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零星响起,青山村却比往常更加忙碌。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村民们正忙着搭建舞台、悬挂灯笼、摆放桌椅。夏澜穿梭其间,时而调整背景板的位置,时而确认茶点的温度,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夏书记,您歇会儿吧!\"李婶端来一杯热茶,\"这都忙活一整天了。\"
夏澜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递到掌心:\"再检查一遍流程就好。李婶,您的茶点准备得怎么样了?\"
\"十二种,全按老方子来。\"李婶骄傲地挺起胸,\"连张老头尝了都说,比他娘当年做的还地道!\"
明天是青山村首届\"感恩茶会\"的日子。夏澜筹划了整整一个月,邀请三年来所有帮助过青山村的人——从最初指导茶园改造的技术员,到后来推广品牌的媒体朋友,从雪中送炭的抗洪志愿者,到牵线国际合作的专家学者...还有每一位村民,都是这场茶会的主角。
\"夏书记!\"王伟匆匆跑来,\"省电视台的采访车已经到村口了,说要提前拍点花絮!\"
夏澜整了整衣领,快步迎向村口。路过张德福老人家时,她注意到老人正小心翼翼地擦拭一套从未见过的古朴茶具。紫砂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杯底刻着\"青山\"二字,笔力遒劲。
\"张叔,这是...\"夏澜驻足问道。
老人抬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我爷爷传下来的,明天用。\"
夏澜心头一热。她知道这套茶具对老人的意义——那是张家的传家宝,平时锁在樟木箱里,连亲孙子都难得一见。
村口,电视台的记者已经架好了设备。见到夏澜,主持人苏雨热情地挥手:\"夏书记!观众对我们去年拍的《茶香青山》反响热烈,台里决定做续集,就从这次感恩活动开始跟拍!\"
\"欢迎之至。\"夏澜微笑,\"明天会有很多感人故事,保证不让你失望。\"
夜幕降临,筹备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夏澜独自留在广场,检查最后的细节。舞台背景是巨幅的青山村全景图;两侧的\"时光长廊\"挂满了三年来的照片——抗洪救灾的艰辛、重建家园的汗水、丰收喜悦的笑脸...每一张都承载着难忘的记忆。
中央的展示台上,摆放着象征青山村发展的三件物品:一包被洪水浸泡过的茶叶,一个朴素的竹茶篓,和最新出品的\"茶香青山\"礼盒。简单的陈列,却讲述着完整的蜕变故事。
\"还没休息?\"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德福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近。
\"张叔,您怎么来了?\"夏澜连忙扶老人坐下。
\"睡不着啊。\"老人望着星空,\"想起三年前,这广场还是个烂泥地...\"
两人沉默片刻,老人突然问道:\"夏书记,你说咱青山村,真能一直好下去吗?\"
夏澜没有立即回答。她指向远处的茶山:\"张叔,您看那些茶树。有的已经活了上百年,经历多少风雨?只要根扎得深,再大的风也吹不倒。\"
老人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个,明天帮我交给村里。\"
夏澜打开一看,是张家的茶谱手稿,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
\"我老了,该传给大伙儿了。\"老人轻声说,\"青山茶不是张家的,是青山村的。\"
月光下,夏澜看到老人眼中闪烁的泪光。
腊月二十四,晴空如洗。清晨七点,村民们就陆续来到广场,身着节日盛装。李婶和妇女们忙着布置茶点台;王伟调试着音响设备;连村里的小孩都穿上了统一的小茶农服,手捧鲜花站在入口处。
九点整,嘉宾开始入场。最先到的是省农科院的李教授,当年正是他发现\"水浸茶\"的特殊价值;接着是抗洪时来支援的消防队员;然后是县文旅局的干部们;最后是十几位村民代表邀请的\"恩人\"——有借钱给村里买第一台炒茶机的信用社主任,有免费设计logo的美院学生,还有坚持收购青山茶的茶商...
夏澜站在门口,与每一位来宾握手致谢。当她看到坐着轮椅进来的马老师——那位在洪水中为救村小图书而摔断腿的支教老师时,眼眶瞬间红了。
\"马老师,您...\"
\"别这副表情,\"马老师爽朗地笑着,\"看着青山村越来越好,我这腿值了!\"
十点整,感恩茶会正式开始。夏澜身着素雅的青色旗袍走上舞台,背后大屏幕播放着青山村三年变化的纪录片。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乡亲们...\"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三年前,青山村还是一个贫困闭塞的小山村。今天,我们有了自己的品牌、产业和未来。这一切,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支持...\"
她深深鞠躬,掌声如雷。
第一个环节是\"致敬恩人\"。夏澜邀请十位对青山村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上台,由村民代表献上特制的\"感恩茶\"。张德福老人亲自冲泡,用的是那套祖传茶具。当马老师接过茶杯时,全场起立致敬。
接着是\"村民故事\"环节。大屏幕上播放着采访视频——李婶讲述如何从只会蒸馒头的农妇,变成能制作十二种茶点的\"非遗传承人\";王伟回忆返乡创业的艰辛与收获;就连村里最腼腆的保洁阿姨都出镜了,讲述如何用茶渣制作环保清洁剂...
最动人的是李婶的女儿小林准备的惊喜。她偷偷拍摄了三年来母亲的变化,剪辑成短片。画面中,李婶从最初面对镜头手足无措,到自信地讲解茶点制作;从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直播带货...当放到李婶第一次收到粉丝留言,躲在厨房抹眼泪的画面时,台上的李婶再也忍不住,与女儿相拥而泣。
\"妈,您是我的骄傲。\"小林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三代人——李婶、小林和小林的女儿,在台上紧紧相拥。这一幕让不少观众悄悄抹泪。
轮到张德福老人发言时,全场安静下来。老人颤巍巍地走上台,没有拿准备好的讲稿。
\"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老人声音沙哑,\"就知道种茶、炒茶。以前总怕手艺外传,连儿子都只教了七分...\"
他顿了顿,指向台下三位年轻人:\"是夏书记让我明白,手艺传下去才是活路。这三位徒弟,如今个个比我强!\"
在全场注视下,老人郑重地将那套紫砂茶具交给村委会:\"这套家伙事儿,跟了我五十年。今天,交给村里。往后谁学茶道学得好,就用它!\"
掌声经久不息。夏澜看到,台下三个徒弟已经泪流满面。
感恩环节结束后,夏澜宣布了青山村的\"三个一\"回馈计划:一是设立\"青山乡村振兴基金\",每年拿出10%的集体收益,用于村民养老、教育和急难救助;二是启动\"古法技艺数字化工程\",系统记录张德福等老师傅的技艺,永久保存;三是开办\"青山讲堂\",邀请各界专家驻村指导,同时输送村民外出学习。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夏澜的声音坚定有力,\"未来三年,我们要让青山茶香飘得更远,让村民生活更甜!\"
茶会的高潮是\"同心灯\"仪式。夜幕降临时,每位村民和嘉宾都领到一盏茶形小灯。在《青山谣》的合唱声中,大家沿着茶园小径,将灯盏依次摆放。从空中俯瞰,数千盏灯火组成了巨大的\"青山\"二字,照亮了整个村庄。
活动结束后,夏澜独自留在渐渐安静的广场。苏雨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夏书记,今天的素材太棒了!观众一定会被青山村的故事感动。\"
\"谢谢。\"夏澜轻啜一口茶,\"不过青山村最动人的故事,不是已经发生的这些,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将要发生的。\"夏澜微笑,\"比如张叔的徒弟们创新的茶艺,李婶女儿筹划的茶文化学校,王伟正在研发的智慧茶园系统...\"
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感恩不是终点,而是力量的源泉。当我们记住每一份帮助,就能创造更多美好...\"
远处,茶山上的灯火依然闪烁,如同星辰落入凡间,照亮着青山村的未来之路。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