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尚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神依旧是那般古井无波,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只是他眼中一出早已写好剧本的戏剧。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上前,拿起那份图纸,又拿起那份密报,细细地看了起来。
书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位燕王府第一智囊的最终判断。
许久,道衍才放下手中的东西,双手合十,对着朱棣微微一躬。
“殿下,贫僧以为,您多虑了。”
“哦?”朱棣的眉毛一挑。
道衍的嘴角,勾起一抹智珠在握的微笑。他没有直接说结论,而是反问道:“殿下,贫僧且问您一个问题。若您是一位棋手,要设一个局,引诱对手上钩,您会用什么做诱饵?”
朱棣不假思索道:“自然是用对手最渴望,却又最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然也。”道衍点了点头,“皇太孙若要设局,他最完美的诱饵,应当是一份‘看似有小瑕疵,但整体完美无缺’的图纸。如此,方能显得真实可信。可殿下请看,”他指着那份图纸,“这份图纸,太过完美了!它上面的每一处改良,都精准地、巧妙地解决了葛诚大人在应天府‘亲眼所见’的那些弊病。成本、机括、材料……丝丝入扣,仿佛就是为了给我们量身定做一般。”
朱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不恰恰证明了它可能是个陷阱吗?”
“非也,非也。”道衍摇了摇头,笑意更深,“殿下,这恰恰证明了它的真实性。因为,真正设局的人,绝不会将局设得如此天衣无缝。太过完美,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皇太孙何等聪明,岂会犯此等低级错误?”
他顿了顿,开始了他那足以颠覆一切的逻辑推演。
“殿下,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站在皇太孙的立场上想一想。**其一,动机。**他为何要设这个局?是为了耗费我们的钱粮?以石见银山之富,区区几十万两的军工投入,于我们而言,尚能承受。是为了让我们造出一批废铁?可这废铁之效,短期之内根本无法验证。等我们发现问题时,恐怕早已是几年之后。这等长线之谋,不符合一个少年人急于求成的性格。”
“**其二,逻辑。**贫僧以为,此事最合乎逻辑的解释,并非是皇太孙的‘阳谋’,而是他的‘疏漏’。他年纪尚轻,虽有惊天纬地之才,但终究阅历不足。他迷信制度,迷信标准化,以为用一套严苛的流程,就能管住所有的人心。他却忽略了,一个天才的、心怀怨怼的匠人,其破坏力有多么巨大。钱林的存在,正是他这套看似完美的体系中,最大的那个‘漏洞’。我们得到的,不是他的‘施舍’,而是我们自己抓住的、他体系内的‘必然’。”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心理。”道衍的眼中闪烁着洞悉人性的光芒,“殿下,您之所以会怀疑,是因为您将皇太孙当成了一个与您同等级别的对手。但您忘了,他终究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少年人,最是骄傲,最是自负。他用‘神仙之法’治好了皇后,用‘阳谋’之策逼退了士绅,用一场惊世骇俗的演武,震慑了满朝文武。此刻的他,正是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时候。在他眼中,我们这些远在海外的藩王,不过是些手下败将,不足为惧。他会提防我们,但绝不会想到,我们会用这种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从他帝国的基石上,撬走一块砖。轻敌,才是他最大的破绽!”
一番话,层层递进,鞭辟入里。
他将朱棣的怀疑,巧妙地归结为“高估了对手”;将图纸的完美,解释为“天才匠人的杰作,而非阴谋家的设计”;将整个事件的发生,归因为“少年天子的必然疏漏与骄傲自负”。
这套逻辑,是如此的自洽,如此的严密,它非但没有回避朱棣的疑虑,反而将这些疑虑一一吸收,变成了证明图纸真实性的最有力证据。
朱能、张玉等人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朱棣站在原地,久久不语。道衍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他心中的一把锁。
是啊,自己是不是真的太高看那个小子了?他再妖孽,也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孩子。自己戎马半生,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怎么会被一个孩子吓住?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背后有整个大明帝国作为支撑。而自己这次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眼光和手下的能力,是从他那看似坚固的统治下,挖出的第一块墙角!
这不是陷阱,这是胜利!是自己与那个少年储君的第一场隔空交锋,并取得了完胜!
这个念头一旦占据了上风,所有的怀疑便都成了自信的注脚。野心,如同被压抑到极致的火山,轰然爆发。
“好!”朱棣猛地一拍桌案,眼中再无一丝犹豫,只剩下饿狼般的决断与贪婪。
“先生一席话,令本王茅塞顿开!是本王多虑了!”
他转过身,面对着那巨大的《万国舆图》,目光仿佛要将那片代表东瀛的岛屿彻底吞噬。
“传我将令!”他的声音,如同即将出鞘的战刀,充满了冰冷的杀气。
“立刻在福江岛上建立军造总署,就命名为藏龙谷!动用石见银山的所有产出,动用本王积攒下的所有人脉与财富,给本王仿造此铳!”
“两年!本王只给你们两年时间!”
他缓缓地转过身,目光扫过自己的心腹,一字一顿地说道:
“两年之后,本王要让我的燕山卫,人手一杆此等神兵!”
“届时,东瀛六十六州,将尽数匍匐在本王的脚下!”
“而这天下,究竟谁主沉浮,也该重新……议一议了!”
黑衣僧人道衍,看着意气风发的朱棣,缓缓低下头,双手合十,嘴角勾起一抹谁也看不透的微笑。
他以为自己看穿了人心,却不知自己早已身在另一张更大的人心之网中。
一场注定要以悲剧收场的军备竞赛,就在这间充满了野心与自负的书房里,正式拉开了序幕。燕王朱棣,这个大明最强悍的藩王,已经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全部的身家与命运,压上了那份来自应天府的、致命的“惊喜”。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