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的手机还在响,林晓彤的手指已经点到了客服系统的录入框。
刘好仃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两人正盯着屏幕,一个等着确认,一个等着撤回。
“先别发。”他把保温杯放在桌上,拧开盖子,茶叶还没完全沉下去,“那条预检建议,先存草稿。”
林晓彤抬眼:“不提醒了?”
“不是不提醒,是得搞清楚——咱们提醒一次容易,可要是天天提醒,客户会不会觉得咱们烦?系统能不能扛住?师傅有没有空?”
小李松了口气,把手机扣在桌面上:“我就说嘛,不能光看数据激动,得算账。”
“账已经算完了。”刘好仃打开投影,页面正是林晓彤刚改名的《潜力评估报告》,“现在要干的,是把这张纸变成日程表。”
他点了下鼠标,标题下方多了三行字:**试点、验证、铺开**。
“咱们不搞大张旗鼓的启动仪式,也不写口号。就一件事:用五周时间,把‘预防性服务’从想法变成可复制的流程。能走多远,看每一步踩得稳不稳。”
林晓彤抽出笔:“那从哪儿开始?”
“从你刚才想发的那条建议开始。”刘好仃调出老王的档案,“但不是单独发一条,而是放进一个‘测试包’里。先找五家客户,设备数据完整、历史报修规律、沟通配合度高的,把他们列进第一阶段名单。”
小李皱眉:“五家太少了吧?不够看效果。”
“不是为了看效果,是为了看流程顺不顺。”刘好仃指着屏幕,“第一周,我们只做一件事:系统识别到‘手册访问+设备波动’,自动标记,不推送。第二周,内部模拟推送,看信息生成、权限流转、记录归档有没有卡点。等流程跑通了,第三周再真推。”
“那你刚才说的‘每日多出三单’呢?”
“那是理想状态。”刘好仃笑了,“现在咱们是搭架子,不是上人。架子歪了,上再多人都白搭。”
林晓彤记下节奏:“第一阶段两周,纯内部测试;第二阶段两周,嵌入真实提醒;第五周评估是否扩大范围。”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顶上是‘客户无感’,左边是‘系统可控’,右边是‘人力可承’。三边都稳了,才能往下走。”
小李挠头:“可现在运维组排得满满当当,哪来时间搞这个?”
“不加时间,只调节奏。”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排班表,“我算过,每天平均有四点六小时的碎片工时,分散在七八个师傅身上。咱们不让他们加班,只把其中一点五小时划出来,专门处理试点相关的事。”
“叫什么名头?”
“就叫‘缓冲带’。”刘好仃写下来,“不是额外任务,是预留的应变时间。就像开车,你总得留半脚刹车。”
林晓彤笑了:“听起来像给工作穿了件隐形马甲。”
“马甲还得合身。”刘好仃看向小李,“你那边接口测试过了,延迟最低0.9秒,最高1.8秒,说明技术底子没问题。接下来五周,你得把这套规则配进正式系统,但只对那五家客户生效。”
小李一愣:“我来配?”
“你最熟测试流程,又亲手验过接口,换别人还得重新磨。”刘好仃顿了顿,“顺便,N-04样件的监测数据你也一直在跟,两条线本来就是一回事——一个看现在有没有坏,一个看将来会不会坏。”
小李张了张嘴,没推脱,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字。
“晓彤负责客户侧。”刘好仃转向林晓彤,“话术得重新设计,不能一上来就说‘我们发现您查了好多次手册’,听着像偷窥。”
“那怎么说?”
“就说‘系统提示您的设备可能存在早期异常,我们提供一次免费检测服务,不去也没关系’。”刘好仃慢慢说,“重点是‘可能’和‘免费’,给客户留退路,也给我们留余地。”
林晓彤点头:“我再加一句‘这是试点服务,欢迎您提意见’,降低预期。”
“好。”刘好仃在分工栏写下:林晓彤——客户沟通、话术设计、反馈收集;小李——规则配置、接口调试、数据监控;自己——进度统筹、资源协调、每周复盘。
“时间呢?”林晓彤问。
“今天是第一天。”刘好仃看眼手机日期,“第一阶段,两周内完成闭环测试;第二阶段,第四周前上线推送机制;第五周,根据数据决定下一步。不提前,不拖后,五周见分晓。”
小李抬头:“万一两周测不完呢?”
“那就停。”刘好仃说,“停了复盘,改了再试。咱们不赶进度,只求每一步都踩实。五周不是 deadline,是 check point。”
林晓彤忽然问:“那要是客户问‘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怎么答?”
“实话实说。”刘好仃答得干脆,“‘这是小范围测试,后续会逐步开放’。不画大饼,也不藏着掖着。”
小李嘀咕:“听起来像抽奖没中奖。”
“那就加一句‘您也在我们的观察名单里’。”刘好仃笑了,“人不怕没机会,怕被忽略。说一句,心里就踏实。”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林晓彤合上本子:“计划有了,节奏有了,人也定了。就差一件事——这事儿叫什么名字?总不能一直叫‘那条建议’吧。”
刘好仃想了想,在白板上写下六个字:**预防性服务接口**。
“不炫,不虚,就事论事。”他说,“咱们做的不是高科技,是贴心事。名字也得接地气。”
小李念了一遍,点头:“行,叫得明白。就是写汇报有点短。”
“短没关系。”刘好仃擦掉多余的字,只留下标题和三阶段,“重要的是,每一步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他看了眼表:“三点十七分。原定三点开会,咱们晚了十七分钟。下周复盘,希望咱们能提前。”
林晓彤笑出声:“您这是立flag。”
“flag立得稳,才能当路标。”刘好仃收起笔,“现在,各自干活。晓彤去整理五家客户名单,小李开始搭测试环境,我去找仓库确认‘预检工具包’的物料清单。”
他走到门口,又停下:“对了,那个草稿里的提醒——”
林晓彤立刻明白:“先不发?”
“发。”刘好仃回头,“但别单独发。等小李把规则配好,让它从系统里自动跳出来。咱们要的不是人工干预,是机器养成习惯。”
小李抬头:“您是说,让系统学会‘主动’?”
“不是学会,是练习。”刘好仃拉开门,“人教一步,它走一步。走多了,就成了本能。”
门关上后,小李盯着屏幕,把那条手动录入的预检建议拖进了“待触发”文件夹。
林晓彤打开客户列表,圈出第一个名字。
屏幕右下角,时间跳到了15:23。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