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启元二十三年秋。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席卷了整个帝国。“青石二号”神种的全面推广,让大宁朝的粮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迅速填满。千百年来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挂在中原王朝头顶的“饥荒”二字,似乎终于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尘埃。
然而,温饱问题虽已解决,更高层次的需求却也随之而来。
……
紫禁城,御膳房。
深秋的寒意已经开始笼罩京城。皇帝宁宣宗看着御膳总管呈上来的晚膳菜单,那张一向威严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厌倦。
菜单之上,依旧是那些熟悉的、属于秋冬时节的菜肴。
——糟溜鹿尾、红焖羊肉、酱爆野猪蹄……
这些,固然是寻常百姓家一辈子也难得一见的珍馐美味。
但对于早已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帝王而言,这其中,却少了一样东西。
一样,在寒冷的北方冬日里,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绿色。
“又是这些……”皇帝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兴阑珊,“难道,就没有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吗?”
御膳总管闻言,连忙跪倒在地,惶恐地答道:“回陛下,如今秋已深,京郊的菜畦早已尽皆枯萎。除了窖藏的萝卜白菜与南瓜冬瓜之外,实在是……再无半分新鲜绿叶了。若陛下想吃,也只能……等来年开春了。”
“等来年开春……”皇帝喃喃自语,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也最强大的君主。
他,能一言而决万人生死,能一纸令下,调动百万大军。
却,唯独,无法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为自己,也为他最心爱的皇后与子孙们,变出一盘,清脆爽口的……凉拌青瓜。
这,不能不说,是这盛世之下,一个微小,却又真实存在的……巨大遗憾。
……
这声来自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叹息,很快,便通过内阁首辅张小山的渠道,传到了千里之外,那座早已成为帝国“科技圣地”的……青石村。
正在家中,含饴弄孙,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元圣”张大山,在听完儿子的转述之后,只是,淡淡一笑。
“陛下,这是……吃肉吃腻了,想换换口味了啊。”他放下手中正在为孙子削制的木牛玩具,眼中却闪烁起一种,如同孩童般,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狡黠光芒。
“也罢。”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那片,已经开始泛黄的田野。
“既然,咱们,已经让天下人,都吃上了饱饭。”
“那接下来,也该是时候,让他们,尝尝……在三九寒冬里,吃上一口西瓜的滋味了。”
……
半个月后。
一卷由元圣张大山亲笔绘制的、结构极其复杂、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设计的图纸,通过皇家驿传的最高等级渠道,被火速送抵了京城,呈送到了安国公五子,皇家营造司总办张柱子的案头。
图纸的封皮之上,只有四个古朴而又充满了想象力的大字——
“琉璃暖房”。
张柱子在看到这四个字,以及图纸上那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如同水晶宫殿般的宏伟建筑时。
他那颗早已被各种“格物奇迹”锻炼得无比强大的心脏,也再次,被父亲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给深深地震撼了!
在冬天,造一个,温暖如春的房子?
还要用,那比黄金还要昂贵的琉璃,来当墙壁?
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营造”了。
这,简直就是……神话!
但他,对自己的父亲,有着一种近乎于盲目的绝对信任。
他知道,父亲图纸上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绝非是空穴来风。
那背后,必然,蕴含着他自己,还无法完全理解的……无上格物至理!
于是,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刻,便拿着这份图纸,入宫,面呈圣上。
……
御书房内。
皇帝宁宣宗看着图纸上那个,通体由晶莹剔透的琉璃构成,内部却标注着“育秧区”、“瓜果区”、“花卉区”等字样的宏伟建筑,他那颗属于帝王的心,也被彻底点燃了!
“好!好一个‘琉璃暖房’!”他激动地一拍龙椅扶手,“夺天地之造化,逆四时之变幻!此等手笔,也唯有……元圣,方能想得出,做得出!”
“柱子!”他看向下方,同样一脸兴奋的张柱子,“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需要多少钱粮,多少人手!”
“朕,只要,在今年除夕之前,看到,这座……人间仙境,出现在朕的面前!”
“臣,遵旨!”
……
一场,由元圣亲自设计,由皇帝全力支持,由皇家营造司具体执行的“反季节农业”攻坚战,便在京城郊外的皇家农庄之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张柱子,将其兄长张铁牛钢厂里,所有最顶尖的工匠,都抽调了过来。
他们,用最新炼制的、韧性极强的“百炼精钢”,作为暖房的骨架。
再由琉璃厂的老师傅们,用早已成熟的“平板玻璃”吹制之法,烧制出数以万计的、厚达半寸、却又透光性极佳的巨大琉璃板。
然后,再将这些琉璃板,小心翼翼地,镶嵌到钢制的骨架之上,并用特制的、混合了桐油与石灰的“密封胶泥”,将所有的缝隙,都填充得严严实实。
一座,占地超过十亩,通体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梦幻般光彩的巨大“水晶宫殿”,便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而暖房的内部,更是充满了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格物巧思”。
——其一,曰“聚光”。
张柱子,严格遵照父亲图纸上的指示,并结合了墨家典籍中,关于“阳燧”(凹面镜)可以聚光生热的记载。
他命工匠,将暖房的北墙,砌成了一道巨大的、向内凹陷的弧形砖墙,并在墙面之上,铺满了打磨得光可鉴人的铜镜。
如此一来,冬日里那本就珍贵的阳光,在照射进暖房之后,便会被这道巨大的“聚光墙”,再次反射、聚焦到暖房的中央,使得内部的温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其二,曰“保温”。
在暖房的地下,张柱子,设计了一套,极其复杂,却又极其高效的……“地龙供暖”系统。
他在暖房之外,修建了数个巨大的、与钢厂同款的改良式省柴灶。
燃烧时产生的炽热烟气,并不会直接排入空中。
而是,通过一套,如同蛛网般,密布于整个暖房地下的、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中空管道,缓缓流过。
将大地的热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暖房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冷却的烟气,再由一根高达十丈的巨大烟囱,排出。
——其三,曰“循环”。
在暖房的顶端,他还巧妙地,设计了数排,可以由齿轮和杠杆,远程控制开合的……“自动通风窗”。
当白日里,阳光过盛,导致内部温度过高时,便可打开通风窗,散出热气。
而当夜晚,气温骤降时,则可关闭窗户,锁住温暖。
……
聚光,保温,循环……
这座“琉璃暖房”,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房子”。
它,是一个,可以自主呼吸,可以调节温度,可以模拟出“春夏”之气候的……小型人造生态系统!
当第一批,由农学司从南方紧急运来的、最优质的黄瓜、番茄和青椒的种子,被播撒进这片,在寒冬腊月里,依旧温暖如春的土地之时。
所有参与了这座奇迹建筑的工匠和官员们,都怀着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心情,期待着,那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丰收时刻。
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