞关的相关情况。
如果锁龙关是天下第一大关,那么红霞关便称得上北境的第一大关。
连绵千里的红石山脉横隔在山阳与北境之间。
基本上来往通行都要由经过一条名为北山的古隘道。
其中红霞关便坐落于北山隘道通往山阳的西面门户。
只要扼守住红霞关。
北境方面根本无法威胁到山阳,单单是漫长的补给线便足以拖死任何敢于进犯山阳的军队。
而山阳方面想要攻入北境却能以红霞关为后方据点一路畅通无阻。
究其原因。
山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远高于北境的。
单说一点便能明白,攻占山阳后能直接威胁到南面的京城安危。
“从山阳当时调集的粮草物资来看,起码不下两万兵马。”
聂陵仔细回想了一下。
打仗他不懂,但他却从能物资调集的数目进行大致判断。
“两万兵马,晋王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薛云忍不住嗤笑出声。
红霞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只要有一万兵马镇守,哪怕他带上麾下所有士卒恐怕都无法正面强攻下来。
由此可见晋王对他的忌惮程度。
“那是将军太低估自己如今的威名了,别说是晋王,哪怕我们长明教都一样。”
聂陵不禁感慨道,“在我回来之前,上面便叮嘱我要维系好与您的关系,绝不可有任何怠慢得罪,甚至利益都能多让三分。”
“你们长明教倒是会押注的。”薛云毫不客气地揭穿了长明教的想法。
“但对于你我而言却是双赢的事情。”
聂陵也没有反驳,只是简单述说着一个道理。
“开春后我打算扩建鹿津渡口,希望能与你们和东海城加大贸易往来。”
薛云不再多言,转而说起了其他事情。
“将军,您真打算与东海城结盟么?”
聂陵默然片刻道。
“如今事情已经商讨得差不多了,迟早都会暴露出来,不瞒你说,我们确实打算与东海城交好,不过并非结盟。”
薛云知道聂陵会主动拜见自己不乏有这方面的原因。
论及消息灵通,势力遍布大魏乃至草原的长明教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即便是他都经常需要从聂陵身上获取其他地方势力的情报消息。
“换而言之,今岁将军确认要对晋王动手了?”
聂陵的脸色都不由变得严肃了起来。
“无可奉告。”
薛云语气平静道。
“在下明白了,那么便不再叨扰打搅将军了。”
聂陵闻言一怔,不过他也相当干脆,直接选择告退离开。
既然薛云不肯说的话,继续追问下去都不会有结果。
“慢走不送,至于贸易方面的事情,到时候大可寻找吕望那边商议。”
薛云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
“好的。”
聂陵点点头,毫不犹豫起身离开了房间。
“到底是越界了。”
目送聂陵的背影消失在眼帘后,薛云不由摇头低喃了一句。
今岁是否要向晋王动兵是北境的最高机密。
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偏偏聂陵却想要试探他的想法,这摆明是触犯到了他的底线。
聂陵也清楚这点,当即识趣地告退。
“将军,又一批东海城的情报传回来了。”
没过多久,柳何出现在了薛云面前。
“详细说说。”
薛云言简意赅道。
这不是第一批从东海城传来的情报,在此之前东海城的探子们已经冒险传递回了消息。
正因如此,他才会正式决定与东海城合作。
在此之前他对东海城的印象无非是土地富饶赋税重,从而导致宗门兴起乱象丛生。
归根结底。
其实还是中央与地方不可调和的矛盾。
随着京城大战落幕,东海城都趁势崛起。
当地的官员们为了生存以及自身利益全面倒向地方势力。
其中一个有宗门背景的县尉被地方势力推举为东海城之主,自称均平将军公然割据。
这也是为什么对方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了东海城所属的土地,甚至一度吞并了半个中原。
在探子们的深入调查下发现。
东海城方面对于薛云乃至北境都没有什么敌意。
一来是北境时刻都面临戎人与晋王的威胁,二来是北境土地贫瘠,人口也在戎人屠杀下锐减,根本让人生不起吞并的想法。
反而如果进军北境还需要让东海城出钱出粮出人才能重建。
如此不划算的买卖他们自然不肯干。
何况中原便近在眼前,实力雄厚的楚王又对东海城虎视眈眈。
所以东海城哪里多余的心思理会北境。
只要薛云对中原没有想法,那么北境便是东海城天然的盟友。
甚至还能给予最大限度的援助。
薛云在了解情况后,没有犹豫耽搁太久便同意与东海城进一步交好。
总而言之。
目前东海城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对付楚王身上。
在此期间薛云都不必担心对方从背后捅刀子,可以放心去对付晋王。
为了表达诚意,东海城不仅愿意在商贸上让利,同时还会开春后援助大量粮食与农具武器生铁等重要物资。
如此一来无疑能大大缓解薛云在财政民生方面的压力。
听完柳何最新带来的情报。
薛云才知道东海城方面为何如此大方。
原来东海城各地都已经在秘密调集粮草物资。
根据探子们的观察与判断,这显然是在准备一场大战的到来。
而大战的对象除了楚王还能有谁?
明明去岁彼此都已经达成和议,也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会再次掀起战端。
交代完柳何一些事情,等他告退离开薛云又让人唤来了吕望。
主要是临近开春,接下来北境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保证春耕不受耽误。
一年之计在于春。
薛云在什么时候动兵的可以,唯独不能在影响春耕的情况动兵。
他已经决定。
今岁的春耕麾下士卒都要投入到春耕之中,为此他不得不与吕望好好商量一番。
毕竟士卒需要耕种的土地不单单有自家的田地,还要去给大量官田耕种。
这方面都需要吕望这些文官们仔细统筹安排,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
“老鲁,你不是说开春后很可能要打仗了么,如今仗是没打,反倒是地都快耕种了快一个月了……”
傍晚时分。
扛着锄头在田地间走动准备回营的吴成都累得有气无力道。
“老子都说可能了,何况打不打仗又不是老子一个队正说了算,你也别整天唠叨了,反正在忙活两天我们便能回去了。”
老鲁没好气道。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你和老三是队正,基本都在指挥干活,反而我一个什长却要老实下地干活,要不咱们换换,看你受不受得了!”
吴成并不是一个娇气的人,反而还很难吃苦。
问题大家都是兄弟,凭什么吃苦的只有自己,诉诉苦都要让人说唠叨,谁受得了啊。
“要我说当初你跟着我们打完最后一仗,指不定都能和我们一道升任队正,可惜谁让你受不了先走了,这能怪谁?”
老鲁耸了耸肩,其实队长并非没有下地干活,只是活干得少一点罢了。
毕竟其他时间他们需要时刻监督麾下士卒们有没有在偷奸耍滑。
实在是种地太累了,一般人还真的很难坚持承受下来。
“行了,最后两天你就好好歇歇吧,我帮你把活干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刘三忽然开口道,“回去后我便和你们队长说一声。”
“不必了,我就是口头上发泄一下而已,回去睡一觉起来便能恢复了,反正干到现在我早都习惯了。”
吴成连忙摇头拒绝,最后两天了,又不是真的坚持不了。
“看在你这么辛苦的份上,回头晚饭配额的肉我都给你好了。”
老鲁也不是真的想数落吴成,就是习惯相互拌嘴了而已。
“行,那我可就笑纳了。”
吴成压根都不和老鲁客气。
军营里的伙食其实很好,但再好也不能天天吃肉。
尤其是扩军之后,伙食成本都剧增,即便他这个什长每隔三五天都才能吃上一次肉。
但从队正开始每天都会有配合的肉可吃,这也是最令人羡慕的。
肉虽然不多,也就几两而已,但总归能尝到肉味。
“队正今晚全部来都尉大帐议事!”
刚回营房不久,都尉便派人下达了通知。
“这什么情况啊?”
老鲁第一时间喊住通知的人。
对方是都尉的亲兵,平常基本都是他负责替都尉传话,知道的内情自然比他们要多。
都是一个营的,彼此也算有点交情。
“这不春耕要结束了吗?上面来了消息,好像是要选拔抽调骑兵之类的。”
亲兵也没有瞒着,反正过不久大家都会知道了,提前透透风声也无伤大雅。
“原来如此,谢了哥们。”
老鲁顿时恍然,等到亲兵离开,他便转头看向刘三吴成,神色都有些凝重。
“这次应该是真要打仗了。”
《大魏第一武卒》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大魏第一武卒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魏第一武卒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