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薄雾笼罩着青山村。夏澜独自登上茶山最高处的观景台,俯瞰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茶田如梯,层叠而下;白墙灰瓦的民居点缀其间;新建的游客中心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三年前那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手机震动起来,是县里的通知:青山村被推荐参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需提交五年发展规划,一周后答辩。
夏澜深吸一口气,茶香的清冽沁入心脾。这既是荣誉,更是挑战。青山村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是满足于现状,还是向更高目标迈进?
回到村委会,她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投影仪上显示着近三年的关键数据:游客量年均增长35%,但最近半年增速放缓至15%;民宿数量从5家增至32家,但入住率下降10个百分点;茶叶及相关产品收入占比从80%降至60%...
\"各位,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夏澜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青山村要成为全国一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必须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
她提出了规划编制的\"三个立足\"原则:立足文化根脉、立足村民福祉、立足长远发展。会议决定成立专项小组,分头调研、汇总思路,三天后出初稿。
接下来的72小时,夏澜几乎踏遍了青山村的每个角落。她走访茶农,记录他们对产业发展的期望;与返乡青年座谈,倾听他们的创新想法;甚至蹲在村口小卖部,观察游客的消费习惯。
最让她触动的是与张德福老人的长谈。老人捧出祖传的茶箱,里面整齐摆放着发黄的《茶经》手抄本、古旧的茶具和几包珍藏的老茶。
\"夏书记,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老人粗糙的手指轻抚书页,\"上面写着'茶道贵恒,创新贵真'。咱青山村要往上走,得记住这个理儿。\"
夏澜心头一震。这句话不正点中了发展的要害吗?既要坚守文化本真,又要持续创新突破。
三天后,规划初稿出炉。夏澜在白板上画出\"一核两翼三区\"的空间布局图:\"一核\"是茶文化体验核心区;\"两翼\"是东侧生态保育区和西侧创新示范区;\"三区\"则是民宿聚落区、文创工坊区和研学教育基地。
\"目标很明确——三年内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标杆,五年内打造国际知名的茶文化目的地。\"夏澜的激光笔在白板上划出清晰路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四大工程。\"
第一是\"文化深耕工程\"。系统整理青山茶文化,建立档案库和活态传承机制。张德福等老艺人的技艺将被全程记录,制成数字化教材;古茶坊遗址修复后,将作为开放式博物馆;甚至计划筹建\"中国茶文化研究院\"分院。
\"这不只是保护,更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夏澜强调,\"比如张叔的茶艺,我们可以开发VR体验,让游客'穿越'到百年前参与制茶。\"
第二是\"产业升级工程\"。茶叶产业从单一农产品向全链条延伸,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旅游服务从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推出\"茶+\"系列——茶+瑜伽、茶+书画、茶+音乐...
王伟提出疑问:\"会不会太杂了?我们的核心优势还是茶啊。\"
\"茶是根,但不是全部。\"夏澜展示了一张游客需求分析图,\"现代旅游追求多元体验。我们要以茶为媒,让游客感受到完整的生活方式。\"
第三是\"科技赋能工程\"。建设\"智慧茶村\",实现游客服务、产业管理、生态监测的数字化。王伟负责的茶园物联网系统将升级,游客扫码就能看到手中茶叶的\"前世今生\"——从哪片茶园、何时采摘、谁人炒制...
\"还能加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王伟兴奋地补充,\"这样高端客户就更信任我们的产品质量了!\"
第四是\"人才振兴工程\"。建立村级职业培训学校,培养茶艺师、民宿管家、文创设计师等专业人才;设立创新基金,支持村民和返乡青年创业;甚至计划与高校合作,开设茶文化相关专业课程。
\"最关键的,是要让每个村民都成为青山村的'形象大使'。\"夏澜展示了一张对比图,\"从茶园到餐桌,从民宿到商铺,服务标准化、特色化、人性化。\"
规划初稿讨论热烈,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最大的分歧在于生态保护区的划定——夏澜坚持将东山头30%的优质茶园划为绝对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
\"这可是最好的地块!\"村委老王急得直拍桌子,\"搞几个高端民宿,一年能多赚几百万!\"
\"老王,记得咱们村的'水浸茶'怎么来的吗?\"夏澜反问,\"正是因为保留了自然生态,才有那场洪水带来的特殊风味。生态是我们的金饭碗,不能砸了换铜板。\"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夏澜的坚持得到多数支持。保护区不仅不开发,还要种植更多本土树种,打造\"生态茶园\"示范点。
规划定稿那天,夏澜特意安排在古茶坊遗址举行仪式。张德福老人穿上珍藏的茶礼袍,主持了一场简朴的祭茶仪式。袅袅茶香中,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依次在规划书上签字,象征着承诺与责任。
\"夏书记,这规划好是好,可钱从哪来?\"签字后,李婶小声问道。
夏澜早有准备。她展示了多元筹资方案:村集体出资30%,申请各级扶持资金30%,剩余40%通过合作经营引入社会资本,但村民必须保持51%的控股权。
\"还有这个。\"她神秘地拿出一份意向书,\"省文旅集团看中了我们的规划,愿意投资共建研学基地,但必须确保文化原真性和生态保护。\"
一周后的县级答辩会上,青山村的规划引起轰动。评委们盛赞其\"既有战略高度,又接地气\",特别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平衡的设计,被作为典范在全县推广。
\"夏澜同志,\"答辩结束,县委书记特意留下她,\"你们这个规划,我看不止县级水平,完全可以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试点。\"
带着这份肯定,夏澜回村立即启动了\"规划落地百日攻坚\"。第一个变化是成立了\"村民议事厅\",每月邀请村民代表讨论规划进展,收集意见建议。
第一次议事会上,李婶的提议让人眼前一亮:\"咱们能不能搞个'亲子茶艺课'?城里孩子来玩,家长最愁没处学东西。\"
这个建议被迅速采纳。两周后,\"小小茶博士\"课程上线,包含采茶、识茶、泡茶等简单有趣的环节,最后颁发可爱的证书。首批20个名额秒光,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
张德福老人则带着徒弟们开始整理《青山茶道》教材。他们白天照常劳作,晚上围炉夜话,将几十年的经验转化为文字和影像。县文化馆派来专业团队协助,用3d扫描记录老人的每一个手法细节。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上电视哩!\"老人看着屏幕上自己炒茶的立体影像,笑得合不拢嘴。
最忙碌的是王伟的科技团队。他们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智慧茶园一期建设,安装上百个传感器,搭建数据中心。年轻人们昼夜奋战,常常工作到凌晨。
\"夏书记,你看!\"一个深夜,王伟兴奋地叫住巡查的夏澜。他演示了新建的系统——轻点平板,任意一块茶园的土壤湿度、光照强度、茶叶长势等数据实时呈现。
\"不止如此。\"王伟滑动屏幕,\"游客扫商品二维码,能看到这包茶的所有信息,甚至能调出采摘当天的天气情况和茶农寄语。\"
夏澜眼前一亮:\"这就是差异化竞争力!别人模仿得了形式,模仿不了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加科技赋能。\"
百日攻坚结束时,青山村焕然一新。游客中心新增了数字化展示区;茶园里竖起智慧监测牌;民宿统一了服务标准但保留各家特色;连村口的小卖部都改造成了文创驿站。
但夏澜清楚,硬件改造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村民观念的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她组织了\"服务质量提升月\",邀请专业培训师驻村指导,从微笑弧度到语言表达,从危机处理到特色营造,事无巨细。
起初,不少村民抵触这种\"条条框框\"。李婶就抱怨:\"我做了几十年人,还要学怎么笑?\"
夏澜没有强求,而是安排了一次暗访体验。让村民以游客身份去周边先进村考察。看到别人家的服务水准后,李婶主动报名了礼仪课程:\"可不能让人比下去!\"
元旦前夕,青山村迎来了规划实施后的第一次大考——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来自各地的一百多位干部和专家将实地考察青山模式。
考察日恰逢大雪初晴。银装素裹的茶山美如画卷,考察团成员们赞叹不已。在智慧茶园,王伟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App远程监控茶树生长;在文化体验馆,张德福老人的全息影像为客人讲解古法制茶精髓;在民宿区,李婶端出融合法式风味的茶点,讲述着青山村与国际接轨的故事...
总结会上,省文旅厅领导高度评价:\"青山村的规划实施,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城市化,也不是标本化,而是让乡村成为更有魅力的乡村。\"
当晚的庆功宴上,村民们举杯欢庆。夏澜却悄悄离席,再次登上观景台。夜幕下的青山村灯火璀璨,比星空更明亮。
王伟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夏书记,想什么呢?\"
\"想未来。\"夏澜轻声说,\"今天的成绩只是起点。五年后,你猜青山村会是什么样子?\"
王伟笑了:\"肯定会更好。不过...\"
\"不过什么?\"
\"您得先休息几天。这三个月,您瘦了八斤。\"
夏澜摸摸脸颊,确实有些凹陷了。但她心里充盈着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有了科学的规划,有了村民的共识,有了落地的项目,青山村的未来,正如这满山茶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回到办公室,她在规划书的扉页上郑重写下:\"乡村振兴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接力。我们这一棒,要跑得稳,更要传得好...\"
窗外,新年的钟声隐约传来。茶山在月光下静静伫立,仿佛也在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