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屏幕上的加密消息还停留在那行字:“反向共鸣”现象出现,原因不明。
林晚的手指在控制台边缘滑过,没有点开回复框。她调出科研日志的完整记录,将“防护层响应异常”的数据段提取出来,叠加比对之前截获的敌方信号频谱。两组波形在某个区间出现了高度重合——不是巧合,是对方的技术路径被反向触碰到了。
她站起身,走向指挥中心东侧的小型会议区。玻璃门自动滑开,市场团队三人已在桌前等待,面前摊着昨日整理的舆情报告。
“你们有三件事要做。”林晚把存储卡插入桌面接口,投影同步弹出一份文件,“第一,过去三个月内,所有针对我们产品的负面信息,按时间线重新梳理;第二,找出最早发起攻击的源头账号,查清传播链条;第三,今天之内,拿出一套对外发声方案。”
市场负责人翻看文件内容,眉头微皱:“这里面提到‘神经防护层’已经具备基础防御能力……这些数据能公开吗?”
“可以。”林晚说,“但只公布结论,不披露参数。重点放在‘我们为什么做这项技术’上。”
另一名成员开口:“可如果他们继续抹黑我们非法采集数据呢?上次那个‘意识实验’的帖子转发量已经超过百万。”
“那就用他们的逻辑反击。”林晚声音平稳,“去翻去年第三季度的行业白皮书,找到我们提交伦理审查的全部记录。再调取智能穿戴设备用户协议中的数据授权条款,做成对比图。告诉公众,谁在遵守规则,谁在破坏底线。”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有人低头记录,有人开始操作终端。
林晚站在投影旁,目光扫过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她微微凝神,启动“心灵洞察之镜”。最先看到的是犹豫——担心一旦主动发声,会引来更猛烈的舆论围攻;接着是焦虑,害怕措辞不当导致信任进一步崩塌;但也有一丝隐藏的冲动,想打一场真正的仗,而不是被动删帖。
她收回视线,语气不变:“我们的立场不是解释,是定义。从现在起,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真正威胁公共安全的,是那些躲在暗处操控情绪、滥用技术的人。”
市场负责人抬起头:“那……要不要提赵铭?”
“不。”林晚摇头,“现阶段不点名,不树敌。我们要做的是建立认知框架——让大家先明白什么是危险,什么是保护。等公众有了判断标准,再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可是……”年轻女成员迟疑道,“如果我们说得太温和,别人会觉得我们在心虚。”
“所以我说了三个原则。”林晚走近一步,手指轻点桌面,“事实为基,情感为桥,专业为盾。第一轮发布,用科普视频讲清楚‘神经防护层’存在的必要性。找动画团队做可视化演示,说明如果没有这种技术,普通人可能遭遇什么样的精神干扰。”
“然后呢?”
“然后,在科技论坛发起专题讨论。标题就叫《当脑机接口走进生活,谁来守住伦理红线?》。邀请几位长期关注数字人权的学者参与,不要直接指控任何人,而是引导讨论方向:比如‘未经同意的情绪诱导是否构成侵犯’,‘企业是否有权使用真实人类神经反应训练系统’。”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变了。原本紧绷的肩线松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和节奏感。
“最后一点。”林晚环视众人,“所有材料必须经过法务预审。我知道你们想要说服力,但他们也要守住安全线。我会亲自协调两边的意见。”
她转身离开会议室,身后传来快速敲击键盘的声音。
回到主控台,她调出法务组刚上传的风险评估报告。红色标注密密麻麻——“提及‘信号反制’可能暴露防御机制原理”、“展示测试场景易被逆向推演设备部署位置”。
她一条条看下去,又打开市场团队提交的初版文案。两者差距极大:一边恨不得删到只剩一句“我们合法”,另一边则坚持保留关键图表。
林晚静坐片刻,开始逐项对照。真正涉及核心技术的只有三项数据,其余皆可表达。她在文档中标记出“可说—慎说—禁说”三级分类,并附上修改建议:用“外部干扰源”替代具体频率描述,以“特定群体测试反馈”代替原始样本来源说明。
十分钟后,修订版发送至双方邮箱。
不到五分钟,市场负责人发来确认:“按照新边界调整后,核心信息仍能传达。我们会在今晚完成首轮物料打包。”
林晚点头,签署《首轮舆论反击执行预案》初稿,设定自动提醒:每十二小时接收一次舆情模拟推演报告。
夜色渐深,其他部门陆续熄灯。她依旧坐在主控台前,屏幕上分别显示着两个窗口:左侧是即将发布的科普脚本大纲,右侧是调查小组早前传回的情报副本。
她将“project origin”资金流向图与近期网络水军的资金链进行交叉比对。几个离岸账户名称重复出现,时间节点也吻合。
正准备标记重点,通讯提示音响起。
科研组长发来更新:“刚才的模拟中,‘反向共鸣’再次出现,强度提升百分之十二。我们怀疑这不是漏洞,而是某种潜在反馈机制正在形成。”
林晚盯着这条消息,没有立即回应。
她切换界面,调出市场团队刚刚提交的传播日程表。第一波信息发布定于明早七点,覆盖主流社交平台与行业媒体。
她点下确认键,画面跳转至实时监控面板。城市地图上,十几个红点静静闪烁,其中三个与赵铭掌控的项目基地完全重叠。
她的手指轻轻落在回车键上方。
终端突然震动了一下,新的警报浮现在角落——某匿名论坛出现一篇长文,标题为《所谓“防护技术”,实为新型精神控制试验》。发布时间:一分钟前。
喜欢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