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1章 团队建设,凝聚力量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山村的石板路上,夏澜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手中的名单皱起了眉头。乡村旅游规划已经实施三个月,虽然初见成效,但她清楚感觉到团队之间的隔阂——老村民与新来的年轻人互相看不惯,传统手工艺人与现代设计师理念不合,甚至连村委会内部也时有摩擦。

\"夏书记,您要的名单。\"村会计小李递过来一份表格,\"这是目前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所有人员名单,按您要求分了组。\"

夏澜接过表格,手指在几个名字上轻轻敲打:\"老张和王大山还在一个组?他们不是有过节吗?\"

小李撇了撇嘴:\"可不是嘛,昨天又吵起来了。王大山说他家老宅前的空地要改成花园,老张非说那是集体用地,不能随便动。\"

夏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转身走向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村民的特长和性格特点。这是她三个月来走家串户的记录,现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通知所有人,明天上午九点,在文化广场举行团队活动。\"夏澜合上笔记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就说要搞'乡村记忆拼图'。\"

小李一脸茫然:\"啥拼图?\"

夏澜神秘地笑了笑:\"去了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夏澜就来到广场布置场地。她在中央摆了一个大圆桌,周围放了几十把椅子,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青山村老地图。陆陆续续有村民到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老照片、农具、绣品、甚至还有破旧的玩具。

\"夏书记,按你说的,我带了爷爷留下的烟袋。\"王大山晃了晃手里的老物件,\"可这跟旅游发展有啥关系?\"

夏澜接过烟袋,轻轻放在地图上王家老宅的位置:\"待会儿您就知道了。\"

九点整,广场上已经坐了七八十号人,老中青三代都有。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像一座微型博物馆。夏澜站在中央,环视众人,清了清嗓子。

\"各位乡亲,今天请大家来,是想一起玩个游戏。\"她声音清亮,\"咱们村搞旅游发展,光靠一个人不行,必须团结起来。但首先,我们得互相了解。\"

她拿起王大山带来的烟袋:\"比如这件,背后就有故事。王叔,能跟大家说说吗?\"

王大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这烟袋是我爷爷的,他是村里第一个拖拉机手。那时候全村人都羡慕他...\"说着说着,他的声音渐渐洪亮起来,眼中闪着光,\"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去地里,我坐他旁边,闻着这烟袋的味道...\"

场下不少老人点头附和,有人喊道:\"老王头那手扶拖拉机开得可溜了!\"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夏澜趁热打铁,邀请其他人分享。老张带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说是他年轻时参加全县收割比赛得的奖;李奶奶拿出一件褪色的绣花围裙,是她出嫁时母亲给的嫁妆;连平时沉默寡言的木匠老陈都展示了一把自制木枪,说是小时候最爱的玩具。

轮到年轻人时,小林团队展示了他们用无人机拍摄的村庄全景视频。当熟悉的山水以全新视角出现在屏幕上时,老人们发出阵阵惊叹。

\"原来从天上往下看,咱们村这么好看!\"

\"那条小河弯得跟龙似的!\"

夏澜注意到,当小林讲解拍摄技巧时,几个原本对年轻人有意见的老人听得格外认真。而年轻人看到老人们珍藏的老照片时,眼中也流露出前所未有的敬意。

活动持续到中午,气氛越来越热烈。夏澜适时抛出主题:\"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每个人都是青山村历史的一部分。现在搞旅游发展,就是要让这些故事活起来。\"

她拿起一张纸:\"我提议成立几个特别小组。第一个是'老物件修复组',负责整理今天展示的这些宝贝。\"

老张立刻举手:\"我报名!我家以前开过修理铺。\"

出乎意料的是,王大山也站了起来:\"我...我也行。我爷爷那辈的东西,我最清楚。\"

夏澜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太好了,就请老张和王叔共同负责这个组。\"

两人对视一眼,虽然还有些别扭,但都没反对。夏澜知道,这是个好的开始。

接下来几天,村里的氛围悄然变化。最明显的是\"老物件修复组\"的进展。老张和王大山为了修复一台老式收音机,竟然一起熬了两个通宵。当那台尘封多年的老机器再次响起沙哑的戏曲声时,两人激动得像个孩子。

\"夏书记,你猜怎么着?\"一天清晨,老张兴冲冲地跑到村委会,\"我和老王发现他爷爷那台拖拉机的零件还在仓库里!我们想把它修复出来,当展品!\"

夏澜惊喜不已:\"太好了!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说。\"

\"就是...\"老张搓着手,\"老王说想把它放在他家老宅前,可那地方...\"

\"是集体用地,我明白。\"夏澜思索片刻,\"这样吧,我们做个'露天农机博物馆',不只放拖拉机,把村里其他老农具也集中展示。位置就在王家老宅前的那片空地,但属于村集体所有,如何?\"

老张一拍大腿:\"妙啊!我这就去跟老王说!\"

看着老张匆匆离去的背影,夏澜会心一笑。她翻开笔记本,在\"矛盾调解\"一栏打了个勾。

团队建设的第二步是技能互补。夏澜发现,村里不少老人有传统手艺,但不懂销售;年轻人熟悉网络,却缺乏产品。如何让两者结合?

她找到编织能手李婶和刚大学毕业的小刘。李婶的竹编手艺在村里数一数二,但做出来的篮子、簸箕只能卖给附近村民;小刘学的是电子商务,正愁没产品可卖。

\"李婶,您能教小刘编竹篮吗?\"夏澜提议,\"小刘可以在网上卖,利润分成。\"

李婶起初不情愿:\"我这手艺是祖传的,不随便教人。\"

小刘立刻表态:\"李奶奶,我可以拜您为师!而且网上卖的价格能翻好几倍,我只要三成就行。\"

经过一番劝说,李婶勉强同意试试。谁也没想到,这个组合后来成了村里的明星搭档。李婶的传统竹编加上小刘的创意设计,变成了时尚的\"复古风\"收纳篮,在电商平台上一炮而红,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

\"夏书记,你看!\"一天下午,小刘兴奋地举着手机跑来,\"有家日本公司要订一千个定制竹篮!\"

夏澜仔细查看邮件,确认不是骗局后,立即组织扩大生产。她将村里会编织的妇女集中起来,成立\"青山竹艺合作社\",由李婶负责技术指导,小刘负责销售和设计。

\"咱们这是把老手艺变成金饭碗了!\"李婶数着第一个月的分成,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团队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随着项目增多,问题也开始浮现。最大的挑战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工作方式冲突。

\"他们整天抱着电脑,哪像干活的样子!\"一次村民会议上,老张抱怨道。

小林团队也不满:\"老人们太保守,一点改动就反对,项目进度都拖慢了。\"

夏澜意识到,单纯的调解已经不够,需要更系统的团队建设。她决定组织一次\"村庄愿景工作坊\"。

周末,她把所有项目参与者带到村小学教室。墙上贴满了村庄的照片和规划图,桌上摆着彩笔和纸张。

\"今天,请大家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一起画画。\"夏澜的话引来一片疑惑的目光,\"不是普通的画,而是画出你心目中五年后的青山村。\"

起初大家将信将疑,但随着彩笔在纸上涂抹,气氛逐渐活跃。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画中的元素惊人地相似——青山绿水、古朴的民居、热闹的街道、笑脸盈盈的村民...

\"看,我们想要的未来其实是一样的。\"夏澜展示着大家的作品,\"只是实现的方式可能有不同看法。\"

她趁热打铁,组织大家分组讨论,列出实现这个愿景需要做的事情,再归类整理。当所有纸条贴在墙上时,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已经在做大部分事情了,只是缺乏协调。

\"我明白了!\"小林突然站起来,\"我们设计师总想着快出效果,但老人们更在乎保护传统。其实可以结合——外观保持传统,内部现代化!\"

老张也豁然开朗:\"就是说,房子外面还是青砖灰瓦,里面可以用现代材料?\"

\"没错!\"小林兴奋地说,\"这样既保护了风貌,又提高了舒适度!\"

会议结束时,夏澜提出了\"每月之星\"评选计划,奖励对村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团队成员。更妙的是,由各组轮流提名和评选,促进相互了解。

第一个月,获奖的是李婶和小刘。当两位\"明星\"站在台上,捧着村民们亲手制作的奖状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李婶激动得直抹眼泪:\"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拿奖状!\"

团队凝聚力逐渐增强的效果,在一个暴雨夜得到了最好验证。那天晚上,气象局突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刚刚建好的文化广场面临积水威胁。夏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广场低洼处已经开始积水。

她二话不说,抄起铁锹就开始挖排水沟。雨水很快打湿了她的衣服,泥水溅了满脸。正当她奋力挖掘时,身后突然传来喊声。

\"夏书记,我们来帮你!\"

回头一看,老张带着十几个村民冲了过来,有的拿工具,有的扛沙袋。更让她感动的是,小林和他的团队也冒雨赶来,还带来了抽水设备。

\"你们怎么都来了?\"夏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老张一边堆沙袋一边说:\"看你办公室灯亮着,就知道你在这儿。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扛?\"

小林调试着抽水机:\"微信群都炸了,大家都说要来保护咱们的新广场!\"

雨越下越大,但赶来的人却越来越多。王大山开着拖拉机运来了沙石;李婶带着妇女们煮了姜汤;连八十多岁的陈爷爷都拄着拐杖来送雨具...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两小时,排水沟挖好了,低洼处垒起了防水墙,贵重器材也转移到了安全地方。当暴雨达到顶峰时,文化广场已经做好了全面防护。

浑身湿透的夏澜看着忙碌的村民们,眼眶发热。这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这不是简单的劳动力叠加,而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

第二天天晴,阳光照耀下,文化广场安然无恙。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场意外成了团队建设的最佳催化剂。曾经有隔阂的村民们在共同奋战后,关系明显融洽了许多。

\"夏书记,昨晚那场面,让我想起了年轻时修水库的日子。\"老张感慨地说,\"那时候全村人也是这样齐心协力。\"

夏澜微笑着点头:\"这就是我们青山村的精神。现在有了这种凝聚力,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协作的效率显着提高。老手工艺人与年轻设计师的合作越来越默契;民宿经营者与农产品销售者形成了稳定供应链;甚至孩子们都组成了\"小小导游团\",为游客讲解村庄历史。

一个月后的村民代表大会上,夏澜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青山村被评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将获得额外资金支持。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她真诚地说,\"记得三个月前,我们还在为各种分歧争吵。现在看看,我们证明了青山村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有多大!\"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夏澜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笑脸——老张和王大山坐在一起,李婶和小刘互相竖大拇指,小林团队与村里的年轻人勾肩搭背...

她知道,真正的团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而是日积月累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有了这样的团队,青山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会议结束后,夏澜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青山。微风拂过,带来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她深吸一口气,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团队如树,扎根于共同的历史与记忆,生长于彼此的信任与支持,最终结出甜美的果实...\"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