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比例尺上的釉色渐变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赵环的绘图板边缘积着半厘米厚的橡皮屑,像层被时光磨碎的雪。他捏着30厘米长的金属比例尺,笔尖在硫酸纸上划出的直线突然顿住——第三道承重墙的轴线标注旁,不知何时洇开一小团浅青,像滴被阳光晒化的釉料,正沿着纸纹漫向他刚算好的结构系数。

“抱歉。”郭静的声音从背后飘过来,带着陶土特有的湿润气息。她正举着块刚出窑的试片,指尖还沾着未擦净的钴料,“釉料没干透,蹭你板上了。”

赵环转头时,看见她掌心托着的瓷片在台灯下泛着奇妙的光泽:边缘是近乎透明的月白,往中心渐变成雾蓝,最深处藏着星子般的银斑,像他昨晚在设计图上标注的、天窗投射在地面的光斑轨迹。他忽然想起上周在她工作室,看见她往釉料里掺银箔碎屑时说的话:“窑火温度每差五度,银斑就会走不同的路。”

“没关系。”他用指尖蹭了蹭那团浅青,颜料已半干,在硫酸纸的肌理上留下细密的网纹,倒像他画废的一张应力分析图。“正好,省得我标天窗的光影过渡了。”

郭静笑起来,发梢扫过他的肩膀。她弯腰凑近图纸,瓷片的冷光落在比例尺刻度上,让那些精确到毫米的数字忽然有了温度。“你看,”她用沾着钴料的指尖点过比例尺15厘米处,“这里的刻度线磨掉半毫米,像不像我那批试片上的冰裂纹?”

赵环顺着她的指尖看去。这把德国产的比例尺跟着他八年,测量过三百多张图纸,15厘米处的刻度确已被磨得模糊,露出金属底色,倒真像郭静烧坏的那窑青瓷——釉面在高温下绷出细密的网纹,却歪打正着成了她后来“时光褶皱”系列的灵感。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竟能精准想起那批瓷器的纹路,就像郭静总能在他谈论梁柱节点时,准确说出那是“木与木的拥抱”。

“说起来,”郭静把瓷片放在绘图板一角,“你上次说美术馆穹顶的玻璃渐变,想用‘雨过天青’的色系?”她指尖在比例尺上滑动,从0刻度滑向20厘米处,“假设底边是最深的靛蓝,到顶端变成月白,那每升高一米,色值要降多少?”

赵环挑眉。他习惯用cIE色度系统标注颜色参数,却被她这带着手工温度的提问撞开另一扇窗。他抽过一张草图纸,比例尺竖起来当标尺:“穹顶总高18米,假设用12种渐变层次,那相邻两层的色差值需要控制在3.5以内。”他顿了顿,看着她眼中跃动的光,补充道,“就像你调釉时,每次加的钴料不能超过0.3克。”

郭静眼睛亮了。她转身从帆布包里翻出个巴掌大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她记录釉料配方的便签,某页用铅笔写着:“雨过天青:长石35%,石英20%,钴料0.25克\/升,窑温1280c±5c”。“你看,”她把便签贴在赵环的草图纸旁,“我们在说同一件事,只是用了不同的语言。”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从百叶窗缝隙钻进来,在绘图板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无数把微型的比例尺。赵环忽然想去触碰她沾着钴料的指尖——那双手能感知陶土0.1毫米的湿度变化,此刻正与他拿惯了比例尺的手,隔着一张图纸的距离,共享着某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但他终究只是把比例尺递过去:“帮我量下这段悬挑的长度。”

郭静接过时,指尖与他相触的瞬间,两人都笑了。她握着金属尺的姿势带着捏陶时的轻柔,拇指按在18.5厘米处,指腹的薄茧擦过刻度线,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你看,”她忽然说,“从18厘米到19厘米,刻度线之间的空白,像不像釉料在窑里流动的余地?”

赵环看着她拇指下的空白,忽然明白那些被他视为“误差允许范围”的空间,在她眼里竟是充满可能性的留白。他想起上周两人为卫生间墙面的拼贴争执:他坚持用cAd算出的精确排列,她却要保留手工拼贴的细微错位。“完美的秩序会呼吸吗?”她当时红着眼问他,像质问一件没有灵魂的陶器。

此刻他看着硫酸纸上那团洇开的青,忽然想去她的工作室看看。

凌晨两点的陶艺工作室,弥漫着石膏与窑火的气息。郭静打开窑炉的观察窗,橙红的火光立刻舔上两人的脸。里面正烧着一批试片,是她按他给的穹顶色值调的釉料。“看第三排左数第二块,”她指着一块瓷片,“加了0.1克铁料,色值降了2.3,刚好在你说的范围里。”

火光中,她的侧脸轮廓柔和,像他设计图里总留着的“安全距离”——那些看似多余的空间,实则是为了让建筑在时光里呼吸。赵环忽然伸手,用指腹蹭掉她脸颊上的一点钴料,动作轻得像对待刚出窑的瓷器。

“其实卫生间的拼贴,”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窑火声里发颤,“可以保留3毫米的误差。”

郭静猛地转头,眼里的火光溅进他心里。她拉过他的手,按在一块刚出窑的瓷片上——表面的温度从中心向外渐次降低,像他画的等温线图。“你看,”她的声音带着笑意,“连温度都知道留有余地。”

他们并肩坐在陶轮旁,月光从天窗漏下来,在地面拼出不规则的光斑。赵环想起自己的设计图里,那些被郭静的釉料洇染的角落,那些被她的指尖磨出温度的刻度,忽然明白所谓“契合”,从不是精确到毫米的重叠,而是他的比例尺愿意为她的釉色留白,她的釉料懂得在他的刻度里流动。

郭静忽然起身,从架子上取下个素坯的杯子,蘸了点钴料,在杯壁画起细线。“这是按你美术馆穹顶的曲线画的,”她转着杯子,“从深蓝到月白,刚好转三圈半,像地球绕着太阳走的弧度。”

赵环看着那圈渐变的蓝,忽然想去拿他的绘图笔。他要在设计图的空白处,画下她握杯的姿势——拇指按在杯口3厘米处,指腹的薄茧与釉料的细痕,在月光下构成最温柔的误差。

此刻窑炉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为他们校准彼此的频率。赵环知道,从今夜起,他的比例尺上不仅有精确的刻度,更会生长出釉色的渐变;而她的釉料配方里,除了长石与石英,还会藏进他图纸上的留白。

就像此刻月光与火光在地面交织,理性与感性的边界,本就该是片流动的、温柔的渐变。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