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 旋转台的黄金分割点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赵环第三次用激光测距仪对准陶轮中心时,郭静正把最后一块试片贴在工作台侧面。陶土在她掌心揉成匀称的圆柱,指腹碾过泥料表面的力度像在抚摸某种有心跳的生物,那些藏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被挤出来,发出细微的噼啪声。

“你确定要在旋转台上找黄金分割?”她忽然抬头,鼻尖沾着点灰紫色的陶泥,像不小心蹭上的星子,“泥土可不懂什么0.618。”

工作台的阴影斜斜切过赵环的设计图。他刚用铅笔在纸上画了道精确的弧线,那是根据陶轮转速计算出的最佳落料点——郭静总说他把简单的事弄复杂,就像上次非要用建筑力学解释她捏壶嘴时手腕的弧度。但此刻他盯着激光在地面投射的红点,忽然觉得这道数学题里藏着某种隐喻:他们的关系,或许就像这旋转的轮盘与固定的坐标,总得有个支点才能让力与美平衡。

“昨天你烧裂的那组杯子,”赵环按下测距仪的暂停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停在37.2厘米,“最大直径和高度的比例刚好接近黄金分割。”他俯身捡起地上的碎瓷片,边缘的釉色在午后阳光里泛着虹彩,“你说凭手感捏的。”

郭静的手指顿了顿。她记得那组杯子,轮盘转速调在每分钟七十转时,拇指压下去的力度总差着点什么,直到某个瞬间手腕自然下沉,泥坯突然呈现出一种让她心安的弧度。原来那些被她归结为“手感”的东西,早被身体悄悄换算成了精确的比例。就像她第一次走进赵环设计的展厅,明明不懂什么梁架结构,却在站到某个位置时,恰好能看见天窗漏下的光在地面拼出完整的星图。

“那是巧合。”她把泥柱扣在轮盘中央,脚轻轻踩下踏板。陶轮开始缓慢转动,泥料顶端渐渐隆起,像被地心引力唤醒的小山。“就像你画的每根轴线,其实都藏着你走路时习惯的步幅。”

赵环没说话。他正用圆规在图纸上标注轮盘底座的承重范围,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陶轮转动的嗡鸣奇妙地合拍。上周他们为了工作室的布局争执到深夜,他坚持按人体工学划分功能区,她却非要在拉坯区和窑炉间留块不规则的空地。“那里能接住最好的月光。”她当时这样说,眼睛亮得像藏着星子。后来他用日照软件模拟了全年的光影轨迹,发现那块空地在春分秋分的确会被月光切成完美的菱形。

陶轮转速渐渐加快,郭静的手肘抵在膝盖上,手掌呈环抱状贴住泥坯。她的拇指找到最适合施力的角度,指节因为用力泛出浅色,泥料在她掌心慢慢舒展成碗的形状。赵环忽然注意到,她握泥的姿势和自己握绘图笔时惊人地相似——都是食指微微前伸,找到那个既稳定又灵活的支点。

“你看这里。”他走过去,激光测距仪的红点落在碗口边缘。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在29.4厘米,“从中心到边缘的距离,乘以1.618,刚好是碗底到碗沿的高度。”

郭静的动作停了。轮盘的惯性带着泥坯继续旋转,她低头看自己的手,仿佛第一次认识它们。那些被陶土磨出的薄茧,那些能精准感知湿度的指尖,原来一直在用数学的语言和世界对话。就像赵环设计的榫卯结构,看似冰冷的节点里,藏着对木材伸缩系数的温柔迁就。

“上次你说老城区的骑楼。”她忽然开口,轮盘的嗡鸣里混进她的笑意,“柱间距和檐高的比例,是不是也藏着这个数?”

赵环想起那些被岁月磨圆的木柱。他曾在测绘图上反复测算,发现那些工匠凭经验定下的尺寸,竟暗合现代建筑美学的黄金法则。就像此刻,郭静无意识哼起的调子,恰好是他昨晚在设计稿背面记下的音阶——他们总在这些互不打扰的瞬间,踩着同一个隐形的节拍。

暮色漫进工作室时,郭静把烧好的陶碗摆到赵环的图纸旁。碗口的弧线和他画的等高线完美重合,陶土的肌理里能看见轮盘旋转的轨迹。赵环收起测距仪,忽然明白所谓黄金分割,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两个灵魂在寻找彼此支点时,自然而然抵达的共振频率。

窗外的星子渐次亮起,落在陶碗里的光斑随着夜色移动。郭静的手指划过碗沿,赵环的指尖落在图纸上的坐标点,他们没再说话,但都听见了某种声音——那是轮盘与图纸在时光里相和的弦歌,是理性与感性在彼此的褶皱里,找到的那个刚好能接住星光的角度。

《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