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的指尖划过联合星图的虚拟边界时,137号星域的星尘正透过舷窗落在他的制服上,化作银红色的光点。“先驱者号”传回的实时数据在战术屏上流淌,五族联合标注的宜居行星坐标旁,浮现出细小的生态参数——那些都是边缘星系探险家百年前用生命换来的记录,此刻正被“和解草”提炼的能量激活,像本被重新装订的星图册,每翻开页都泛着翡翠色的光泽。
“137号星域存在天然的熵能泉眼。”边缘星系老工程师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他布满裂纹的手在全息投影上划出绿色光轨,“泉眼的能量波动频率稳定在137.2赫兹,刚好能与生态炉形成共振,转化效率比预期高137%,误差率与第一百三十七步的温度波动区间完全吻合。”
陆川突然注意到星图边缘的暗物质带在发光,那些流动的银红色光粒中,藏着林夏父亲未完成的“宇宙生命公式”。当年被认为“需要五族文明共同补全”的预言,此刻正被星图上跳动的138组数据证实——人类的情感适应力、硅基的环境改造精度、暗物质文明的能量转化幅度、翡翠族的生态修复速度,以及边缘星系的熵能掌控经验,五者的乘积恰好等于138%的生命宜居指数。
第一百三十八步的预兆藏在熵能泉眼的光谱里。那些升腾的光雾在舱顶拼出半张星图拓片,缺失的部分正被“先驱者号”传回的新数据填补。最边缘的空白区浮现出艘古老星舰的轮廓,舰体上的五族徽记已被星尘覆盖,却仍能辨认出建造年份——138标准年前,正是联盟与边缘星系关系破裂的时间点,像个等待被弥合的历史伤口。
“那是‘共创号’的残骸。”边缘星系首领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指挥台,他手中的青铜罗盘投射出星舰的设计图,“当年五族科学家就是乘它发现137号星域的,后来因熵能泄漏被迫弃船。罗盘的导航精度,刚好是第一百三十八步的步长——138光年误差,现在该让它回家了。”
陆川的星尘血液顺着操纵杆注入牵引系统,“破晓号”的光束突然化作道银红色的光绳,精准地缠住“共创号”的残骸。当古老星舰被缓缓拖向联合舰队时,陆川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舰体的裂缝中生长着成片的“和解草”,根系顺着管道蔓延至驾驶舱,在控制台的尘埃里拼出组数字——138,那是五族工程师当年约定的返航信号,像句迟到了百年的“我们回来了”。
“‘共创号’的黑匣子还能启动。”星瞳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传来,她破解的数据里藏着段录音,“是138标准年前的最后次航行日志,记录着他们发现熵能泉眼时的欢呼——听,这里有翡翠族的歌声,硅基生物的逻辑祝词,还有人类的诗朗诵。”
五族船员突然同时起立,在各自的舰桥上重复着当年的仪式。当陆川用人类的古老语言念出诗句时,“共创号”的引擎突然发出声低沉的轰鸣,暗物质管道中渗出的不再是危险的逆熵光尘,而是温暖的金色能量流——那是五族文明的精神能量与熵能融合的产物,能让枯萎的星图数据重新焕发生机,像给历史书页镀上永不褪色的金边。
第一百三十八步的光芒照亮“共创号”的驾驶舱时,陆川终于明白这场星图补全之旅的意义。那些从分裂到重逢的跨越,那些从误解到共鸣的蜕变,都是宇宙在通过文明的手,重新书写被中断的历史。就像此刻,五族工程师正合力修复“共创号”的控制台,他们的手在光海中交叠,形成的能量纹与138标准年前的记录完全吻合,像场跨越时空的击掌。
“新的星图册就叫《共创纪》。”陆川在战术屏上输入书名,138号行星的坐标旁自动生成五族联合徽记,“第一百三十八页,就记录‘共创号’的返航。”
当“共创号”被拖入联合舰队的维修舱时,137号星域的熵能泉眼突然喷发,金色的能量流在星空中织成张巨大的星图,将已知与未知的疆域完美连接。陆川知道,第一百三十八步的意义,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证明:无论历史有多少裂痕,文明的手总能将它重新缝合,像本永远能写下新页的星图册,等待着五族用138%的成意,共同填满属于宇宙共同体的未来篇章。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幽谷怨灵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