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寿惊变
(一)巷陌惊魂
南城的窄巷像被揉皱的纸,青石板路被千百年的脚步磨得发亮,缝隙里嵌着些暗红的泥,细看竟带着铁腥气——是方才锦衣卫马蹄踏碎的血痂。谢明砚拽着王掌柜的后领往前冲,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掌心的旧伤被扯裂,血珠渗进粗布衫,洇出朵暗花。他怀里的龙纹令牌硌着肋骨,冰凉的触感像块烙铁,时刻提醒着他藏在“谢掌柜”身份下的分量——那是大明朝的万里江山,是亿万百姓的生计。
“往左转!”林羽的铁链“哗啦啦”扫过墙根的杂草,缠住追来的锦衣卫靴筒,那汉子重心不稳摔在地上,腰间的佩刀滑出鞘,刀尖在石板上划出火星,映出谢明砚紧绷的侧脸。那侧脸藏在粗布头巾的阴影里,眉骨高挺,下颌线绷得像拉满的弓,即使穿着最普通的短打,也透着股不容错辩的威严。
拐进那扇虚掩的角门时,谢明砚闻到股熟悉的霉味,像极了幼时在东宫书房翻到的旧奏折,纸页间藏着先皇未尽的叹息。废弃宅院的荒草没到膝盖,草叶上的露水打湿裤脚,凉得刺骨。正屋的窗棂挂着半块残破的“囍”字,红绸褪成了酱色,被风扯得猎猎响,像谁在无声地哭。
“躲进柴房!”谢明砚推开门,干草的霉味混着烟火气扑面而来,他突然顿住脚——墙角堆着个破旧的拨浪鼓,木头鼓身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明”字,是他十岁时偷偷给早逝的弟弟刻的,后来在宫变中遗失,竟辗转到了这里。指腹抚过那磨损的刻痕,恍惚间听见幼时弟弟咯咯的笑,混着此刻草堆里孩子压抑的啜泣,像根针戳在心上。
铁芽和狗剩钻进草堆时,谢明砚摸了摸那拨浪鼓,鼓面的蛇皮早已干裂,却还能看出当年他用朱砂点的眼睛。他猛地攥紧鼓柄,木刺扎进掌心,与龙纹令牌的棱角一起,在肉里刻下两道深痕。这痛感让他清醒:他不是来寻旧物的,是来给那些埋在矿洞、瘴气池里的孩子讨个公道的。
“他们往西边跑了!”林羽突然开口,声音模仿着通州码头小贩的油滑腔调,尾音带着刻意拖长的颤。谢明砚瞥向他,见他铁链缠在手腕上,链环沾着的血珠正滴在草叶上,像极了漠南草原上血草的汁液——他忽然想起,林羽在沉龟滩救他时,也曾用这样的默契骗过监龟官的耳目。
墙外的马蹄声渐远后,谢明砚靠在柴房门上,听见草堆里传来细微的响动。铁芽正用指尖摩挲那块嵌着乳牙的矿石,月光从门缝漏进来,照在他睫毛上,凝着层薄薄的霜。“我哥说,”孩子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哭腔却又倔强,“矿里的星星比天上亮,因为埋着好多好多想回家的人。”
谢明砚的心猛地一抽。他想起去年冬批漕运奏折时,曾见过“大冶铁矿岁入丰饶”的字样,那时他在御书房里提笔朱批“嘉勉”,笔尖划过纸页的轻响,此刻听来竟像矿镐凿在孩童骨头上的钝响。原来所谓“丰饶”,是用白骨堆成的。
暮色降临时,周御史的书吏翻墙而入,青布衫上沾着些槐花瓣。“大人在茶馆后院等,”他目光扫过谢明砚渗血的掌心,又飞快移开,喉结动了动,“张诚的人封了九门,咱们得从胭脂胡同的密道走。”书吏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敬畏——他虽不知谢明砚的身份,却从周御史的叮嘱里,猜到这“谢掌柜”绝非寻常商贩。
穿巷时,谢明砚瞥见墙根蹲着个卖花姑娘,竹篮里的蔷薇沾着露水,像极了皇后生辰时御花园里新开的那株。他突然想起皇后昨夜递上的请安折,末尾小字写着“京中传闻神铁显灵,愿陛下万寿无疆”,那时他只当是寻常吉语,此刻才知这“万寿无疆”四个字,是用孩童的血写就的。
(二)庙底秘窟
火神庙的山门爬满了爬山虎,绿得发黑的叶子下,藏着些暗红色的抓痕——是被拖进地窖的孩子留下的。谢明砚推开那扇朽坏的庙门,神像的半截身子在月光里泛着青灰,胸腔是空的,里面堆着些干草,竟像个天然的神龛。他望着神像残缺的脸,忽然想起太庙牌位前的香炉,日日燃着的檀香,是否也掩着这样的血腥?
“这边。”林羽的铁链缠上那块青石板,链环扣进石板边缘的凹槽,是工匠们偷偷凿的借力点。他双臂肌肉贲张,铁链勒得手腕发红,石板“嘎吱”一声被掀开,一股浓烈的铁腥气涌上来,混着孩子的汗味、工匠的血味,还有种甜腻的腐味——是黑草的毒在潮热的空气里发酵,像极了官场上那些裹着蜜糖的毒药。
地窖里的油灯忽明忽暗,照亮了十几个蜷缩的身影。最角落里的女娃不过四岁,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总角,发绳是用染血的麻线拧的,怀里紧紧抱着块啃剩的麦饼,饼渣沾在嘴角,像极了他微服时在乡野看见的农家娃,攥着半块杂粮饼就能笑出酒窝。
“谢掌柜?”吊在梁上的工匠突然抬头,他左眼缠着布条,血从布条下渗出来,顺着脸颊淌进嘴里,“您怎么来了……他们说……说明天要把这最后一块神铁铸进‘百福’碑,让我们这些匠人……陪孩子们一起当‘祭品’……”
谢明砚的手猛地按在腰间的短刀上,刀鞘上的龙纹被汗浸湿,变得滑腻。他想起昨日在茶馆后院,王掌柜瘫在地上哭喊“一百个童男,生辰八字属金”时,周御史打翻的茶盏——茶水在账本上晕开,恰好遮住“弘治二十八年”几个字,像在替他掩盖某种迟来的愧疚:这太平盛世的遮羞布下,藏着多少他从未看见的伤口?
“哐当!”地窖口突然传来石板落地的巨响。王掌柜那张惨白的脸出现在火光里,他不知何时咬断了嘴里的破布,此刻正指着谢明砚尖叫:“他就是矿里跑出来的反贼!张公公说了,抓他赏黄金百两,封千户!”
锦衣卫的刀光瞬间刺破黑暗。谢明砚侧身躲过劈来的长刀,短刀出鞘时带起阵风,削断了最前面那汉子的发髻。林羽的铁链同时甩出,缠住王掌柜的脖颈,链环越收越紧,那瘸子的脸涨成紫黑色,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响,像被扔进瘴气池的孩童——谢明砚别过脸,不忍再看,却也清楚:对付这样的恶鬼,容不得半分仁慈。
“往地道跑!”谢明砚挥刀砍断孩子们身上的麻绳,铁芽突然拽住他的衣角,小手冰凉:“我哥的铁弹弓……还在神像后面……”
谢明砚跟着他跑到神像前,果然在空荡的胸腔里摸到个冰凉的物件。铁弹弓的木柄被磨得发亮,刻着“铁生”二字,笔画深得几乎把木头刻穿——是那孩子用矿渣一点点磨的,想来曾无数次在矿道里,用它打飞过叼走干粮的野鼠。
就在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锦衣卫举刀砍向铁芽。谢明砚猛地将孩子护在身后,刀背重重砸在他的肩胛骨上,剧痛让他眼前发黑,却死死攥着铁弹弓不放。掌心的旧伤彻底裂开,血顺着弹弓的木柄往下淌,滴在神像的底座上,像给这无声的神,磕了个带血的头。
“走!”林羽拽着他往地道冲,谢明砚回头时,看见狗剩正吃力地拖着一个腿受伤的小女娃,那孩子的总角发绳挂在草堆上,像株被风吹倒的蔷薇。他忽然想起自己御案上的奏折,那些“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字眼,此刻看来竟如此刺眼——若连孩童都护不住,这江山还有何意义?
(三)宫前对峙
万寿节的太和殿前,阳光亮得刺眼。广场上的贺礼堆成了山,最显眼的紫檀木架上,那块丈高的赤铁矿泛着青黑光泽,“百福”二字用金粉描得发亮,在风里抖着的绸缎衬得它像块活物。
谢明砚站在丹墀下,粗布衫上的血迹已结痂,怀里的龙纹令牌硌得肋骨生疼。他没穿龙袍,没戴冕旒,可脊背挺得笔直,像极了他在皇陵祭祖时,面对列祖列宗牌位的模样——带着敬畏,更带着沉甸甸的责任。
“这便是司礼监说的‘祥瑞’?”谢明砚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他的目光扫过广场上的文武百官,落在张诚身上,那眼神里没有寻常百姓的怯懦,只有洞穿一切的冷。
张诚先是一愣,随即认出这穿粗布衫的汉子,脸上瞬间堆起狞笑:“哪来的刁民!也配议论朝廷祥瑞?此铁采自大冶铁矿,天生百福,是上天佑我大明的兆头!每道福纹都浸过童男之血,最是灵验,保……”
“保谁?”谢明砚打断他,往前走了两步,粗布衫的衣角扫过石阶,带起些尘土,“保你用孩童的血,换个尚书郎?还是保这金粉描的‘福’字,能遮住矿洞里的白骨?”
广场瞬间死寂。百官的目光在谢明砚身上逡巡,有人认出他是微服出巡的“谢掌柜”,脸色骤变;有人不明就里,却被他话语里的威严震慑,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张诚的脸涨成猪肝色,色厉内荏地嘶吼:“大胆!竟敢闯宫辱圣!锦衣卫,拿下这反贼!”
锦衣卫的刀还没出鞘,周御史已捧着账本冲出来,膝盖重重磕在地上:“陛下——”他喊出这两个字,又猛地顿住,飞快改口,“诸位大人!此乃大冶铁矿的罪证!张诚用黑草炼毒,杀孩童铸伪铁,桩桩件件,皆有实证!”他将账本高高举起,纸页被风掀起,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个名字旁都记着“某年某月,用于浸铁”。
铁芽突然从谢明砚身后跑出来,举起那块嵌着乳牙的矿石,小手抖得厉害:“这是我哥的牙!他们把他扔进瘴气池,说这样‘神铁’才会显灵!”他的声音劈了叉,像被风扯断的琴弦,“我哥说,天上的星星是回家的路,可他再也回不来了……”
狗剩也跟着喊,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清亮:“那字是凿的!我看见他们用铁钎凿,用我们的血浇!张公公还说,等万寿节过了,就把我们都扔进熔铁炉!”
孩子们的哭声像针,扎在每个人心上。谢明砚看着那些孩子,看着他们磨破的草鞋、冻裂的小手,看着铁芽眼角的泪、狗剩攥紧的拳头,突然攥紧了掌心的龙纹令牌。令牌的棱角深深嵌进肉里,疼得他眼眶发热——这些孩子,本该在田埂上追蝴蝶,在爹娘怀里撒娇,却被拖进这人间地狱,只因为有人想借“祥瑞”往上爬。
“张诚。”谢明砚的声音陡然转沉,粗布衫下的脊梁挺得更直,“你说这铁能保万寿无疆?”
张诚被他看得发怵,却依旧嘴硬:“是又如何?此乃天意!”
“天意?”谢明砚冷笑一声,突然扬手,短刀脱手飞出,正中那块赤铁矿的底座。只听“哐当”一声巨响,矿石摔成两半,碎铁里滚出些白森森的东西——是孩童的指骨,被铁水浇成了一团,指节上还留着未褪尽的皮肉,像在无声地抓挠。
广场上一片惊呼,有人捂住嘴,有人别过脸,连最镇定的老臣都变了脸色。
“这便是你说的天意?”谢明砚指着那些碎骨,声音在广场上回荡,“用一百二十个孩子的命,换块染血的石头,这就是你给朕……给朝廷献的贺礼?”他差点说出“朕”字,及时顿住,可那语气里的威严,已让在场所有人明白——这不是普通的“谢掌柜”。
张诚瘫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突然怪笑起来:“是又如何!这天下哪有真祥瑞?不过是骗骗百姓的把戏!你们这些官,谁没沾过这样的光?谁没靠假祥瑞爬过阶?”
“至少我没有。”谢明砚盯着他,一字一句道,“从今日起,大明不兴这血腥的‘祥瑞’。”他看向周御史,目光锐利如刀,“周御史,传我口谕——彻查所有祥瑞案!凡用百姓血泪伪造者,凌迟处死!凡纵容包庇者,同罪!”
“口谕”二字一出,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遵旨”。张诚这才如梦初醒,看着眼前穿粗布衫的汉子,嘴唇哆嗦着:“你……你是……”
谢明砚没理他,只是弯腰捡起那半块铁弹弓,上面“铁生”二字被血浸得发黑。他想起自己微服时听过的民谣:“皇帝老儿住金殿,哪知百姓苦黄连。”此刻他站在这金殿前,终于懂了——所谓帝王,不是住在金殿里听赞歌,是要走进黄连地里,替百姓尝那苦。
三日后,大冶铁矿的瘴气池被填平,立了块“童子碑”,刻着一百二十个名字。铁翁拄着铁生的铁弹弓改做的拐杖,在碑前摆了碗麦饼,是用狗剩爹教的法子做的,粗粝的饼面上撒着芝麻,风一吹,碎渣落在草上,像无数颗微小的星。
谢明砚站在碑前,林羽递过来块从火神庙找到的铁弹弓碎片,上面还留着铁生的刻痕。他没穿龙袍,依旧是那身粗布衫,怀里的龙纹令牌却不再冰凉——掌心的血渗进令牌的纹路,像给这冰冷的权力,镀上了层温热的血肉。
“往哪去?”林羽的铁链缠在手腕上,链环沾着的血早已干透,变成暗褐色。
谢明砚望向远方,那里的炊烟正袅袅升起,混着麦饼的香,终于压过了矿洞的铁腥、瘴气池的腐臭、地窖的霉味。“江南说有瑞莲,”他轻声道,指尖抚过弹弓上的刻痕,“去看看那花瓣上的‘太平’,是不是真的长在泥里,而不是浸在血里。”
铁芽把那块嵌着乳牙的矿石放进碑前的石盒,狗剩则用碎铁在地上画了朵花,花瓣歪歪扭扭的,却比任何金粉描的“福”字都鲜活。风穿过新绿的草叶,带着泥土的腥气——那是新生的味道。
谢明砚知道,这不是结束。但此刻,他握着那半块铁弹弓,站在阳光下,终于敢对那些埋在地下的眼睛说:我看见了。我来了。
喜欢乌纱劫血墨山河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乌纱劫血墨山河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