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2集:《生物识别技术的伦理隐私保护》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林晓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落下。桌角的咖啡已经凉透,窗外的新海市正被夜色笼罩,霓虹灯光透过玻璃映在她收集的资料上——那些印着“星耀科技”logo的文件,边缘已经被她反复翻阅得发卷。

三天前那个匿名来电还清晰地在耳边回响。对方的声音经过变声处理,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星耀科技的‘生活助手’App,根本不是在帮用户,是在偷脸……他们把数据卖给广告公司,还做用户行为预测,连你每天几点回家、喜欢去哪家超市都算得清清楚楚。”

作为《新海都市报》科技板块的记者,林晓对生物识别技术的隐患早有关注。新海市作为全国科技试点城市,三年前就实现了“刷脸出行”,地铁闸机、小区门禁、甚至街边便利店的付款终端,都能通过面部识别完成操作。她自己也曾为了方便,在“生活助手”上注册过账号,现在想来,当时弹出的“用户协议”她根本没仔细看,只是随手点了“同意”。

为了验证举报内容,林晓先以普通用户的身份联系了星耀科技客服。当被问及“面部数据是否会与第三方共享”时,客服的回答滴水不漏:“我们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规,只会在用户授权范围内使用生物信息,绝对不会泄露给第三方。”可当她要求查看具体的授权条款时,客服却以“协议内容需咨询技术部门”为由,再也没有回复。

线索中断的第二天,林晓接到了大学同学周凯的电话。周凯在星耀科技数据中心工作,两人闲聊时,林晓故意提起“生活助手”的便捷性,周凯却突然压低声音:“你少用那个App,我们数据中心最近在加班处理一批‘特殊订单’,说是给合作方提供‘用户画像支持’,具体要什么数据,领导没明说,但要求必须包含面部特征码。”

这句话让林晓心头一紧。她立刻提出想“参观学习”数据中心,周凯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答应帮她申请一个临时访客名额——毕竟,他也对公司最近的反常操作心存疑虑。

进入星耀科技数据中心的那天,林晓特意穿了件带兜帽的外套,把微型录音笔藏在袖口。巨大的服务器阵列发出嗡嗡的低鸣,蓝色的指示灯在黑暗中不断闪烁,像无数双盯着人的眼睛。周凯领着她走过一排排机柜,低声解释:“左边这些是存储用户基础信息的,右边那几台,就是专门存生物识别数据的,面部特征、指纹模板,都在里面。”

就在这时,两个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推着推车走过,车上放着几个加密硬盘。林晓假装整理兜帽,悄悄按下了录音笔的开关。只听其中一人说:“这批数据要赶紧送过去,广告部那边催得紧,说是要根据用户的面部年龄、肤质推荐护肤品。”另一人笑着回应:“这么精准?不怕被用户发现啊?”“怕什么,用户协议里写着呢,‘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可能与合作方共享必要数据’,谁会仔细看?”

这句话,成了林晓调查的关键证据。可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的声音冰冷,带着威胁的意味:“林记者,别多管闲事。星耀科技不是你能惹的,再查下去,对你没好处。”

挂了电话,林晓的手有些发抖。她知道,自己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但她更清楚,如果现在放弃,不知道还有多少用户的隐私会被滥用。她咬了咬牙,把录音文件备份到三个不同的U盘里,然后继续寻找更多线索。

就在林晓忙着整理调查资料时,新海市公安局接到了一起特殊的报案。报案人叫李华,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他说,自己的银行卡在昨天凌晨被人盗刷了五万块,而最奇怪的是,他的银行卡一直在身上,密码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负责这起案件的是刑侦支队的陈峰警官。他从业十五年,破过不少棘手的案子,但盗刷案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你最近有没有用银行卡在什么地方刷过?或者在网上绑定过什么App?”陈峰问。

李华仔细想了想,突然一拍大腿:“对了,上周我去商场买东西,看到有个促销活动,说是用指纹识别就能领取优惠券,我就试了一下。当时工作人员让我把手指放在一个指纹采集器上,还说只是为了验证身份,不会泄露信息。”

陈峰立刻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指纹采集上。他带着队员赶到李华所说的商场,找到了那个搞促销活动的柜台。可此时,柜台已经撤了,只剩下几个空箱子。商场负责人支支吾吾地解释:“这是一家外地公司搞的临时促销,活动结束就走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联系方式。”

线索又断了。陈峰没有气馁,他调取了商场的监控录像,发现那个促销柜台的工作人员在撤离时,带走了一个黑色的设备——看起来像是便携式指纹采集器。他又联系了银行,查看李华银行卡的盗刷记录,发现交易地点是在一家境外的线上赌场,付款方式用的是指纹验证。

“看来,李华的指纹数据被泄露了。”陈峰皱着眉头,“而且,对方不仅拿到了指纹模板,还破解了银行的指纹支付系统。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小偷能做到的,背后肯定有专业的团队。”

就在陈峰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林晓发表在《新海都市报》上的一篇短文——《生物识别技术:便利背后的隐私隐患》。文章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提到了“部分企业滥用用户生物数据”的问题。陈峰立刻意识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掌握着一些他需要的线索。

他通过报社联系到了林晓。当两人在咖啡馆见面时,林晓才发现,原来陈峰也是她父亲的老同事——她父亲退休前,也曾在公安局工作。这层关系,让两人瞬间拉近了距离。

“陈叔,其实我正在调查星耀科技,他们把用户的面部数据卖给广告公司,说不定还涉及更多违法行为。”林晓把录音笔里的内容放给陈峰听,“而且,我怀疑李华的指纹被盗刷,可能也和这类数据泄露有关。”

陈峰听完,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如果真是这样,那问题就严重了。生物识别数据和其他信息不一样,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毕竟,指纹、面部特征这些东西,是一辈子都没法改变的。”

两人决定联手调查。林晓提供她收集到的关于星耀科技的线索,陈峰则从李华的盗刷案入手,追查指纹数据的流向。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星耀科技不仅和广告公司有合作,还和一家境外的数据交易平台有联系。而李华的指纹数据,正是通过这个平台,被卖给了境外的诈骗团伙。

“这家公司简直是在犯罪!”陈峰怒拍桌子,“他们为了赚钱,竟然把用户的生物数据卖到国外,完全不顾用户的财产安全和隐私!”

林晓也很气愤,但她知道,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陈叔,我们得赶紧把这些证据整理好,曝光出去。只有让公众知道真相,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于是,林晓写下了一篇长篇报道——《揭秘星耀科技:你的“脸”,正在被明码标价》。文章详细讲述了她的调查过程,附上了录音证据和数据交易的截图。报道一经发表,立刻在新海市引起了轩然大波。

市民们纷纷恐慌起来。有人赶紧卸载了“生活助手”App,有人去银行取消了指纹支付功能,还有人自发组织起来,到星耀科技总部楼下抗议,要求公司给出说法。

星耀科技的股价在一天内暴跌了30%,公司负责人不得不出面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的追问,他先是矢口否认,说林晓的报道是“不实信息”,可当林晓拿出录音和截图时,他又改口说“是个别员工的违规操作,公司并不知情”,最后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承诺“会立刻整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但公众并不买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举报身边的生物识别数据滥用问题:小区物业私自收集业主指纹用于开门,却没有加密存储;健身房用面部识别签到,却把数据卖给保险公司;甚至有学校要求学生用虹膜识别进教室,理由是“方便管理”。

这些举报,让新海市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市长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生物识别技术监管专项小组”,由市科技局、公安局、司法局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专门负责制定生物识别数据的管理规范。

专项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星耀科技进行全面调查。经过一个月的核查,最终认定星耀科技存在“未经用户明确授权,擅自共享生物识别数据”“未采取安全加密措施,导致数据泄露”等多项违法行为,对公司处以500万元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删除所有非法收集的用户数据。

与此同时,陈峰的团队也成功破获了李华的盗刷案。他们顺着指纹数据的流向,找到了那个境外数据交易平台的国内代理,最终抓获了包括平台负责人在内的12名犯罪嫌疑人,追回了李华被盗刷的五万块钱。

案件告破的那天,李华特意来到公安局,给陈峰送了一面锦旗。“谢谢陈警官,要是没有你们,我的钱可能就找不回来了。”李华激动地说,“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用生物识别了,太不安全了。”

陈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实也不用这么担心。现在政府已经出台了监管政策,以后企业再想滥用生物数据,就没那么容易了。关键是,我们自己也要提高警惕,不管是刷脸还是录指纹,都要先看清授权条款,别随便同意。”

林晓也受邀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生物识别技术伦理与隐私保护”座谈会。会上,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觉得,除了政府监管,还应该建立用户监督机制。比如,让用户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生物数据被哪些机构使用过,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申请删除。”

她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最终,市政府在制定《新海市生物识别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时,特意加入了“用户知情权与删除权”的条款,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向用户明示生物数据的使用范围,用户有权随时查询、更正或删除自己的生物数据”。

几个月后,林晓再次来到星耀科技。此时的公司,已经焕然一新。数据中心门口多了一块“生物数据安全监管点”的牌子,每个进入的人员都需要经过双重身份验证。周凯告诉她:“现在公司对数据管理特别严格,每一笔数据的调用都要经过三层审批,还专门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做安全审计。”

林晓点点头,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这场关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伦理之争,不会就此结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她相信,只要有更多人关注隐私保护,有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就一定能找到技术发展与伦理安全的平衡点。

离开星耀科技时,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光芒洒在新海市的街道上。林晓拿出手机,打开了“生活助手”App——她已经重新注册了账号,不过这一次,她仔细阅读了每一条用户协议,还开启了“数据使用提醒”功能。手机屏幕上,“面部数据仅用于登录验证,未与任何第三方共享”的提示清晰可见。

林晓笑了笑,把手机放进兜里。她知道,保护隐私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每一个人都迈出一小步,就能汇聚成推动进步的巨大力量。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一切,为守护大家的隐私,一直走下去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