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9集:半路截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胡同残灯

老仆的布鞋踩在京城的青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轻响,像是怕惊扰了这秋夜的寂静,又像是藏着按捺不住的急切。他佝偻的脊背比平日里更弯,怀里揣着的那枚刻着“汇通”二字的玉佩,隔着粗布衣衫,仍能感受到玉石的温润,可这份温润却让他胸口发沉——那不是玉的重量,是苏家几十口人的性命压在上面。

方才在驿馆偏院,苏半城拉着他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融进院角的阴影里:“老刘,这玉佩你务必亲手交给明远,告诉他,速去张家口分号,赶在官府之前取走竹简。晚一步,不仅我活不成,苏家满门都要跟着遭殃。”老仆当时重重点头,指天发誓般说:“东家放心,就算我这条老命没了,也得把东西送到少东家手上。”他没料到,这句承诺竟会应验得这么快。

出了驿馆,老仆没敢走灯火通明的主街。王文韶刚派人把苏府围得水泄不通,主街上定是布满了眼线,他这副从驿馆出来的模样,一旦被盯上,连苏府的门都挨不到。他绕到后街,专挑那些只有零星灯笼的小巷子走,墙根下的杂草被夜风刮得沙沙响,偶尔从深宅大院里传来几声犬吠,都让他心尖发颤。

走到西斜街尽头,再拐过前面那条僻静胡同,就能看到苏府后墙的角门了。老仆心里松了口气,脚步也加快了些。可刚踏进胡同口,风里突然裹来一股异样的冷意——不是秋夜该有的清爽,是带着血腥气的寒凉,像一把钝刀,贴着皮肤刮过。老仆的脚步猛地顿住,多年在苏家当差养成的警觉,让他瞬间绷紧了神经。

还没等他回头,两道黑影已从胡同深处的槐树阴影里窜了出来。那身影快得像鬼魅,落地时竟没发出半点声响,只有衣角带起的风,扫过老仆的脚踝,带着刺骨的冷。老仆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转身就往胡同外跑。可他今年已五十八岁,早年在乡下种庄稼落下的腿疾,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此刻慌不择路,刚跑出两步,后颈就被一只铁钳似的手死死扣住。

那力道大得惊人,老仆感觉自己的颈椎像是要被捏碎,整个人被往后一扯,重重撞在冰冷的砖墙上。“砰”的一声闷响,他眼前发黑,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可双手依旧死死护着胸口,指甲几乎要嵌进衣襟里。

“苏半城让你带了什么?”沙哑的声音贴着老仆的耳边响起,像是砂纸磨过木头,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铁锈味,显然是许久没好好说话,又或是刚沾过血。老仆咬着牙,把脸扭向一边,不肯开口。他知道,只要多说一个字,苏家的希望就少一分。

黑衣人见他不吭声,另一只手直接伸进他的衣襟,指尖粗糙,带着薄茧,粗暴地划过他的肋骨,像是在翻找一件无关紧要的物件。老仆想挣扎,可后颈的手越扣越紧,呼吸都变得困难,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只手从他怀里掏出了那枚“汇通”玉佩。

“还敢藏?”黑衣人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不屑。他捏着玉佩,拇指在边缘轻轻一抠,“咔嗒”一声轻响,玉佩中间的夹层弹了开来,一卷细如发丝的信纸露了出来。黑衣人用指尖夹起信纸,展开,借着胡同口那盏昏黄灯笼的光扫了一眼,原本冷硬的眼神里瞬间闪过一丝狠厉,随即又化成阴恻恻的笑:“原来竹简在张家口,看来不用等三日后了。”

老仆看着那枚被夺走的玉佩,心彻底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可哪怕多拖一刻,少东家或许就能多一分准备的时间。他突然攒起全身的力气,头猛地往后一仰,朝着黑衣人的心口撞过去,同时嘶哑地喊出声:“明远!快跑——别去张家口!”

喊声还没落地,一道寒光突然从他眼前闪过。那是一把短刀,刀身窄而锋利,在灯笼光下泛着冷白的光。老仆只觉得脖子一凉,像是被冰锥刺中,紧接着,一股温热的液体顺着脖颈往下淌,浸透了他的粗布衣领,又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嘀嗒”的声响。

他的呼吸瞬间变得困难,喉咙里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视线渐渐模糊,他看到黑衣人手里的刀还在滴着血,血珠落在地上,和他的血融在一起。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胡同口那盏摇晃的灯笼上——那灯笼还是去年苏小姐过生辰时,亲手挂在胡同口的,当时苏小姐笑着说:“刘叔,夜里走胡同黑,挂盏灯,您回来就不怕了。”

“扑通”一声,老仆倒在地上,眼睛还圆睁着,像是还在望着苏府的方向。他的手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抓住什么,可最终还是无力地垂了下去,彻底没了动静。

两个黑衣人蹲下身,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动作熟练得像是做过千百遍。其中一人伸手扯了扯老仆的衣襟,把沾血的地方往里面塞了塞,又用脚把地上的血迹往墙角的杂草里蹭了蹭,像是在处理一件垃圾。另一人则把玉佩和信纸揣进怀里,对同伴说:“走,去张家口,迟了说不定苏明远已经把竹简取走了。”

同伴点点头,两人起身,脚步依旧轻得像风,沿着胡同深处的阴影,眨眼间就消失在了夜色里。只有地上的血迹还在慢慢蔓延,染红了老仆粗布衣衫的衣角,也染红了青石板缝隙里的青苔,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夜风吹得更紧了,胡同口的灯笼被吹得左右摇晃,灯芯忽明忽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是在替地上的人惋惜。偶尔有晚归的行人路过胡同口,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都下意识地皱起眉头,加快了脚步——京城的夜,总有这样不敢深究的暗处,谁也不想惹祸上身。有个挑着担子的货郎,甚至绕到了街对面,隔着老远往胡同里看了一眼,见没什么动静,便匆匆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野猫从胡同尽头的墙头跳下来,它先是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老仆的尸体旁,围着转了两圈,鼻子凑过去嗅了嗅,又猛地往后跳了一步,像是被血腥味吓到。片刻后,它又壮着胆子凑上前,叼起一根沾了血的草叶,转身窜回了墙头的阴影里,再也没出来。

胡同里又恢复了寂静,只有灯笼还在夜风中摇曳,光越来越暗,灯油似乎快要燃尽了。老仆的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体渐渐变得冰冷,与这秋夜的寒气融为一体。

而此刻的驿馆里,苏半城正坐在窗边,手里捏着一枚空了的玉佩鞘。这鞘是他特意留给老仆的,本想让老仆若遇到盘查,就把空鞘交出去,引开眼线的注意,可他等了快一个时辰,也没听到外面有任何动静。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里隐隐发慌,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正在发生。院外传来侍卫走动的脚步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他的心尖上,让他坐立难安。他起身走到门口,想问问侍卫外面的情况,可刚握住门闩,又想起王文韶的警告——“没有我的允许,不许踏出房门半步”,只能又颓然地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佩鞘上的纹路。他不知道,那个替他送信的老仆,已经永远倒在了去往苏府的胡同里。

张家口的汇通分号里,掌柜李老三还在灯下等着消息。他手里拿着一本账册,可眼神却一直瞟着窗外,根本没心思对账。三日前,他接到苏半城的密信,让他把竹简藏在分号后院的枯井里,还特意叮嘱,等老仆送来了少东家的消息,再做下一步安排。为了藏好竹简,李老三把枯井里的落叶和淤泥清理了三遍,又在井口盖了块厚重的青石板,石板上堆了些柴禾,看起来和普通的柴堆没两样。他时不时起身走到后院,借着月光往柴堆那边看一眼,心里盘算着少东家什么时候能到。他不知道,此刻有两道黑影正骑着快马往张家口赶,马蹄声踏碎了夜的宁静,也踏向了苏家精心布下的局。

胡同里的灯笼终于撑不住了,灯芯“噼啪”一声轻响,最后一点光亮也灭了。黑暗彻底笼罩了这条僻静的胡同,只有地上的血迹,在朦胧的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光,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杀戮。老仆的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直到天快亮时,才被一个早起倒垃圾的妇人发现。

那妇人提着菜篮子,刚走到胡同口,就看到地上蜷缩的身影。她起初以为是哪个醉汉睡在了路上,还嘟囔了一句“真是晦气”,可走近了,闻到那股浓烈的血腥味,才猛地反应过来。“啊——”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妇人手里的菜篮子掉在地上,萝卜和白菜滚了一地,她转身就往街上跑,一边跑一边喊:“杀人了!胡同里杀人了!”

巡街的差役听到喊声,很快赶了过来。他们举着灯笼,走进胡同,看到地上的尸体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个年长的差役蹲下身,翻了翻老仆的衣襟,没找到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只看到胸口处有一道被血浸透的痕迹。“看这穿着,像是哪个府上的老仆。”差役皱着眉头说,“先把尸体抬回衙署,再去附近的府邸问问,看看有没有 missing 的下人。”

可他们不知道,此刻去往张家口的快马,早已跑出了京城百里之外。那两个黑衣人坐在马背上,腰间别着短刀,怀里揣着那枚“汇通”玉佩,正朝着张家口的方向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清晨的薄雾里散开,像是要把这场发生在胡同里的杀戮,彻底掩埋在过往的尘埃里。

而苏府里,苏明远还在等着老仆的消息。他一夜没睡,坐在前厅的椅子上,面前的茶杯换了好几盏,都凉透了。他心里隐隐不安,总觉得老仆不该这么晚还没回来。他起身走到门口,望着街上的方向,心里祈祷着老仆能平安抵达。他不知道,那盏本该为老仆照亮归途的灯笼,已经灭了;那个承诺要把消息送到他手上的老仆,已经永远地停在了那条僻静的胡同里。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民富商苏半城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