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甘露殿。
李世民最近的心情很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飘飘然。
这倒不是因为国库日益充盈,也不是因为吐蕃的“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而是因为他找到了新的乐趣——带孙子。
自从上次跟李承乾“约定”好,待皇太孙李长安满周岁后,便接到甘露殿由他亲自教养,李世民就对这件事上了心。他时常会寻个由头,跑到东宫去,名为探望太子,实则就是为了逗弄一下自己的大孙子,顺便把兕子也一起打包带走。
李长安如今已近周岁,生得粉雕玉琢,虎头虎脑,见了谁都咧着没牙的嘴笑,煞是可爱。李世民每每将他抱在怀里,那颗硬邦邦的心,都会化成一滩春水。
而晋阳公主李明达,更是他的心头肉。小丫头聪慧伶俐,嘴甜如蜜,一声声“阿耶”叫得李世民心花怒放,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她。
这一日,李世民处理完政务,又觉得有些手痒,便踱步到了偏殿。
只见李治,正亦步亦趋地跟在兕子身后,手里端着一盘精致的糕点,满脸堆笑。
“兕子,慢点跑,别摔着。来,九哥喂你吃块桂花糕,可甜了。”
兕子玩得正欢,哪里肯停下,绕着柱子咯咯直笑。
李治也不恼,就那么耐心地跟着,一副兄友妹恭的温情画面。
自打上次被李承乾设计羞辱,又被父皇冷落之后,李治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见父皇对李长安和兕子愈发上心,他那颗沉寂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去跟李承乾硬碰硬,而是将目标再次对准了李世民。他每日清晨便来甘露殿请安,为李世民端茶倒水,捶腿捏肩,嘘寒问暖,将一个孝顺儿子的形象扮演得淋漓尽致。
李世民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孝顺?他看着李治那张酷似长孙皇后的脸,心中也难免会泛起一丝柔软。
然而,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长孙皇后尽收眼底。
她看着李治那刻意讨好的模样,心中却只有一声叹息。
稚奴啊稚奴,你还是没看明白。你父皇如今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只会跟前跟后、说些漂亮话的儿子了。他想要的,是能为大唐开疆拓土,能为万民谋福祉的继承人。你这般行径,不过是弄巧成拙,只会让你父皇,愈发觉得你……难堪大任。
而且,高明......更不是你能比的。
果不其然,李世民只是笑着夸了李治一句“有心了”,便径直走到长孙皇后身边,兴致勃勃地商议起来。
“观音婢,长安的周岁宴,你觉得该如何操办?朕的意思是,要大办,要办得风风光光!让满朝文武,四方藩属都看看,我李家,后继有人!”
长孙皇后温婉一笑:“全凭陛下做主便是。只是,高明那边……”
“他敢有意见?”李世民眼睛一瞪,“朕给他养儿子,他还敢挑三拣四?就这么定了!”
……
转眼,便到了皇太孙李长安的周岁宴。
李世民果然没有食言,宴席居然就设在太极殿,场面之隆重,都要比过元日大朝会了。宗室亲王、文武百官、各国使节,齐聚一堂。
宴会的主角,自然是踉踉跄跄连路都还走不稳的李长安。小家伙被奶娘抱在怀里,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却丝毫不怯场。
李承乾与太子妃苏氏坐在李世民下首,看着自家老爹那副比自己还像亲爹的兴奋劲,只能无奈地端起酒杯,跟前来道贺的众人一一应酬。
酒过三巡,便到了今日的重头戏——抓周。
一张巨大的锦垫铺在殿中,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件:书本、笔墨、算盘、刀剑、弓箭、印章、甚至是几块金元宝。
李长安被放在锦垫中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不满一岁的婴孩身上。
李治站在人群中,心中紧张又期待。他希望李长安能抓个玩具或是金元宝,这样,父皇或许就不会对他那般看重了。
然而,李长安只是好奇地看了一圈,便迈开小短腿,摇摇晃晃地,径直朝着最中间的一样东西走去。
那是一枚小巧的、用和田玉雕琢而成的印章,正是李世民特意命人仿照传国玉玺的样式打造的。
在万众瞩目之下,李长安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一把将那枚玉印抓在了手里,还拿起来,学着大人的模样,往地上一按。
“好!”
李世民猛地一拍大腿,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喜悦与得意。
“哈哈哈!不愧是朕之嫡长孙!”
满朝文武先是一愣,以为李世民要不高兴,没想到这隔辈亲也太夸张了,要是李承乾敢拿这玩意儿,指定要吃一顿皮带炒肉,不过见李世民如此开心,也是立刻山呼海啸般地跪倒一片。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太孙天纵奇才,乃我大唐之福!”
李治看着这一幕,脸色煞白,只觉得手脚冰凉。
就在殿内气氛达到高潮之时,房遗爱快步从殿外走了进来,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喜色。他径直走到李承乾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
李承乾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李世民见状,好奇问道:“高明,何事如此高兴?”
李承乾起身,朗声道:“回阿耶,儿臣方才接到喜报。其一,房遗爱禀报,我大唐皇家银行,如今已在全国所有州府,设立分行。宝钞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商贸往来,较之去年,繁荣了三成不止!”
“好!”李世民再次抚掌大赞。
“其二,”李承乾的目光,转向了坐在不远处的妹妹李丽质,“丽质的格物院,亦有喜讯传来。”
李丽质闻言,立刻兴奋地站了起来,小脸涨得通红接话道:“回禀阿耶!经过数月不懈努力,儿臣与格物院的工匠们,终于……终于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可以稳定运转的蒸汽机原型机!”
“轰——”
这个消息,比刚才李长安抓周,更具爆炸性。
蒸汽机!
那个太子殿下口中,能“吞云吐雾,日行千里,拉动山峦的钢铁巨兽”!
虽然只是原型机,但这意味着,从神话到现实,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李世民激动地浑身都在颤抖,他指着李丽质,又指着李承乾,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朕的麒麟儿,朕的掌上明珠!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无双国宝!”
他目光扫过全场,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有此等国之重器,有此等栋梁之才,何愁四海不定,何愁天下不平!”
大殿之内,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欢呼。
而角落里的李治,则将头埋得更低了。他感觉自己在兄长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可笑得如同一个小丑。
......
光阴荏苒,贞观十二年秋,大唐的各部衙门,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年终盘点。
户部衙门内,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
尚书唐俭,正带着几名主事,核对今年四方藩属国的岁贡清单。
“新罗,黄金五百两,人参一千斤,虎皮百张……嗯,如数上缴,不错。”
“百济,明光铠五十副,良马三百匹,各类丝绸一千匹……也到了。”
“吐谷浑,战马五百匹,牛羊三千头……很好。”
唐俭一项一项地核对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自从太子殿下雷霆手段经略吐蕃,设立“西部大开发”之后,西域诸国对大唐愈发敬畏,上贡也比往年积极了不少。
然而,当一名主事将辽东方向的贡单呈上来时,唐俭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高句丽……怎么是空的?”他指着清单上的一处空白,沉声问道。
那名主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回道:“回禀尚书大人,高句丽今年的岁贡,至今……未至。鸿胪寺那边派去催问的使者,也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迟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复。”
“混账!”唐俭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
整个户部衙门,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岁贡,乃是藩属国向宗主国臣服的象征。
高句丽不纳岁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拖延,而是公然的挑衅!是对大唐天朝威仪的蔑视!
“此事,必须立刻上奏陛下和太子殿下!”唐俭的声音冰冷。
……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太极宫。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那深邃的眸子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殿下,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一众宰辅重臣,尽皆在列,个个神情凝重。
“好一个高句丽!好一个渊盖苏文!”李世民的声音,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前朝杨广三征高句丽,损兵折将,国力耗空,倒是把他们的胆子给养肥了!如今,竟敢不纳岁贡,这是真当朕的刀,不利了吗?!”
“陛下息怒。”房玄龄出列,躬身道,“高句丽蕞尔小邦,不足为惧。只是辽东地势险要,气候苦寒,若要出兵,还需从长计议。”
李靖也点头附和:“陛下,高句丽城池坚固,尤以安市城为最,易守难攻。且其民风彪悍,全民皆兵。若无万全之策,贸然出兵,恐重蹈前隋覆辙。”
他们说的,都是老成持重之言。
然而,李世民此刻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这些。
“从长计议?万全之策?”他冷哼一声,“朕的大唐铁骑,朕的大炮,难道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不成!朕看,你们是被前隋的败绩,吓破了胆!”
就在殿内君臣僵持不下之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阿耶,诸公,稍安勿躁。”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李承乾,不知何时已经到了。他依旧是一身寻常的王服,脸上看不出喜怒。
“高明,你来了。”李世民看到李承乾,怒火稍稍收敛了一些,“此事,你怎么看?”
李承乾走到大殿中央,先是对着李世民躬身一礼,随即目光扫过堪舆图上辽东的那片土地,缓缓开口。
“高句丽不纳岁贡,意在试探。试探我大唐的底线,试探阿耶您的决心。”
“他们赌的,就是诸公方才所言的‘从长计议’。他们赌我大唐会因辽东路远难行,城坚难克,而选择隐忍退让。”
李承乾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
“前隋之所以败,非因兵不强,将不勇,而是因其国力已衰,民心已失。而我大唐,如今国泰民安,府库充盈,兵强马壮,民心所向!此消彼长,焉有不胜之理?”
“更何况……”李承乾冷哼一声,道:“我大唐,如今有了三样,前隋所没有的利器。”
喜欢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