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元圣张大山于青石村试验田内亲授“花粉之秘”后,整个皇家格物学院农学司便彻底陷入了一种近乎于疯狂的“科研狂热”之中。
首席大司农李淳风和他麾下那数百名帝国最顶尖的农业专家们,就如同得到了一部可以窥探天地造化秘籍的修行者,将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这场前无古人的“创造神种”的伟大事业里。
青石村那片原本就守卫森严的皇家试验田如今更是被列为了最高等级的禁区。一队由京城禁卫军亲自派驻的精锐兵卒日夜巡逻,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靠近半步。
试验田内数百亩的土地被整齐地分割成了上千个独立的小区。每一个小区都用白色的纱帐严密地笼罩着,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片漂浮在绿色海洋之上的白色云朵,充满了神秘而又神圣的气息。
纱帐之内,农学司的学子和技术员们正以一种近乎于“绣花”般的精细与专注进行着他们的工作。
他们严格遵照元圣所传授的“人工授粉,杂交育种”之法,将从帝国各地乃至海外搜集来的数千种不同性状的水稻、小麦、粟米等作物的“父本”与“母本”进行着无数次的、系统的、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交叉组合。
他们用最柔软的羊毫毛笔小心翼翼地从一株稻穗上蘸取花粉,再轻轻地将其涂抹到另一株水稻的柱头之上,整个过程轻柔得如同蝴蝶在花间起舞,生怕惊扰了这场神圣的“生命联姻”。
他们为每一组“联姻”都建立了详尽的“谱系档案”。
“青石甲字营,一号田,父本‘青石一号’,母本‘岭南野生抗风稻’,授粉日期启元十九年七月初三。”
“青石乙字营,七号田,父本‘西域耐旱红麦’,母本‘中原高产白麦’,授粉日期启元十九年七月初五。”
……
每一个纱帐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可能。每一个组合都承载着解决帝国未来百年粮食危机的沉甸甸的希望。
这个过程是枯燥的也是漫长的。
失败,是家常便饭。
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有的杂交组合根本无法结出种子,有的即便结出了种子其后代的性状也驳杂不堪甚至比它们的“父母”还要差劲。
但李淳风和他的团队没有气馁。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一项足以与神明比肩的“创造”伟业,任何的急躁与功利都是对这份事业的亵渎。
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看似单调的授粉、记录、筛选、再授粉、再记录、再筛选……
……
时间就在这份充满了希望的枯燥等待中缓缓流逝。
一年后。
当第一代杂交种子收获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兼具了父母本部分优良性状的后代,但其表现并不稳定,离真正的“神种”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朝堂之上开始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一些守旧派的官员私下里议论纷纷,认为那所谓的“杂交育种”不过是安国公又一次的“故弄玄虚”,是违背天道自然规律的“无用之功”。
然而皇帝宁宣宗在收到了李淳风呈上的详细实验报告之后,却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力排众议。他不仅没有削减对农学司的投入反而下旨将更多的皇家田亩划拨为试验田,并再次追加了百万两白银的专项研究经费。
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全天下宣告了他对“格物科学”的……绝对信任!
两年后。
当第三代杂交种子长成时,奇迹,终于发生了。
……
大宁启元二十一年,秋。
青石村的皇家试验田内,迎来了一个足以被载入史册的丰收之日。
皇帝宁宣宗竟亲率内阁所有核心大臣,以及各部尚书,乘坐专列,不远千里亲临此地。
他们要亲眼见证那个传说中的“神种”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当他们走进那片早已被清理干净的试验田时,所有人都被眼前那金灿灿的、充满了丰收喜悦的景象给深深地震撼了。
只见在试验田的最中央,一片与其他稻田明显不同的“黄金稻田”正迎着秋日的阳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那片稻田里的水稻植株明显比寻常的“青石一号”要矮壮了许多,粗壮的秸秆如同一根根坚韧的竹竿,即便是在开阔的田野之上也丝毫没有倒伏的迹象。
而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它们头顶上那沉甸甸的稻穗!
那稻穗是如此的饱满如此的巨大,每一株上面都缀满了密密麻麻的金黄色谷粒,压得那坚韧的稻秆都不得不谦卑地弯下了腰,仿佛是在向创造了它们的“神明”……致敬!
“这……这就是……”皇帝的声音因为过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回陛下!”首席大司农李淳风此刻早已是老泪纵横,他激动地跪倒在地,声音嘶哑而又充满了无尽的自豪!“这……这便是我农学司,历时两年,历经数万次失败,方才培育出的……集高产、抗风、抗病于一身的全新神种——”
“青石二号!”
“开镰!”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早已等候多时的数十名经验最丰富的老农走入田中,用他们手中那锋利的镰刀,小心翼翼地开始收割。
打谷、扬场、称重……
每一个环节都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进行得一丝不苟。
当最后的称重结果由户部尚书张豆子亲自核验之后,报到御前时。
一个足以让在场所有人血液都为之沸腾的数字,清晰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启禀陛下!”张豆子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了调,“‘青石二号’试验田,合计一亩三分地,实收干谷……一千一百二十斤!折合……亩产,八百六十一斤!!!”
轰——!!!!
亩产八百六十一斤!
这个数字如同一道最璀璨的闪电,劈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脑海之中!
整个试验田瞬间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难以置信的……巨大欢呼!
“天呐!亩产八百六十斤?!这……这怎么可能?!”
“比‘青石一号’足足高出了三成还多啊!这……这哪里是稻谷?这分明是……金子啊!”
“神迹!这才是真正的神迹啊!”
所有的大臣都失态了。他们如同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乡下土财主一般,冲到那堆积如山的金黄色谷堆前,伸手抓起一把沉甸甸的谷粒,脸上写满了狂喜与震撼。
他们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帝国那即将到来的、无可避免的粮食危机,将被……彻底化解!
它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拥有更强大的国力!
它更意味着,他们,正在亲眼见证一个……再无饥馑的、真正的黄金盛世的……到来!
皇帝宁宣宗快步走上前,他同样抓起一把沉甸甸的稻谷,感受着那份独属于丰收的厚重与喜悦。
他缓缓地转过身,目光望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只是静静地站在田埂之上,脸上带着欣慰笑容的布衣老人。
他知道,眼前这位早已不仅仅是“工圣”,不仅仅是“元圣”。
他,更是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上的亿万生民,带来了最根本的、生存希望的……
神农!
“元圣……”皇帝的声音,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崇敬,“朕……替天下万民,谢你!”
说着,他这位九五之尊,竟对着那布衣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