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圣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2集:《苗医在网络直播的热潮》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直播间里的草药香

“家人们看仔细了,这株带绒毛的植物叫紫苏,叶子揉碎了有股清香味,夏天煮水喝能祛暑,还能和生姜一起煮来缓解风寒感冒……”

镜头前,58岁的苗医石阿婆正坐在自家堂屋的竹椅上,手里捧着一株新鲜的紫苏,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拂过叶片上的绒毛。她身后的木架上摆满了玻璃瓶,里面装着晒干的草药,标签上用苗汉双语写着名称和功效。手机支架旁,一只竹编的药篮里放着刚从后山采来的薄荷、金银花,翠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

石阿婆的孙子石林是这场直播的“幕后推手”。半年前,在县城做电商的石林回村探亲,看到奶奶每天坐在门口给邻里看病,院子里晒满了草药,却鲜少有年轻人愿意学。那时他正刷着直播,突然想到:“现在大家都爱在网上学东西,为啥不把奶奶的苗医本事搬到直播间里?”

起初石阿婆死活不同意。“咱苗医的本事是靠口传心授,对着个小屏幕讲,人家能信吗?”她一辈子在湘西的苗寨里行医,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连智能手机都用不利索,更别说直播了。石林没气馁,每天手把手教奶奶用手机,还把村里的年轻人叫来当“观众”,让奶奶先对着他们练。慢慢地,石阿婆习惯了镜头,也开始期待每天的直播——她发现,直播间里有好多人等着听她讲草药知识。

这天直播刚开场,弹幕就热闹起来。“阿婆早!今天教我们做什么呀?”“上次跟着阿婆做的驱蚊香囊特别好用,我家孩子再也没被蚊子咬了!”石阿婆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文字,脸上笑出了褶子,指了指药篮里的薄荷:“今天教大家做薄荷柠檬茶,夏天喝着清爽,还能解腻。”

她一边演示,一边慢悠悠地讲解:“薄荷要选带尖的嫩叶,洗干净了用盐水泡五分钟,去掉灰尘。柠檬切片,记得把籽去掉,不然会苦。然后把薄荷和柠檬放进杯子里,加一勺蜂蜜,用温水冲——可别用开水,会把蜂蜜的营养破坏了。”石林在一旁帮着递东西,还时不时补充:“家人们要是没有新鲜薄荷,用晒干的也可以,功效差不多,就是香味淡一点。”

正讲着,一条弹幕引起了石阿婆的注意:“阿婆,我最近总觉得胃里胀,吃不下东西,怎么办呀?”石阿婆停下手里的动作,认真地问:“你是不是经常熬夜?吃饭有没有按时吃?”弹幕那头的网友很快回复:“对!我是做设计的,经常加班到半夜,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顿。”

石阿婆点点头,从木架上取下一个装着晒干山楂和麦芽的瓶子:“你这是脾胃虚弱了。可以用山楂和麦芽各10克,加几片生姜,煮水喝,每天喝一次,喝上一周看看。另外,再忙也要按时吃饭,晚上尽量别超过11点睡觉——熬夜最伤脾胃了。”她还特意叮嘱:“要是喝了没效果,或者疼得厉害,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咱苗医的方子能调理,但不能替代医院的治疗。”

这样的互动在直播里很常见。石阿婆从不夸大苗医的功效,每次有人问起病症,她都会先问清楚症状和生活习惯,再给出建议,最后总要加上一句“不舒服就去医院”。石林说:“奶奶常跟我说,行医要讲良心,不能为了赚钱误导别人。”

为了让网友更直观地感受苗医的效果,石林还邀请了村里的人来直播间分享。那天来的是村民王秀莲,她之前因为风湿,膝盖疼得连路都走不了,去医院开了药,效果却不明显。后来找石阿婆看,石阿婆用艾草、生姜和透骨草给她做了热敷包,还教她按摩膝盖周围的穴位。坚持了三个月,王秀莲的膝盖不疼了,还能下地干活。

“你们看,我现在能蹲能站,一点不费劲!”王秀莲在镜头前演示着,还掀起裤腿,露出膝盖上淡淡的疤痕:“之前这里肿得跟馒头似的,现在全好了。阿婆的方子管用,还便宜,比去医院花的钱少多了。”弹幕里顿时炸开了锅:“太神奇了!”“阿婆能不能教我们做那个热敷包?”石阿婆笑着答应:“下次直播就教,材料都是常见的,大家在家就能做。”

随着直播的次数越来越多,石阿婆的粉丝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十人涨到了几万人。有不少粉丝是城里人,他们对苗医文化充满了好奇,经常问:“阿婆,这些草药是怎么采的呀?”“苗医是不是还有很多厉害的方子?”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石林偶尔会带着奶奶去后山采药,开“户外直播”。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石阿婆就背着竹篓,拿着镰刀,带着石林往山里走。山里的雾气还没散,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清香。石阿婆一边走,一边指着路边的植物:“这是蒲公英,叶子能炒菜,根能煮水,能清热解毒。那个开着小黄花的是蒲公英,别跟苦苣菜弄混了——蒲公英的茎是空心的,苦苣菜的茎是实心的。”

镜头里,石阿婆的动作很熟练,她采草药时,会只采一半,留下另一半让它们继续生长。“山里的草药是老天爷给的,不能采绝了,得给后人留着。”她一边说,一边把采好的草药放进竹篓里,还时不时拨开草丛,看看有没有受伤的小动物——要是遇到,她会用草药给小动物包扎伤口。

这场户外直播吸引了很多人观看,有个粉丝留言:“阿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草药,原来身边的植物还有这么多用处。”还有人说:“看着阿婆在山里采药,感觉特别治愈,好像自己也去了山里一样。”

直播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苗医,还帮村里解决了草药的销路问题。之前村里的人采了草药,只能拿到县城的集市上去卖,价格低,还不好卖。现在,有粉丝知道村里有新鲜的草药,就会私信石林,想要购买。石林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专门负责把村民采的草药进行筛选、晒干、包装,然后通过电商平台卖给粉丝。

“之前我采的金银花,在集市上一斤只能卖20块,现在通过合作社卖,一斤能卖40块,收入翻了一倍。”村民石建国笑着说,他现在每天除了种地,就去山里采草药,日子比以前富裕多了。石林还在直播间里推出了“草药认养”活动,粉丝可以认养山里的一株草药,合作社负责打理,等草药成熟了,再把晒干的草药寄给粉丝。这个活动一推出,就有很多粉丝报名,大家都说:“能认养一株草药,还能学到知识,特别有意义。”

有一次,一个来自新疆的粉丝私信石林,说他的母亲有严重的失眠,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想问问石阿婆有没有办法。石阿婆听了,让粉丝把他母亲的症状详细说清楚,还问了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之后,石阿婆给粉丝寄了一个养生香囊,里面装着薰衣草、合欢花和远志,还教他用酸枣仁、百合和茯苓煮水给母亲喝。粉丝按照石阿婆的方法做了,一个月后,他给石林发来了消息,说他母亲的睡眠好了很多,能一觉睡到天亮了。

“太感谢阿婆了!我之前还担心隔着这么远,阿婆的方子不管用,没想到真的有效果。”粉丝的话让石阿婆很开心,她跟石林说:“你看,不管多远,只要能帮到别人,咱这直播就没白开。”

现在,石阿婆的直播已经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每天到了直播时间,村里的人都会聚到石阿婆的院子里,有的帮着递草药,有的帮着回复弹幕,还有的年轻人跟着石阿婆学认草药、学方子。石林说:“之前村里的年轻人都想着往外走,现在有不少人愿意留下来学苗医了,奶奶的本事终于有了传承人。”

这天直播结束后,石阿婆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手里拿着粉丝寄来的感谢信。石林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刚泡好的薄荷柠檬茶:“奶奶,今天累了吧?喝杯茶歇歇。”石阿婆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清爽的薄荷味在嘴里散开。她笑着说:“不累,看着那么多人喜欢苗医,愿意学苗医,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院子里的草药还在散发着清香,手机屏幕上,粉丝的留言还在不断滚动。石阿婆知道,她的直播间就像一座桥,一边连着古老的苗医文化,一边连着外面的世界。通过这座桥,苗医的智慧会传到更远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而那些翠绿的草药,也会在直播间里,继续散发着属于它们的光芒。

《医圣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医圣传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