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十七分,小李的工位还亮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刚跳过整点,他手指悬在回车键上,盯着“规则已启用”的绿色提示框,又核了一遍五家客户的设备编号。
“通道确认,数据流正常,触发逻辑绑定。”他小声念着,像是怕惊动什么。
三点零七分,系统弹出第一条预警:客户老陈的设备温度波动超过阈值,同时过去十二小时手册访问次数达九次。双信号匹配成功,预检提醒自动生成。
小李松了口气,端起凉透的茶喝了一口。刚放下杯子,手机震了,是值班运维老周。
“提醒发出去了,但客户三点十八分才收到。”老周声音带着困意,“延迟十一分钟,人家设备都自动降温了。”
小李猛地坐直,“走的哪条推送通道?”
“二级审批卡住了,等人工复核才放行。”
他翻出流程图,果然,为了防误推设的双重复核,现在成了绊脚石。凌晨的系统没人盯,审批堆在队列里,等转完一圈,黄花菜都凉了。
“明天起,试点客户这条线走快速通道。”小李对着电话说,“审批后置,我们人工补录备案就行。”
老周犹豫:“出问题谁担?”
“我。”小李把茶杯蹾在桌上,“系统是人定的,人得让它活起来,不是捆住手脚。”
电话挂了,他重新登录后台,把五家客户的推送权限调成直通模式。保存时,光标顿了顿,在备注栏敲下一行字:**让机器先跑起来,人跟在后面修路。**
天刚亮,林晓彤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查客户反馈。五家客户,两家触发提醒,一家拒收,一家没反应。唯一回复的,是老陈。
“你们怎么知道我查手册?是不是监控我?”消息是三点二十一分发的,后面还跟了个皱眉表情。
她没急着回,先把对话转给刘好仃。
刘好仃正蹲在仓库门口,手里捏着个巴掌大的工具包,翻来覆去检查里面的检测仪电池。手机震了一下,他点开,看完消息,起身拍了拍裤腿。
“话术不是写好了吗?”他走进办公室,把工具包放在林晓彤桌上,“照说,别绕。”
“可他说‘监控’……”
“那就承认我们‘看’到了。”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但不是偷看,是设备自己报上来的。你告诉他,系统结合了设备状态和操作行为,判断可能有隐患,提醒是免费的,拒绝也没关系。”
林晓彤点头,打字:“陈工您好,我们监测到设备近期有温度波动,同时手册查询频繁,系统自动提示可能存在早期异常。这是小范围测试,您有权拒绝服务,也欢迎提意见。”
她按下发送,又补了句:“附上试点说明文档,方便您了解。”
十分钟后,回复来了:“至少你们没骗人。下次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
林晓彤笑了,转头看刘好仃:“他骂完,还给了建议。”
刘好仃也笑:“骂得对,我们确实没打招呼。但这话能说出来,说明他愿意聊,不是直接拉黑。”
他拿起工具包:“准备第二周的物料,别等客户催。”
周三下午三点,第一周复盘会准时开始。小李把延迟问题讲完,林晓彤接着汇报客户反应。说到老陈那句“提前打个招呼”,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咱们以为是贴心,客户觉得是突袭。”小李总结,“系统再准,人不接受,也是白搭。”
刘好仃没说话,打开投影,调出五家客户的数据流。其中一家,设备波动确实存在,但手册访问是误判——客户那晚查的是清洗流程,和密封盖无关。
“双条件触发,但缺了操作内容的识别。”他说,“就像发烧了,还得看是感冒还是中暑。”
“加个维度?”林晓彤问。
“加。”刘好仃点头,“把单位时间内的按键频次也纳入阈值。频繁调参数,才可能是真焦虑。”
小李立刻接话:“我今晚改逻辑,明天测。”
“工具包呢?”刘好仃转向林晓彤。
“五套都备好了,电池充到百分之百。”
“好。”他看了眼表,“下周这时候,咱们看第二波数据。不求多,求稳。”
散会后,小李回工位改代码。刚写到一半,系统弹窗:客户王姐设备波动+手册访问,触发条件满足。
他盯着屏幕,没动。新逻辑还没上线,这次还是走老流程。
十秒后,提醒自动推送,这次没卡审批,三点四十六分准时送达。
他松了口气,正要关页面,手机响了,是林晓彤。
“王姐回消息了。”她说,“她说‘你们这回挺快,但我昨天才查手册,机器怎么比我还灵?’”
小李愣住,随即笑出声:“她这是夸咱们呢。”
“刘哥说,灵不灵不重要,关键是她愿意接话。”林晓彤顿了顿,“她问能不能把检测约在周六上午,她孙子要来吃饭,得腾出时间。”
小李敲下备注:客户王姐,预约待定,优先级上调。
周五中午,刘好仃在食堂碰上仓库老张。
“那五套工具包,真就只用一套?”老张递给他一碗汤,“剩下四套,放着也是放着。”
“先用一套。”刘好仃喝了一口,“剩下的,等客户主动问起,再拿出来。”
“你不急?”
“急不得。”他放下碗,“事赶事,容易翻车。现在每一步,都得让客户觉得——是他们自己想试的,不是我们硬塞的。”
老张摇头:“你这节奏,像炖老汤。”
“对。”刘好仃笑了,“火大了,肉老;火小了,不烂。得慢慢煨。”
下午四点,小李完成新逻辑部署。他在测试环境跑了一遍,触发准确率提升百分之十二。正要提交,系统突然弹出异常:客户老李的设备在十分钟内连续查询密封盖三次,但温度平稳。
他犹豫了一下,没等刘好仃确认,手动标记为“观察中”,未触发提醒。
五点十八分,老李打来电话,声音压着火:“你们那个什么预检,到底靠不靠谱?我今早查了三次手册,没人理我。现在设备咔咔响,你们倒发消息了?”
林晓彤接的电话,记下问题,挂断后立刻转达。
小李盯着屏幕,手指敲着桌面:“他查的时候没波动,系统没法动。可现在响了,说明……我们还是晚了一步。”
刘好仃走过来,看了眼数据:“波动是半小时前开始的,手册查询更早。我们缺的是——对‘试探性操作’的捕捉。”
“加个‘短时高频查询’标签?”林晓彤问。
“加。”刘好仃点头,“明天就上。”
他拿起桌上的工具包,递给小李:“下周的物料,你也备一套在工位。万一客户半夜响,你人不在,东西得有人送。”
小李接过,发现包比之前沉了些。
“加了个便携电源。”刘好仃说,“检测仪续航不够,客户等不起。”
周六早上八点,小李手机响了。系统提示:客户王姐设备波动,手册访问四次,按键频次超标——三重信号触发。
提醒准时推送,八点零三分。
八点零七分,王姐回复:“来了?我等你们电话呢。”
林晓彤立刻拨过去,话还没说完,王姐打断:“周六十点,我在家。别迟到,我孙子要看你们怎么修。”
电话挂了,林晓彤看着记录,轻声说:“她不是让我们去修,是让我们去演。”
小李盯着屏幕上的“已确认预约”状态,把工具包往肩上一扛。
刘好仃站在门口,看了眼表:“十点差五分,车已经在楼下。”
他转身要走,又停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递给林晓彤:“要是她问为什么选她,就这么说——系统认的不是人,是习惯。谁把设备当回事,系统就先照顾谁。”
林晓彤接过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您不是被选中,是被看见了。**
车开出去五十米,小李突然想起什么,打开工具包检查检测仪。
电池指示灯是红的。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